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唐开元年间,朝廷为整理典籍文献,常遣使赴洛阳检校图书。贾起居(贾曾)奉使入洛,肩负"取图书"与"拜觐"双重使命。时值盛唐文治鼎盛之际,两京(长安与洛阳)作为文化中心,藏有大量前朝遗简。诗人以"遗文征阙简"暗指武德年间魏徵等人编纂《群书治要》的典故,将贾使比作采撷芳兰的贤士。
"传发关门候"一句,典出《后汉书·窦章传》"典籍东观,使者关传",暗示贾使持通关文牒疾行。而"觞称邑里欢"则化用潘岳《西征赋》"邑里欢以饮酒",展现洛阳士人设宴相迎的盛况。末联"京副""洛书"对举,既指两京文献互为副本的史实(《唐六典》载秘书省有"正副二本"制度),又暗含贾使促成文化交融的深意。
全诗在典雅的词章中,折射出开元时期"崇文重典"的时代气象。诗人以"芳兰"喻典籍,以"关传"写使命,将一次普通的公务出行,升华为盛唐文脉传承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