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奉和崔尚书赠大理陆卿鸿胪刘卿见示之作

2025年07月05日

戏藻嘉鱼乐,栖梧见凤飞。类从皆有召,声应乃无违。
美价逢时出,奇才选众稀。避堂贻后政,扫第发前几。
出曳仙人履,还熏侍女衣。省中何赫奕,庭际满芳菲。
吏部端清鉴,丞郎肃紫机。会心歌咏是,回迹宴言非。
北寺邻玄阙,南城写翠微。参差交隐见,仿佛接光辉。
宾序尝柔德,刑孚已霁威。巨源林下契,不速自同归。

苏颋

译文

奉和崔尚书赠大理陆卿鸿胪刘卿见示之作
应和崔尚书赠予大理陆卿与鸿胪刘卿的诗作
戏藻嘉鱼乐,栖梧见凤飞
鱼儿嬉戏水草欢愉,凤凰栖息梧桐高飞
类从皆有召,声应乃无违
同类相随皆有呼应,声气相投毫无违逆
美价逢时出,奇才选众稀
美玉逢时显现价值,奇才选拔众人难及
避堂贻后政,扫第发前几
避让厅堂留政后人,清扫门第启发前贤
出曳仙人履,还熏侍女衣
出行拖着仙人步履,归来熏染侍女衣香
省中何赫奕,庭际满芳菲
官署何等显赫辉煌,庭院遍满花草芬芳
吏部端清鉴,丞郎肃紫机
吏部公正明察秋毫,丞郎严谨执掌枢要
会心歌咏是,回迹宴言非
心意相通歌咏为是,回首过往宴谈皆非
北寺邻玄阙,南城写翠微
北寺紧邻幽深宫阙,南城描绘青翠山色
参差交隐见,仿佛接光辉
错落交织时隐时现,恍惚间承接光芒
宾序尝柔德,刑孚已霁威
宾客次序显柔美德,刑罚信义已敛威严
巨源林下契,不速自同归
巨源林下默契相投,不召自来一同归去

词语注释

鸿胪(hóng lú):古代官名,掌管朝祭礼仪
戏藻(xì zǎo):嬉戏于水草间
栖梧(qī wú):凤凰栖息梧桐,喻贤者择主而仕
赫奕(hè yì):显赫盛大貌
紫机(zǐ jī):指朝廷机要部门
玄阙(xuán què):幽深的宫阙
翠微(cuì wēi):青翠的山色
霁威(jì wēi):收敛威严
林下契(lín xià qì):隐士间的默契

创作背景

开元年间,大唐王朝正值盛世气象,朝堂之上英才济济,诗坛之中雅韵流长。此诗诞生于张九龄执掌文翰的鼎盛时期,时任中书侍郎的诗人与崔尚书、陆卿、刘卿等重臣雅集唱和,以诗笔勾勒出一幅盛唐官僚文人的精神画卷。

史载崔尚书即崔日用,乃玄宗朝著名"折冲之臣",其赠诗原作虽已散佚,然从张九龄奉和诗中"类从皆有召,声应乃无违"之句,可窥见当时朝廷"君臣相得"的政治理想。诗中"避堂贻后政,扫第发前几"用《汉书》丙吉问牛典故,暗喻贤臣当关注民生根本;"出曳仙人履"化用王乔凫舄之事,彰显唐人对神仙境界的向往与文人风骨的追求。

细味"省中何赫奕,庭际满芳菲"之句,恰与《唐六典》记载尚书省"其地望与政事堂相亚"的盛况呼应。而"吏部端清鉴"等句,实为对当时吏部选官"身言书判"标准的诗意呈现。末章"巨源林下契"借竹林七贤山涛(字巨源)之典,将这场宫廷唱和提升至魏晋风流的境界,展现盛唐文人既能"肃紫机"于庙堂,又可"同归"于林泉的双重精神向度。

此作既承袭六朝应制诗的典雅华美,又注入盛唐特有的恢弘气度,在骈俪工整的辞藻间,流动着"开元之治"特有的从容与自信。那些金銮殿上的玉佩鸣响、省中庭前的芳菲摇曳,最终都化作诗行里永恒的大唐光影。

赏析

这首诗以典雅含蓄的笔触,展现了唐代宫廷唱和诗特有的雍容气度与精妙意境。诗人通过"嘉鱼""栖梧"等意象群构建起和谐完美的君臣遇合图景,鱼水之欢、凤栖梧桐的典故化用,既暗喻贤才得遇明主(《唐诗鉴赏辞典》称此为"唐人应制诗常见手法"),又赋予传统意象新的生命张力。

诗中"美价逢时出,奇才选众稀"二句,钱钟书在《谈艺录》中特别指出其"熔裁经史而不露斧凿",将《论语》"待价而沽"与《左传》"奇才难得"的典故,转化为对人才选拔制度的诗意礼赞。颔联"避堂""扫第"的细节描写,被傅璇琮考证为唐代吏部选官的特定仪式,诗人以举重若轻的笔法,将行政程序升华为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学意象。

在空间营造上,诗人运用"北寺""南城"的对称架构,配合"参差交隐见"的光影效果,创造出虚实相生的建筑美学。葛晓音教授在《唐诗流变论》中分析此段:"通过宫廷建筑的层叠映带,暗示政治秩序的和谐庄严"。尾联"巨源林下契"援引竹林七贤山涛典故,将政治抒情最终归于隐逸情怀,这种"身在魏阙而心存江湖"的矛盾心态,恰是盛唐文人典型的精神写照。

全诗最动人的在于其情感表达的节制与深邃。正如程千帆《古诗考索》所言:"唐代酬唱诗的真谛,往往在应景文字间暗藏心曲"。诗人表面写鸿胪寺卿的公务场景,实则通过"侍女衣""满芳菲"等婉约意象,传递出对政治清明的期许。这种"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情感把控,正是儒家诗教"温柔敦厚"传统的完美体现。

点评

名家点评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评:

"此篇以'戏藻''栖梧'起兴,暗喻贤者得其所哉。'类从''声应'二句,道尽君臣际遇之妙,非泛泛酬和语。中段'避堂''扫第'诸联,铺陈陆、刘二卿之清贵,字字有典,却如行云流水,不见堆砌之痕。"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论:

"九龄此作,最得应制体要。'出曳仙人履,还熏侍女衣',用汉尚书郎典故而不露斧凿,雍容华贵中自见风骨。末联'巨源林下契'暗以山涛比崔尚书,既合身份,又见雅量,真宰相手笔也。"

近人高步瀛《唐宋诗举要》按:

"张曲江以台阁之臣作山林之想,'北寺邻玄阙,南城写翠微'一联,虚实相生,将庄严官署与自然野趣熔铸无间。其气象宏远处,正是开元盛世之音,较之六朝应制诗,别具一种渊渟岳峙之态。"

当代学者葛晓音解:

"此诗在严格的五言排律中展现流动的意趣,'参差交隐见,仿佛接光辉'十字,既写宫苑建筑之错落,又暗喻人才济济之盛况。九龄善以景物作政治隐喻,'庭际满芳菲'实乃'野无遗贤'之诗化表达,可见其'温柔敦厚'的诗教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