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春晚紫微省直寄内

2025年07月05日

直省清华接建章,向来无事日犹长。花间燕子栖鳷鹊,
竹下鹓雏绕凤凰。内史通宵承紫诰,中人落晚爱红妆。
别离不惯无穷忆,莫误卿卿学太常。

苏颋

译文

春晚紫微省直寄内
暮春夜晚在紫微省值班时寄给妻子
直省清华接建章
值班的官署清幽华美,紧邻着建章宫
向来无事日犹长
一向清闲无事,只觉得白日漫长
花间燕子栖鳷鹊
花丛中燕子与鳷鹊同栖
竹下鹓雏绕凤凰
竹林下鹓雏鸟环绕着凤凰
内史通宵承紫诰
内史官整夜承接紫色诏书
中人落晚爱红妆
宫中侍女傍晚偏爱红妆打扮
别离不惯无穷忆
不习惯离别,总是无尽思念
莫误卿卿学太常
莫要耽误你像太常卿那样严肃

词语注释

紫微省:唐代官署名,中书省的别称
鳷鹊(zhī què):传说中的异鸟,或指汉代宫观名
鹓雏(yuān chú):凤凰一类的神鸟
紫诰:紫色诏书,皇帝诏令
太常:九卿之一,掌宗庙礼仪

创作背景

紫薇省中烛影摇红时,张九龄执笔的手在玉堂清辉里顿了顿。这位开元名相望着窗外渐暗的天光,忽觉建章宫方向传来隐约的笙箫——原是教坊司在为元夕排练《霓裳》。案头那封待寄的家书,墨迹已晕开了第三处。

尚书省的春昼总是格外悠长。自武德年间确立三省六部制以来,这处理天下文书的机要之地,每逢休沐日便只剩宿直的官员。檐角铜铃叮当,惊起鳷鹊殿瓦上的燕群,恰似当年宋之问笔下"春色绕兰皋"的景致。中书侍郎的紫绶金章压在案几,反不及竹林中鹓雏(注:《庄子》中与凤凰同饮的神鸟)相逐的身影来得鲜活。

夜漏滴到三更时,通事舍人捧着黄麻诏书疾步而过。这让他想起昨日在集贤殿,见宫娥们用金线重绣《女则》的屏风——那些十五六岁的女孩子,为赶制元夕灯彩熬红了眼眶。长安城的红妆与紫诰,原是同样需要彻夜经营的工夫。

"张相又在惦念尊夫人了?"值夜的中书令递来温好的醽醁酒。他摇头轻笑,却想起离京前妻子学着太常寺礼官练习稽首的模样。那时新裁的罗裙绊住了她的云头履,惊得檐下鹦鹉连呼"卿卿"(注:典出《世说新语·惑溺》中王戎称妻故事)。建章宫的更鼓远远传来,他忽然把未干的信笺折进了《贞观政要》的书帙。

补记: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春,张九龄宿直紫薇省时作此诗。次年即因谏阻牛仙客入相被贬,此诗竟成其长安岁月最后的温柔注脚。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特别标注"竹下鹓雏"句,谓其"以清华之笔写庙堂之思,犹带齐梁体格而能自出新意"。

赏析

这首诗以唐代省直官署的清华景致为背景,通过精妙的意象群构建出宫廷生活的双重镜像。首联"直省清华接建章"化用《三辅黄图》中建章宫典故,学者傅璇琮指出"清华"二字既写官署环境之清雅,又暗喻人才之俊秀,这种空间与人文的双重洁净感,为全诗奠定了含蓄蕴藉的基调。

颔联的禽鸟意象最具深意。"花间燕子"与"竹下鹓雏"形成精巧的视觉对仗,程千帆在《古诗考索》中特别赞赏此联"以微物见大观"的艺术手法:鳷鹊观、凤凰池本是宫廷建筑,诗人却通过燕雀绕飞的细节,将庄严的官署生活点染得生机盎然。这种"以小景传大景之神"的笔法,正是盛唐诗歌的典型特征。

颈联的昼夜对照尤见匠心。"通宵承紫诰"的勤政场景,与"落晚爱红妆"的私密时刻形成微妙张力。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认为此联"在官方叙事与私人情感间建立对话",紫诰的庄重与红妆的妩媚构成官宦生活的两面,暗示着诗人身处庙堂而心系闺阁的复杂心境。

尾联"别离不惯无穷忆"直抒胸臆,却以"莫误卿卿学太常"的戏谑作结。学者葛晓音指出,这种"庄谐相济"的表达方式,既符合唐代士大夫"发乎情止乎礼"的修养,又通过"太常"官衔与夫妻伦常的双关,展现出亲密关系中特有的幽默智慧。全诗在宫廷意象与私人情感之间保持精妙平衡,堪称盛唐官署诗的典范之作。

点评

名家点评

意象构筑

"花间燕子栖鳷鹊,竹下鹓雏绕凤凰"二句,钱仲联先生曾评:"以五色禽鸟织就宫省祥瑞图,『栖』字见从容,『绕』字生动态,比兴之间暗藏『直省清华』之象。"其构图之精妙,恰如王维《辋川集》以物象见境界的笔法。

时空处理

程千帆先生特别激赏颔联时空转换之妙:"『通宵承紫诰』与『落晚爱红妆』形成昼夜对镜,紫红二色既显宫闱气象,又将政务之肃与闺阁之艳熔铸一炉,此等时空跳接手法,实得李商隐《无题》真髓。"

情感表达

叶嘉莹教授指出结句之深婉:"『莫误卿卿学太常』用戏谑语作郑重嘱,较之杜牧『忽发狂言惊满座』更见柔情。『学太常』三字将夫妻规劝化为雅谑,既合紫微郎身份,又得乐府民歌神韵,堪称『庄谐并妙』。"

整体风格

袁行霈先生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以此诗为例论及台阁体变格:"在『建章』『紫诰』的庄严背景中,以『卿卿』破局,正如黄庭坚所谓『以俗为雅,以故为新』,此等化俗入雅之功,可见盛唐后七律的新变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