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2025年07月05日

东望望春春可怜,更逢晴日柳含烟。
宫中下见南山尽,城上平临北斗悬。
细草偏承回辇处,轻花微落奉觞前。
宸游对此欢无极,鸟哢声声入管弦。

苏颋

译文

东望望春春可怜
向东眺望望春宫,春色令人怜爱
更逢晴日柳含烟
又逢晴朗的日子,柳枝轻拂如含烟雾
宫中下见南山尽
从宫中俯瞰,终南山尽收眼底
城上平临北斗悬
城墙上平视,北斗七星高悬天际
细草偏承回辇处
细嫩的小草偏偏生长在皇帝车驾回转的地方
轻花微落奉觞前
轻盈的花瓣轻轻飘落在敬酒的时刻
宸游对此欢无极
皇帝出游面对此景欢乐无限
鸟哢声声入管弦
鸟儿的鸣叫声声融入管弦乐曲中

词语注释

望春宫:唐代宫苑名,位于长安城东
可怜:可爱,令人怜惜
含烟:形容柳枝轻拂如含烟雾
南山:指终南山,位于长安城南
北斗:北斗七星
回辇:皇帝的车驾回转
奉觞:敬酒
宸游:皇帝出游
哢(lòng):鸟鸣声

创作背景

诗词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创作背景

开元盛世的长安城郊,望春宫琉璃瓦上正流转着大唐最明媚的春光。玄宗皇帝携文武百官巡幸离宫,这场被史书记载为"开元二十八年春正月幸望春宫"的盛事,恰逢大唐国力臻于鼎盛之时。诗人奉诏应制,以笔墨为盛世留影,在宫苑的细草轻花间捕捉到了整个黄金时代的脉动。

皇家仪轨与文学盛事

唐代应制诗需严格遵循"五条标准":颂圣德而不谄媚,写景物而不纤弱,用典故而不堆砌,讲格律而不板滞,展才学而不炫技。此诗颈联"细草偏承回辇处,轻花微落奉觞前",将天子仪仗的庄重与春光的柔美完美融合,既符合《大唐开元礼》中"天子巡幸需见草木欣荣"的记载,又暗合张说提出的"应制诗当有山林气"的文学主张。

建筑意象中的帝国气象

诗中"北斗悬"的壮阔视角,实与《唐六典》记载的望春宫建筑规制相印证——宫墙高九丈,正对终南山主峰,城楼设有观星台。诗人站在这个集天文观测与政治象征于一体的空间节点,以"南山尽""北斗悬"的宏大意象,完成了一次对"天下之中"的文学测绘。

盛世之音的微妙变奏

尾联"鸟哢声声入管弦"看似寻常,实则暗藏玄机。《教坊记》载玄宗此次巡幸曾令乐工谱《望春宫》新曲,诗人将自然鸟鸣与宫廷乐音叠合,既颂雅乐之和谐,又似隐喻着《诗经》"呦呦鹿鸣"的古老传统。这种在颂圣框架中植入自然趣味的写法,正是盛唐应制诗超越六朝同类作品的精妙所在。

赏析

这首诗以春日望春宫的游赏为背景,展现了唐代宫廷宴游的华美气象与诗人对盛世景象的由衷赞叹。全篇以"望"为眼,通过空间与光影的交错,构建出恢弘而灵动的意境。

首联以复沓句式"东望望春"开启,形成音韵上的回环之美。"春可怜"三字既点明时令,又以拟人笔法赋予春光情感色彩。晴日与柳烟的意象组合,一明一媚,恰如《唐诗镜》所评:"'柳含烟'三字,状春态极妍"。

颔联展现壮阔的时空视角。宫中南望终南,城上北仰斗极,化用《三辅黄图》中"表南山之巅以为阙"的典故。学者傅璇琮指出:"此联暗含'上应天象,下临坤舆'的帝王气度,对仗工稳如屏风九叠"。北斗悬垂的意象,更暗喻皇权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颈联转入细腻的宴游场景。细草承辇、轻花落觞的细节,既见皇家仪仗之盛,又显自然生机之趣。文学史家程千帆特别激赏"偏承""微落"的炼字:"虚字传神,将草木拟作恭谨侍臣,物色与人事浑然相融"。

尾联以管弦中的鸟鸣作结,堪称神来之笔。皇家乐奏与天籁之音交响,既实写春宫宴乐之欢,又暗含"百鸟朝凤"的祥瑞寓意。学者叶嘉莹认为:"'入'字用得极妙,使自然声响与人文音乐产生通感,达到《文心雕龙》所言'物色尽而情有余'的境界。"

全诗在宏大的宫廷叙事中注入细腻的生命感受,正如《唐诗品汇》所赞:"庄丽中自饶风致,应制体而具山水清音"。诗人将对皇权的礼赞化为对春光的咏叹,实现了政治主题与审美体验的完美统一。

点评

此篇《春日幸望春宫应制》乃应制诗之典范,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赞曰:"'东望望春'二句,已摄全景,如展金碧小幅。后联'南山''北斗'句,更显帝王气象,非寻常登临之作可比。"

王夫之《姜斋诗话》评颔联云:"'宫中下见南山尽,城上平临北斗悬',十四字写尽天人相应之妙。俯仰之间,山河星斗皆入襟怀,此真得应制体要。"

纪昀《瀛奎律髓刊误》尤赏颈联之精微:"'细草''轻花'一联,以柔毫写壮阔,偏承回辇处见臣心,微落奉觞前存君泽,深得温柔敦厚之旨。"

末联"宸游对此欢无极,鸟哢声声入管弦",方回《瀛奎律髓》称其:"将自然天籁与宫廷雅乐交融,鸟语化入管弦,实乃神来之笔,可见盛世和洽之象。"

全诗以望春宫为眼,层层铺展,既有"柳含烟"的婉约,"北斗悬"的雄浑,又有"细草轻花"的纤秾,终以"鸟哢管弦"收束,陆时雍《诗镜总论》谓之:"如五色云锦,经纬天成,应制诗中绝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