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成都西郊,武担山在薄雾中显出一脉苍翠的轮廓。公元759年,杜甫踏过萋萋芳草登上这片古蜀遗迹时,山寺的钟声正穿透安史之乱的烽烟。诗人抚过斑驳的镜石,仿佛触到了时空交叠的纹路——这里沉睡着开明王朝鳖灵治水的传说,也流传着蜀王妃用五丁力士运石筑冢的哀艳故事。
石阶旁的松柏低垂着枝叶,将唐时香客供奉的经幡轻拢入怀。玉泉依旧在碑刻间流淌,却再难映照龙女献珠的倩影。杜甫凝视着舍利塔前新种的福田,忽然领悟这方镜石存在的深意:它不仅是蜀王为爱妃铸就的青铜遗物,更是佛法在无常中永恒的见证。当战火将长安的雕栏玉砌都化作焦土时,唯有山寺的法轮在青苔与香火中,年复一年转动着圆满的光辉。
诗人解下佩囊中的秃笔,让武担山的松风与泉吟在笺上凝结成诗。此刻的乱世悲欢,终将如鳖灵治水的功业般湮灭,而镌刻着"长与法轮圆"的诗句,却将代替镜石,成为另一面照见永恒的铜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