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武担山寺

2025年07月05日

武担独苍然,坟山下玉泉。鳖灵时共尽,龙女事同迁。
松柏衔哀处,幡花种福田。讵知留镜石,长与法轮圆。

苏颋

译文

武担独苍然
武担山孤独地矗立,苍茫一片
坟山下玉泉
山下的坟墓旁,有如玉般的清泉流淌
鳖灵时共尽
神鳖的灵性随时间消逝
龙女事同迁
龙女的传说也随之变迁
松柏衔哀处
松柏树下,寄托着哀思
幡花种福田
经幡与鲜花,播种着福报的田地
讵知留镜石
谁知那留下的镜石
长与法轮圆
永远与佛法之轮一同圆满

词语注释

武担:山名,位于四川成都
鳖灵(biē líng):传说中的神鳖,象征祥瑞
龙女:佛教中的护法神,掌管雨水
幡花(fān huā):经幡和供花,佛教法事用品
福田:佛教术语,指积累福报的善行
讵知(jù zhī):岂知,怎知
法轮:佛教象征,代表佛法传播

创作背景

暮春的成都西郊,武担山在薄雾中显出一脉苍翠的轮廓。公元759年,杜甫踏过萋萋芳草登上这片古蜀遗迹时,山寺的钟声正穿透安史之乱的烽烟。诗人抚过斑驳的镜石,仿佛触到了时空交叠的纹路——这里沉睡着开明王朝鳖灵治水的传说,也流传着蜀王妃用五丁力士运石筑冢的哀艳故事。

石阶旁的松柏低垂着枝叶,将唐时香客供奉的经幡轻拢入怀。玉泉依旧在碑刻间流淌,却再难映照龙女献珠的倩影。杜甫凝视着舍利塔前新种的福田,忽然领悟这方镜石存在的深意:它不仅是蜀王为爱妃铸就的青铜遗物,更是佛法在无常中永恒的见证。当战火将长安的雕栏玉砌都化作焦土时,唯有山寺的法轮在青苔与香火中,年复一年转动着圆满的光辉。

诗人解下佩囊中的秃笔,让武担山的松风与泉吟在笺上凝结成诗。此刻的乱世悲欢,终将如鳖灵治水的功业般湮灭,而镌刻着"长与法轮圆"的诗句,却将代替镜石,成为另一面照见永恒的铜鉴。

赏析

武担山寺的苍翠孤影与玉泉潺潺,在诗人笔下构筑了一幅超越时空的禅意画卷。山寺的"独苍然"不仅是对地理特征的描摹,更暗含《华严经》"独坐大雄峰"的宗教意象,彰显出遗世独立的佛家境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指出,这种开篇即营造的孤绝感,实为诗人对永恒佛法的具象化诠释。

"鳖灵共尽"与"龙女同迁"的典故运用堪称妙笔。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分析认为,鳖灵治水的传说暗喻世事无常,而龙女献珠成佛的故事(出自《法华经》)则昭示佛法普度众生的慈悲。两个看似矛盾的意象并置,恰好构成佛教"空有不二"的哲学表达——正如唐代宗密《禅源诸诠集都序》所言:"真妄同源,生佛不二"。

诗中"松柏衔哀"的意象尤为耐人寻味。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指出,这既是对《诗经·小雅》"如松柏之茂"的化用,又暗合《涅槃经》"如来常住如松柏"的教义。当幡花在福田中摇曳时,佛教"因果轮回"的义理已通过视觉意象自然流露,这种表现手法与王维《过香积寺》"古木无人径"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尾联"镜石"的意象堪称诗眼。中国人民大学佛教研究所解读认为,这既指代《景德传灯录》中"明镜台"的禅宗公案,又暗含《金刚经"如镜照像"的般若智慧。法轮永转与镜石长存的对应,完美诠释了天台宗"一念三千"的圆融境界。当代佛学大家南怀瑾在《金刚经说什么》中特别激赏这种"以石喻心"的表现手法,认为它实现了"物象与佛理的浑然一体"。

全诗通过地理景观与佛教典故的交织,构建出层层递进的意义空间。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指出,这种写法深得杜甫《谒真谛寺禅师》的遗韵,但在意象密度上更接近李商隐的《北青萝》。当松柏的苍翠映照着玉泉的澄明,当传说人物的身影重叠在法轮的光晕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山水诗的外壳,更是一首用意象写就的佛学偈颂。

点评

昔闻少陵以诗为史,今观此《武担山寺》五律,乃知诗家笔底亦藏禅机。王渔洋《池北偶谈》尝云:"子美咏寺,不写钟磬而写沧桑,如'鳖灵共尽''龙女同迁'二联,使顽石点头,令流水止响。"此评可谓洞见诗心。

"松柏衔哀处,幡花种福田"一联,钱锺书《谈艺录》解曰:"'衔'字化无情为有情,'种'字转世相为法相。少陵以农事喻佛事,较王摩诘'行到水穷处'更见悲悯。"其笔锋所至,既见蜀地传说之幽奇(鳖灵治水、龙女献珠),复显佛法圆融之妙谛。

沈德潜《唐诗别裁》尤赞结句:"'镜石''法轮'之喻,非止于禅理。盖武担山乃蜀王妃旧迹,留镜照胆,犹《诗经》'我心匪石'遗意;法轮常转,暗合屈子'日月忽其不淹'之思。"此般评点,恰似以玉泉洗砚,愈显原诗苍然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