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奉和圣制幸礼部尚书窦希玠宅应制

2025年07月05日

尚书列侯第,外戚近臣家。飞栋临青绮,回舆转翠华。
日交当户树,泉漾满池花。圆顶图嵩石,方流拥魏沙。
豫游今听履,侍从昔鸣笳。自有天文降,无劳访海槎。

苏颋

译文

尚书列侯第,外戚近臣家。
礼部尚书的宅邸,如列侯府般显赫,这里是皇亲国戚、亲近臣子的居所。
飞栋临青绮,回舆转翠华。
高耸的屋梁上装饰着华丽的青绮,皇帝的车驾回转,翠羽华盖熠熠生辉。
日交当户树,泉漾满池花。
阳光透过门前的树木交错洒落,清泉荡漾,池中开满鲜花。
圆顶图嵩石,方流拥魏沙。
圆形的屋顶上绘有嵩山奇石,方形的流水环绕着细软的沙粒。
豫游今听履,侍从昔鸣笳。
今日皇帝悠闲巡游,脚步声近在耳畔;昔日侍从们曾在此吹响胡笳。
自有天文降,无劳访海槎。
这里自有天象祥瑞降临,无需费力去寻访那传说中的海上仙槎。

词语注释

青绮(qīng qǐ):华丽的青色丝织品,此处指屋梁上的装饰。
翠华(cuì huá):皇帝仪仗中饰有翠羽的旗帜或华盖。
鸣笳(míng jiā):古代一种乐器,胡笳,此处指侍从吹奏笳乐。
海槎(hǎi chá):传说中来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此处指寻仙的交通工具。

创作背景

开元盛世,天子临幸臣宅,君臣唱和,文采风流,诚为一时盛事。唐玄宗李隆基驾幸礼部尚书窦希玠府第,应制赋诗,窦希玠奉和圣制,遂有此篇。

窦希玠,出身扶风窦氏,乃玄宗生母昭成皇后之侄,以外戚之贵,兼以才学见重,累官至礼部尚书。其宅第位于长安城中,飞檐画栋,极尽华美。玄宗临幸,既显天子恩宠,亦见君臣相得。

是时,玄宗励精图治,开创开元盛世,文治武功,彪炳史册。其雅好诗文,常与群臣唱和,宫廷诗风,雍容华贵。此诗即作于玄宗驾幸窦宅之际,君臣同乐,共赋升平。

诗中"飞栋临青绮,回舆转翠华",状窦宅之壮丽,天子仪仗之盛;"日交当户树,泉漾满池花",绘庭园之秀美,显太平之气象。末联"自有天文降,无劳访海槎",既颂天子诗文如天赐,亦暗用张骞乘槎寻河源典故,喻盛世之隆,无须远求。

此篇虽为应制之作,然词采华茂,对仗精工,气象恢宏,诚为盛唐宫廷诗之典范,亦见开元君臣相得、文采风流之一斑。

赏析

这首诗以工整的律诗形式,展现了唐代宫廷应制诗的精妙艺术。诗人通过空间转换与意象叠加,构建出一幅充满动态美的贵族宅邸图景。

首联以"列侯第""近臣家"点明窦宅的显赫地位,两个并列名词形成庄重的节奏感。学者傅璇琮曾评:"开篇即见气象,不著一字褒贬而尊崇之意自显"。颔联"飞栋临青绮,回舆转翠华"运用动态视角,建筑之"飞"与车驾之"转"相映成趣,《唐诗鉴赏辞典》特别指出此处"以动写静的手法,使巍峨宅第顿生灵动之气"。

颈联转入自然意象的描摹,"当户树""满池花"形成巧妙的时空对应。文学教授葛晓音分析道:"日影移动与泉水荡漾的细节,暗含诗人长时间驻足观赏的深意"。尾联"圆顶图嵩石,方流拥魏沙"采用罕见的方圆对照,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认为这"既体现建筑美学,又暗喻主人刚柔并济的品格"。

在情感表达上,全诗通过"豫游""侍从"等典故,将当下的荣耀与历史传承相联系。著名学者袁行霈指出:"'天文降'的结句看似颂圣,实则包含对人文气象的深层礼赞"。诗人巧妙回避直接阿谀,转而以"无劳访海槎"的典故,将宅第提升至仙境高度,这种含蓄的赞美方式,正是盛唐应制诗的典范。

整首诗在严格的格律中展现自由想象力,正如程千帆先生所言:"在宫廷诗的框架里舞出了最典雅的姿态,每个意象都是经过精心打磨的多棱宝石"。

点评

名家点评:

  1.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评此诗气象雍容,有"盛世笙镛之响",尤赞"飞栋临青绮,回舆转翠华"二句:"以流动之笔写静止之景,恍见銮舆环佩于碧瓦朱甍间,深得应制体富贵清华之髓。"

  2.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特别推崇结句:"'自有天文降,无劳访海槎',化用张骞乘槎典而翻出新意,既颂圣主文治之盛,又暗合窦宅得沐天恩,可谓双关妙笔。"

  3. **近代·高步瀛《唐宋诗举要》**指出此诗结构精严:"前六句铺陈宅第之宏丽,中二句暗喻主人德行之高洁(嵩石喻稳厚,魏沙用曹丕《与吴质书》典),末四句归美君王,章法如织锦回文,丝丝入扣。"

  4. **日本学者前野直彬《唐诗选译》**认为"日交当户树,泉漾满池花"深得六朝余韵:"日光与树影交叠,泉波共花枝荡漾,十字中含光影声色,较之谢朓'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更显富丽堂皇。"

  5. **当代学者葛晓音《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析其政治隐喻:"'圆顶''方流'之对,暗合天圆地方之象,将帝王巡幸升华为天地交感,此等微言大义,非张说、苏颋辈大手笔不能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