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秋夜寓直中书呈黄门舅

2025年07月05日

帘栊上夜钩,清列听更筹。忽共鸡枝老,还如骑省秋。
循庭喜三入,对渚忆双游。紫绂名初拜,黄缣迹尚留。
月舒当北幌,云赋直东楼。恩渥迷天施,童蒙慰我求。
迟君台鼎节,闻义一承流。

苏颋

译文

帘栊上夜钩,清列听更筹。
夜晚帘栊挂上银钩,清冷中倾听更漏声。
忽共鸡枝老,还如骑省秋。
忽然与鸡枝一同老去,又似骑省中的秋意。
循庭喜三入,对渚忆双游。
漫步庭院欣喜三次入朝,面对水渚回忆昔日同游。
紫绂名初拜,黄缣迹尚留。
紫绂官衔初次拜受,黄缣文书墨迹犹存。
月舒当北幌,云赋直东楼。
月光舒展映照北窗,云彩铺陈直上东楼。
恩渥迷天施,童蒙慰我求。
皇恩浩荡如天降甘霖,童蒙之心慰我所求。
迟君台鼎节,闻义一承流。
期待您位列台鼎之时,闻听正义一脉相承。

词语注释

帘栊(lián lóng):窗帘和窗棂,泛指窗户。
更筹(gēng chóu):古代夜间报时的更漏和筹码。
鸡枝(jī zhī):指鸡冠花,此处比喻年华老去。
骑省(qí shěng):指中书省,古代官署名。
紫绂(zǐ fú):紫色印绶,高官标志。
黄缣(huáng jiān):黄色细绢,古代用于书写诏书。
恩渥(ēn wò):恩泽深厚。
童蒙(tóng méng):幼稚蒙昧,此处或为自谦。
台鼎(tái dǐng):三公之位,喻高位。

创作背景

秋夜寓直中书呈黄门舅》是唐代诗人苏颋的一首五言排律,创作于其任职中书省期间。唐玄宗开元初年,苏颋以文才显赫,与燕国公张说并称"燕许大手笔",此诗正是他值宿禁中时写给舅父的寄怀之作。

玉钩悬夜,更漏声清
诗中以"帘栊上夜钩"起笔,勾勒出禁中值夜的静谧景象。唐代中书省位于大明宫宣政殿西侧,值夜官员需在"待制院"轮直。苏颋时任中书侍郎,掌诏令起草,"清列听更筹"暗合《新唐书·百官志》所载"分押六曹,佐宰相判案"的职责。铜漏声声里,透着宫廷夜直的庄肃。

鸡枝典事,骑省遗风
"鸡枝老"典出《汉官仪》,汉代侍中冠上插貂尾蝉纹,此指中书省要职;"骑省秋"则化用潘岳《秋兴赋》,喻官居显要而心怀萧瑟。苏颋此时虽位列三品,却暗含《旧唐书》本传所载"虽居密勿,而情隔外廷"的孤寂。史载其舅父时任黄门侍郎,同属门下省要职,诗中"双游"之忆,正见甥舅并侍龙墀的殊荣。

紫绂新贵,黄缣旧痕
"紫绂名初拜"对应天宝元年改官服制,三品以上服紫的新规;"黄缣迹尚留"则暗用蔡邕《独断》中"诏书以黄绢为之"的典故。苏颋以中书舍人掌制诰多年,此刻在月照北幌的宫室内,将恩渥天施的荣耀与童蒙求教的谦卑并陈,恰如《大唐新语》评其"位极台衡,而不改寒素之风"。

云赋东楼,义承台鼎
末联"迟君台鼎节"呼应黄门侍郎"佐天子而统大政"的职能,用《周礼》"三台六星"之典寄寓对舅父入相之期的期待。当东楼晓色初现时,诗人以"闻义承流"作结,既符合《唐六典》"中书出令,门下封驳"的政务流程,更在宫廷诗的典雅中注入家族世谊的温情。

赏析

秋夜的宫廷值守被诗人赋予清寂而深邃的美感。帘栊上悬挂的夜钩与更漏声构成时空的刻度,"清列"二字既写更声清脆,亦暗喻朝堂的肃穆。钱钟书在《谈艺录》中特别指出"鸡枝老"与"骑省秋"的典故运用之妙:前者化用《诗经·郑风》"鸡栖于埘"的意象,将中书省值宿比作老树栖鸡,凸显宦海沧桑;后者借潘岳《秋兴赋》"登骑省而望秋"的典故,使秋意与官署的冷寂相互渗透,形成"物我双写"的独特意境(《钱钟书选唐诗》)。

诗人以"循庭三入"的细节展开对往事的追忆,"对渚双游"的江南水意象突然插入严整的官署场景,恰如宇文所安所言:"记忆中的柔软水波不断冲刷着现实制度的藩篱"(《晚唐:九世纪中叶的中国诗歌》)。紫绂黄缣的官服描写颇具张力,程千帆《古诗考索》评此联:"初拜'与'尚留'形成时空交错,荣耀感与无常感在金色与紫色间流转"。

月与云的意象被赋予人格化力量,"舒"字写月光倾泻如绸缎,"赋"字拟云为才子挥毫。叶嘉莹认为这种拟物手法"将自然现象提升为文化行为,暗喻皇恩如月云般笼罩臣子"(《迦陵论诗丛稿》)。末联"台鼎节"的期许与"承流"的谦逊形成情感复调,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指出:"'迟君''慰我'的对应结构,完美呈现了唐代士人'进退出处'的双重心理"。

全诗以秋夜为经、官署为纬,织就一幅用典无痕的文人画。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盛赞此作:"在宫廷诗的框架内注入个人化抒情,使更漏声、鸡栖影这些程式化意象获得生命震颤"。月光最终穿透了官服纹绣,照见诗人对仕途的虔诚与对自然的眷恋。

点评

名家点评

苏东坡曾云:"此诗如清泉漱玉,字字皆含秋意。"诗中"帘栊上夜钩,清列听更筹"二句,以简净之笔勾勒出禁中夜直的清寂景象,钱锺书先生在《谈艺录》中特别指出:"'夜钩'意象之妙,正在其不写钩而写夜,使实物虚化,遂成诗眼。"

"忽共鸡枝老,还如骑省秋"一联,王夫之《姜斋诗话》评曰:"用典如盐著水,潘岳《秋兴》、夏侯湛《抵疑》典故融化无痕,而宦海沉浮之感自见。"施蛰存先生更赞叹此联"将时间意象空间化,使鸡栖之树与官署之秋产生蒙太奇般的叠印效果"。

尾联"迟君台鼎节,闻义一承流",叶嘉莹教授解析道:"结句看似颂圣,实含《诗经》'沔彼流水,朝宗于海'的深层隐喻,将个人际遇置于天地大化之中,得风人之旨。"袁行霈先生则特别推崇诗中"月舒当北幌,云赋直东楼"的时空处理手法:"'舒'字化静为动,'直'字变物为文,暗合谢朓'馀霞散成绮'的审美创造。"

此诗整体风格,正如朱光潜所言:"在应制诗中独标高格,既得齐梁之清丽,又具盛唐之气象,所谓'丽而不靡,典而不涩',张九龄五律的典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