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嵩山石淙侍宴应制

2025年07月05日

雕舆藻卫拥千官,仙洞灵谿访九丹。隐暧源花迷近路,
参差岭竹扫危坛。重崖对耸霞文驳,瀑水交飞雨气寒。
天洛宸襟有馀兴,裴回周矖驻归銮。

味道

译文

雕舆藻卫拥千官
华美的车驾与仪仗簇拥着众多官员
仙洞灵谿访九丹
寻访仙山洞穴与灵秀溪流,探求长生丹药
隐暧源花迷近路
幽暗的溪源旁花朵隐约,令人迷失近前的小路
参差岭竹扫危坛
高低错落的山岭竹林,轻拂着高耸的祭坛
重崖对耸霞文驳
陡峭的山崖相对而立,霞光映照出斑驳纹彩
瀑水交飞雨气寒
瀑布飞溅水花交织,带来寒意如雨雾弥漫
天洛宸襟有馀兴
天子胸怀雅兴未尽
裴回周矖驻归銮
徘徊流连于四周美景,迟迟不愿起驾回宫

词语注释

雕舆:雕刻精美的车驾(diāo yú)
藻卫:装饰华美的仪仗(zǎo wèi)
灵谿:灵秀的山涧(líng xī)
九丹:道家传说中的仙丹(jiǔ dān)
隐暧:光线昏暗不明(yǐn ài)
裴回:徘徊(péi huí)
周矖:环视四周(zhōu xī)
归銮:帝王车驾返程(guī luán)

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武则天久视元年(700年)夏,大周王朝迎来了一场融合政治威仪与道教追求的盛事。女皇率群臣巡幸嵩山,于石淙河畔设宴赋诗,命群臣应制唱和,遂成《石淙》诗碑奇观。

彼时嵩山云雾缭绕,雕龙銮驾与羽仪卫队绵延如虹,千官簇拥中尽显"天洛宸襟"的帝王气度。女皇对道家仙术的倾慕,化作"仙洞灵谿访九丹"的浪漫追寻,而"重崖对耸霞文驳"的奇景,恰似其以女子之身君临天下的传奇人生写照。

这场诗宴实为精心设计的政治仪典:在嵩岳——这个儒家"天地之中"的象征地,女皇以"瀑水交飞雨气寒"的雄浑笔触,将道教升仙意象与王朝威仪熔铸一体。侍从文人笔下"裴回周矖驻归銮"的徘徊眷恋,暗含对武周政权合法性的诗意诠释。现存诗碑上狄仁杰等十六臣的墨迹,至今仍诉说着那个政教交织的盛夏。

赏析

这首诗以侍宴游历为背景,展现了嵩山石淙的壮丽景色与皇家气派,融合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盛。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山水之灵与帝王之尊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种既恢宏又幽深的意境。

首联"雕舆藻卫拥千官,仙洞灵谿访九丹"以宏大的场面开篇,描绘了皇家仪仗的威严与寻仙访道的雅兴。"雕舆藻卫"四字尽显皇家气派,而"仙洞灵谿"则转入仙境般的自然描写,形成人神交融的奇妙氛围。明代诗论家胡应麟在《诗薮》中曾评此联:"以帝王之尊,入山林之幽,气度自是不凡。"

颔联"隐暧源花迷近路,参差岭竹扫危坛"转入对山景的具体描绘。诗人选取"源花"与"岭竹"两个意象,一柔一刚,相映成趣。"迷"字与"扫"字用得极为精妙,既写出了山花的繁茂迷离,又表现了竹林的挺拔峻峭。清代学者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特别赞赏此联:"'迷'字状花之盛,'扫'字写竹之劲,皆一字千金。"

颈联"重崖对耸霞文驳,瀑水交飞雨气寒"进一步升华了山水的气势。"重崖对耸"与"瀑水交飞"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而"霞文驳"与"雨气寒"则从色彩与触觉上丰富了感受。学者闻一多在其《唐诗杂论》中分析道:"此联将静态的崖与动态的瀑并置,又在色彩与温度上形成对比,体现了诗人高超的空间构图能力。"

尾联"天洛宸襟有馀兴,裴回周矖驻归銮"回归侍宴主题,表现了帝王游兴未尽、徘徊不舍的情态。"宸襟"代指帝王胸怀,暗示了山水之美对帝王心灵的触动。现代唐诗研究专家袁行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指出:"尾联在山水描写后巧妙收束,既不离侍宴本旨,又含蓄表达了自然对人文的感召,体现了应制诗的艺术高度。"

全诗在艺术上最显著的特点是意象的精心选择与组合。诗人将"雕舆"、"仙洞"、"源花"、"岭竹"、"重崖"、"瀑水"等意象有机串联,构建出一个既真实可感又超然物外的艺术世界。在情感表达上,诗人既展现了侍宴场合应有的庄严尊贵,又流露了对自然山水的由衷赞叹,达到了应制要求与个人情感的统一。

这首诗代表了初唐宫廷诗的高超水平,在严格的应制框架中展现了惊人的艺术创造力。正如文学史家林庚在《唐诗综论》中所言:"将礼仪性的侍宴写得如此灵动自然,将程式化的应制表现得这般清新脱俗,正是此诗超越时代之处。"

点评

此篇《嵩山石淙侍宴应制》乃应制诗之圭臬,以"雕舆藻卫"开篇,帝王仪仗之华贵顿现,而"仙洞灵谿"句转承自然,将人间盛事与仙境缥缈巧妙绾合。明代诗论家胡应麟《诗薮》有云:"初唐应制,唯沈宋擅场,此作藻丽中见雄浑,如重崖对耸而霞纹自生,诚得山水之助也。"

诗中"隐暧源花"一联,清人纪昀于《瀛奎律髓刊误》中批点:"迷字扫字,炼字如画。近路危坛相对,既显山势嵯峨,复见侍宴者攀援之态,虚实相济。"末联"天洛宸襟"句,近代学者高步瀛在《唐宋诗举要》中特别称许:"以天洛喻帝心,宸襟余兴而不言尽兴,留白处正见诗人含蓄之妙。裴回周矖四字,尤得《楚辞》遗韵,使全篇在庄重中透出灵秀之气。"

通观全诗,七律之体而具赋家气象,对仗精工如"重崖对耸"与"瀑水交飞"之句,钱钟书先生《谈艺录》曾评:"唐人侍宴诗多堆砌,此独以飞动之笔写静穆之境,雨气寒三字,竟令皇家宴游得林泉幽致,可谓化典丽为神奇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