九江口,古称浔阳渡,地处吴头楚尾之要冲。唐时属江州,南接浔阳城北临蕲春郡,恰如杜牧所言"九派浔阳郡,分明是画图"。张祜此诗作于晚唐,正值漕运鼎盛之际,江面千帆竞发,商贾络绎不绝。
地理形胜
"滔滔九派来"暗合《尚书·禹贡》"九江孔殷"之典,长江于此分汊如九条玉带。前浦惊涛拍岸如雷,远潭水雾氤氲似纱,实为江州十景之"浔阳晚渡"奇观。蠡泽(鄱阳湖古称)斜风与湓城(九江古称)曲水相激,楚地浮萍与蜀中丹柿辉映,可见诗人伫立津亭,纵览吴楚风光。
历史镜像
"锡龟入贡"典出《周礼》,暗喻中唐后江淮仍为朝廷财赋重地。渔商溯洄、津吏挥桡之景,恰与《元和郡县志》载"江州岁输漕米百万石"相印证。而"浮兽罢灾"或指长庆年间(821-824)江州刺史李渤驯服鳄鱼之事,见诸《新唐书·地理志》。
诗人襟怀
张祜素以"海内名士"自许,却终身未仕。末句"归心讵可问"与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异曲同工,俱是天涯沦落之叹。观落潮回旋处,九派烟波尽化作墨池愁绪,此间既有六朝谢朓"澄江静如练"的余韵,更蕴晚唐诗人特有的历史苍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