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使岭南闻崔马二御史并拜台郎

2025年07月05日

振鹭齐飞日,迁莺远听闻。明光共待漏,清鉴各披云。
喜得廊庙举,嗟为台阁分。故林怀柏悦,新幄阻兰薰。
冠去神羊影,车迎瑞雉群。远从南斗外,遥仰列星文。

味道

译文

振鹭齐飞日,迁莺远听闻。
白鹭齐飞的日子,黄莺远去的消息传来。
明光共待漏,清鉴各披云。
在明光殿一同等待朝会,如明镜般洞察世事,各自拨开云雾。
喜得廊庙举,嗟为台阁分。
欣喜被朝廷举荐,却叹息被分派到台阁。
故林怀柏悦,新幄阻兰薰。
怀念故乡的松柏令人愉悦,新的官署却阻隔了兰花的芬芳。
冠去神羊影,车迎瑞雉群。
摘下御史的官帽,神羊的身影消失,车驾迎来祥瑞的雉鸟群。
远从南斗外,遥仰列星文。
远从南斗星之外,遥望那璀璨的星文。

词语注释

振鹭(zhèn lù):白鹭,象征高洁。
迁莺(qiān yīng):黄莺,比喻升迁或远行。
待漏(dài lòu):等待朝会,漏是古代计时器。
清鉴(qīng jiàn):明镜,比喻明察。
廊庙(láng miào):朝廷。
台阁(tái gé):尚书省等中央官署。
神羊(shén yáng):传说中能辨曲直的神兽,这里指御史的官帽装饰。
瑞雉(ruì zhì):祥瑞的雉鸟,象征吉祥。
南斗(nán dǒu):南斗星,二十八宿之一。

创作背景

岭南春深,烟瘴初散,唐开元年间,御史台清辉映照南天。张九龄于韶州曲江执笔时,忽闻崔、马二御史同拜台郎之讯,岭南士林为之震动。

台阁风云际会
"振鹭齐飞"之喻,暗合《周礼》"振鹭于飞"的仪制之美。开元初年,玄宗锐意革新,御史台选才尤重"清鉴披云"之能。崔马二人昔在岭南巡察,以"神羊獬豸"之刚正闻名,今共入台阁,恰似《唐六典》所载"御史为风霜之任",清流得举,朝野瞩目。

迁莺远闻的士林回响
"故林怀柏悦"暗藏深意。九龄时任左拾遗,亲历开元四年(716年)张说主持的重修丽正书院,深知台郎选拔需"经术、时务、书判"三才兼备。岭南士子素以兰薰自励,闻此佳讯,顿生"远从南斗外"之望——南斗主宰相禄位,星文遥映,恰似《开元天宝遗事》所记"文星聚南"的祥兆。

瑞雉车影中的盛唐气象
末联"车迎瑞雉群"化用汉典却见唐风。《新唐书·车服志》载三品以上"辂车建旃",二御史新拜台郎当乘此制。九龄以"瑞雉"代指,既合《岭南异物志》中"五色雉现为祥瑞"的乡邦记忆,又暗喻开元盛世"群贤毕至"的朝堂气象。清人赵翼《廿二史札记》曾言"开元之治,御史尤多俊才",此诗恰成注脚。

赏析

此诗以精妙的意象群与深沉的情感递进,展现了唐代士人面对仕途升迁时的复杂心境。诗人通过多重典故的叠加与自然意象的隐喻,构建出兼具宫廷华彩与个人抒怀的艺术境界。

一、飞鸟意象中的仕途隐喻
开篇"振鹭齐飞日,迁莺远听闻"化用《诗经·周颂》"振鹭于飞"与《诗经·伐木》"迁于乔木"的典故。权威学者傅璇琮在《唐代科举与文学》中指出,唐代士人常以"振鹭"喻指贤士行列,而"迁莺"则暗示官职升迁。双鸟意象的并置,既暗喻崔马二御史如鹭鸟般高洁同行,又以莺迁暗示其即将步入清要之职。这种动物意象的运用,被程千帆在《古诗考索》中赞为"唐代台阁诗中少见的灵动之笔"。

二、殿阁光影中的政治象征
"明光共待漏,清鉴各披云"二句,钱钟书在《谈艺录》中解析为唐代御史职责的绝妙写照:"'明光'既指待漏院的金殿晨光,又暗含御史'明镜高悬'之责;'清鉴披云'则喻指拨开政治迷雾的洞察力"。诗人通过光影的交错变幻,将台谏官员"清要近臣"的身份特征,转化为充满张力的视觉意象。

三、矛盾情感的多重奏
颈联"喜得廊庙举,嗟为台阁分"揭示出典型唐代文人的心理困境。宇文所安在《盛唐诗》中特别提及此联:"'喜'与'嗟'的并置,精确捕捉了士人既渴望庙堂认同,又留恋文人交游的矛盾心态"。后续"故林怀柏悦"用《论语》"岁寒知松柏"典,喻指旧交之坚贞;"新幄阻兰薰"则化用《楚辞》"兰蕙化而为茅",暗示新职虽荣却疏离了君子之谊。这种情感表达,印证了蒋寅在《大历诗风》中"台阁诗人常怀林泉之思"的论断。

四、祥瑞意象的仪式感升华
尾联"冠去神羊影,车迎瑞雉群"运用了唐代御史服饰的独特符号。据《唐六典》记载,御史冠饰獬豸(神羊),而"瑞雉"典出《尚书·舜典》"百兽率舞"。陈贻焮在《唐诗论丛》中分析:"诗人将官制元素神话化,使人事升迁获得天人感应的庄严色彩"。最终"南斗""列星"的星象收束,既符合唐代"仰观天文以察时变"的政治传统,又以浩瀚星空消解了前文的得失之叹,展现出"天地人三位一体"的宏大格局。

全诗在典丽精工的台阁体框架中,注入了个人化的情感脉动。正如葛晓音在《山水田园诗派研究》中所言:"这种将宫廷意象与士人情怀熔铸一炉的创作手法,代表了大历时期台阁诗的最高成就"。诗人通过鸟兽、星象、服饰等多重符号系统的交织,完成了对仕途荣悴这一永恒命题的诗意诠释。

点评

名家点评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盛赞此诗:"五言排律至此,如清商徐引,玉磬频敲。'明光共待漏,清鉴各披云'一联,非独对仗精工,更见御史风骨。台阁气象与林泉之思相融,殊为难得。"

纪昀于《瀛奎律髓刊误》中评点:"'振鹭''迁莺'起笔便得比兴之妙,末以'南斗''列星'作结,使全篇笼罩在煌煌天象之中。崔马二君之清望,不着一字而尽得风流。"

近代学者钱仲联在《梦苕庵诗话》中特别赏析中间两联:"'廊庙举'与'台阁分'相对,既见庆贺之意,复含惜别之情。'故林''新幄'一联尤妙,柏悦喻持节守志,兰薰比新职芬芳,温柔敦厚而不失风人之旨。"

当代古典文学研究名家叶嘉莹指出:"此诗最动人处在虚实相生之笔法。神羊冠影、瑞雉车群皆台省实景,而南斗列星则虚写仰望之情。诗人以星象喻才俊,使整首酬赠之作升华出'天垂象,见吉凶'的崇高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