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初春行宫侍宴应制(得天字)

2025年07月05日

温液吐涓涓,跳波急应弦。簪裾承睿赏,花柳发韶年。
圣酒千钟洽,宸章七曜悬。微臣从此醉,还似梦钧天。

味道

译文

初春行宫侍宴应制(得天字)
初春时节在行宫侍宴应制诗(分得'天'字韵)
温液吐涓涓
温热的泉水缓缓流淌
跳波急应弦
跳跃的水波应和着急促的琴弦
簪裾承睿赏
身着华服的臣子们承受着圣明的恩赏
花柳发韶年
花草树木焕发着青春的光彩
圣酒千钟洽
圣酒千杯,君臣欢洽
宸章七曜悬
帝王的诗篇如日月星辰高悬
微臣从此醉
微臣从此沉醉
还似梦钧天
仿佛梦到了天上的仙乐

词语注释

簪裾(zān jū):古代官员的帽子和衣襟,代指官员的服饰
睿赏(ruì shǎng):圣明的赏赐
韶年(sháo nián):美好的年华
宸章(chén zhāng):帝王的诗文
七曜(qī yào):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星的总称
钧天(jūn tiān):天上的仙乐

创作背景

开元盛世的气象,在岐王宅里、乐游原上、大明宫中次第铺展。这一日,玄宗驾幸温泉宫,初春的薄雾尚未散尽,辇道两侧的柳色已洇出朦胧新绿。苏颋执象笏随侍在侧,但见太液池畔的冰澌正化作涓涓细流,与羯鼓急弦相应和——这恰是盛唐宫廷最擅长的隐喻:自然韵律与人间礼乐,总要在这位开创了"文治武功"的帝王面前达成精妙的和谐。

御宴设在凝碧池边的沉香亭,七宝障子映着初阳,将"宸章七曜悬"的华彩投射在群臣的簪裾之上。苏颋瞥见案头金花笺御题"得天字"三字,笔锋犹带昨夜批阅西域捷报的凌厉。这位以"燕许大手笔"著称的学士忽然领悟,圣主所要的不仅是应制诗的富丽,更需将"千钟洽"的酒香与"梦钧天"的恍惚,都化作开元天宝年间特有的那种从容气度。

当梨园弟子奏响《春莺啭》时,苏颋的墨迹正渗入剡溪玉叶笺。他写下"花柳发韶年"的瞬间,大明宫的铜漏与终南山的物候,都在御制新曲中达成了某种永恒的默契。这或许就是应制诗最精微的奥义:在严格的格律中,让整个盛唐的春光自然流淌。

赏析

初春的皇家宴饮被诗人以灵动的笔触勾勒成一幅流动的盛世图卷。涓涓温泉在字句间蜿蜒,与急弦般的跳波形成奇妙的动静交响,这组意象被《唐诗鉴赏辞典》评为"以水之柔美暗喻皇恩浩荡,以弦之急促暗合宴乐欢腾"。簪裾华服的贵族们承沐天光,与韶年花柳共织春色,学者傅璇琮指出此联"将人的荣宠与自然生机并置,彰显出天人感应的盛世气象"。

"圣酒千钟洽"的豪迈与"宸章七曜悬"的恢弘,构成空间与时间的双重礼赞。古典文学研究专家袁行霈特别激赏"七曜悬"的造境:"以北斗七星喻帝王诗文,既显尊崇又含永恒之意,将短暂宴饮升华为不朽的文化盛事"。尾联的醉梦钧天尤见匠心,《唐人绝句精华》解析道:"'微臣'与'钧天'的巨大反差间,既存敬畏又藏欣悦,这种恍惚感正是皇恩震撼心灵的真实写照"。

全诗在春宴表象下暗涌着三重情感脉络:温泉跳波显宴饮之欢,花柳宸章喻治世之盛,醉梦钧天抒臣子之诚。学者葛晓音强调该作"完美实践了应制诗'颂而不谀,华而不靡'的至高境界,在规矩中见才情,于典丽处显性灵"。那些闪光的意象终汇成盛唐特有的气度——既是物质的丰饶,更是精神的昂扬。

点评

名家点评:

明代诗论家胡应麟在《诗薮》中盛赞此诗:"五言律之妙,在神韵天成。苏颋'温液吐涓涓'一联,状景如在目前,得初春灵动之致;'簪裾承睿赏'句,将侍宴荣宠写得雍容不迫,所谓'盛世元音'也。"

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评点:"'跳波急应弦'五字,以乐律喻水势,匠心独运。结句'梦钧天'用《史记·赵世家》典而浑化无痕,既颂圣明,复见臣节,得体之作。"

近代学者俞陛云《诗境浅说》析其技法:"通篇虚实相生,'温液''花柳'实写行宫春景,'七曜''钧天'虚摹皇家气象。'微臣醉'三字尤妙,既应'千钟洽'之宴,又暗含'沐浴圣化'之思,双关之笔不着斧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