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杂曲歌辞·长相思创作背景
暮春时节的洛阳城,天津桥畔烟柳画堤,东流水裹挟着落花缓缓穿过龙门方向。这首《长相思》正是诞生于盛唐气象与别离愁绪交织的时空里,杂曲歌辞的乐府旧题在此刻被赋予了新的生命。
据《乐府诗集》载,杂曲歌辞本为"汉世街陌谣讴",至唐代文人多借旧题抒写新声。诗中"天津桥"作为东都洛阳的咽喉要道,见证过无数车马喧嚣与离人泪眼。李白《洛阳陌》曾咏"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与此诗"桃红李白"的意象遥相呼应,折射出开元天宝年间士人漫游的风尚。
"杨柳青青宛地垂"化用《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典故,而"花参差,柳堪结"的复沓句式,恰似《古诗十九首》中"青青河畔草"的叠咏技法。这种对汉魏乐府的刻意追摹,暗合唐代文人"复古以革新"的创作思潮。安史之乱前的盛世图景里,诗人们既沉醉于"朝市"繁华,又敏感于春光易逝,遂在乐府旧题中寄托"心断绝"的永恒怅惘。
史载唐玄宗时期洛阳城内多设教坊,杂曲新声日夜不绝。此诗或许本是配乐演唱的歌词,那参差的花影、纠结的柳枝,在羯鼓琵琶的节奏中,将"忆君"的私语升华为盛唐之音里最缠绵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