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送常侍舒公归觐》创作背景
唐风徐徐,朝晖初染长安宫阙之时,诗人执笔为常侍舒公赋此归觐之作。天宝年间,士大夫荣归故里之风尤盛,此诗正是盛唐文士交游赠答的典雅见证。
一、礼教荣亲的时代镜像
"晨省拜恩初"一句,暗合《唐六典》所载"五品以上官员旬休日得觐省亲"之制。舒公以常侍之职(从三品侍从官)归乡省亲,恰是玄宗朝"以孝治天下"的生动体现。诗人以"训胄尊庠序"赞其教化之功,呼应《通典》记载的开元二十六年"天下州县每乡置学"的崇文政策。
二、朱轮华毂的仕宦荣光
"朱丹华毂"非虚笔,《旧唐书·舆服志》明确记载:"三品以上辂车朱漆轮"。斑白绮筵的盛况,恰如敦煌莫高窟第156窟《张议潮出行图》所绘,展现唐代高官归乡时"州府具仪仗迎候"的规制。诗人以工笔勾勒,使千年后的我们仍能想见当时"绮筵三百"的煊赫场面。
三、春江鱼跃的比兴妙喻
结句"江上春流满"暗藏三重意境:既实写舒公沿长江水道归乡(据《元和郡县图志》考其或为荆襄人士),又化用《诗经·小雅》"鱼跃于渊"喻君臣相得,更以"荐鱼"典出《吕氏春秋》"春荐鲔鱼"的古礼,暗喻舒公将携政绩返朝复命。这般精微用典,正是盛唐应制诗"气象浑厚而意蕴深婉"的典范。
暮春三月的长安城外,杨柳拂过饯行的酒旗。诗人目送朱轮远去的烟尘,将唐王朝鼎盛时期的礼乐光华、士人风骨,都凝练在这二十八字之中。千载之下,犹闻得见那华毂轧轧,听得春江鱼跃的清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