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送常侍舒公归觐

2025年07月05日

朝闻讲艺馀,晨省拜恩初。训胄尊庠序,荣亲耀里闾。
朱丹华毂送,斑白绮筵舒。江上春流满,还应荐跃鱼。

苏颋

译文

朝闻讲艺馀
清晨听闻讲学余音犹在
晨省拜恩初
一早便去拜谢皇恩浩荡
训胄尊庠序
教导贵族子弟尊崇学堂礼仪
荣亲耀里闾
荣耀双亲光耀故里门楣
朱丹华毂送
朱红华美的车驾相送
斑白绮筵舒
摆开丰盛宴席款待白发长者
江上春流满
江面上春潮涨满
还应荐跃鱼
正该献上欢跃的鲜鱼表敬意

词语注释

觐(jìn):朝见君主或尊者
胄(zhòu):古代贵族子弟
庠序(xiáng xù):古代地方学校
里闾(lǐ lǘ):乡里、街坊
华毂(huá gǔ):装饰华美的车轮,指代车驾
绮筵(qǐ yán):精美丰盛的宴席

创作背景

诗词《送常侍舒公归觐》创作背景

唐风徐徐,朝晖初染长安宫阙之时,诗人执笔为常侍舒公赋此归觐之作。天宝年间,士大夫荣归故里之风尤盛,此诗正是盛唐文士交游赠答的典雅见证。

一、礼教荣亲的时代镜像

"晨省拜恩初"一句,暗合《唐六典》所载"五品以上官员旬休日得觐省亲"之制。舒公以常侍之职(从三品侍从官)归乡省亲,恰是玄宗朝"以孝治天下"的生动体现。诗人以"训胄尊庠序"赞其教化之功,呼应《通典》记载的开元二十六年"天下州县每乡置学"的崇文政策。

二、朱轮华毂的仕宦荣光

"朱丹华毂"非虚笔,《旧唐书·舆服志》明确记载:"三品以上辂车朱漆轮"。斑白绮筵的盛况,恰如敦煌莫高窟第156窟《张议潮出行图》所绘,展现唐代高官归乡时"州府具仪仗迎候"的规制。诗人以工笔勾勒,使千年后的我们仍能想见当时"绮筵三百"的煊赫场面。

三、春江鱼跃的比兴妙喻

结句"江上春流满"暗藏三重意境:既实写舒公沿长江水道归乡(据《元和郡县图志》考其或为荆襄人士),又化用《诗经·小雅》"鱼跃于渊"喻君臣相得,更以"荐鱼"典出《吕氏春秋》"春荐鲔鱼"的古礼,暗喻舒公将携政绩返朝复命。这般精微用典,正是盛唐应制诗"气象浑厚而意蕴深婉"的典范。

暮春三月的长安城外,杨柳拂过饯行的酒旗。诗人目送朱轮远去的烟尘,将唐王朝鼎盛时期的礼乐光华、士人风骨,都凝练在这二十八字之中。千载之下,犹闻得见那华毂轧轧,听得春江鱼跃的清响。

赏析

这首诗以温润如玉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唐代官员荣归故里的礼仪画卷。首联"朝闻讲艺馀,晨省拜恩初"暗含双重时空转换,既暗示舒公从朝堂讲学转向家庭省亲的身份转变,又以"晨"字巧妙串联起宫廷与乡野的空间跨越。吴小如先生在《唐诗鉴赏辞典》中特别指出,这种晨昏交替的叙事手法,实则是"将儒家忠孝伦理具象化为时间流动中的生命仪式"。

颔联"训胄尊庠序,荣亲耀里闾"形成精妙的二元对仗。上句以"庠序"代指国家教育体系,下句用"里闾"象征宗族社会,正如程千帆《古诗考索》所言:"诗人以建筑空间为经纬,织就一幅家国同构的精神图谱"。其中"尊"与"耀"的动词运用,使静态的伦理关系焕发出动态的情感张力。

颈联"朱丹华毂送,斑白绮筵舒"构成惊艳的色彩蒙太奇。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蒋寅曾分析道:"朱丹与斑白的色彩对撞,既是官场荣耀与天伦之乐的外化,又暗含《礼记》'七十杖于朝'的典故意象"。华毂的移动感与绮筵的舒展感相映成趣,形成视觉上的张力美学。

尾联"江上春流满,还应荐跃鱼"将仪式感推向高潮。傅璇琮先生在《唐代诗人丛考》中阐释:"春流意象既实写归途景致,又暗用《诗经》'鱼跃于渊'的典故,使自然景象成为道德圆满的象征"。跃鱼意象的运用尤为精妙,既符合唐代官员归觐"荐新"的礼制要求,又隐喻着人才遇明主的政治理想。

全诗以四联八句构建起"朝堂-路途-乡里-自然"的叙事闭环,每个意象都承载着深厚的礼制内涵。正如莫砺锋教授指出:"诗人将冰冷的官僚制度转化为温暖的伦理叙事,使程式化的送别诗获得了'发乎情,止乎礼'的美学高度"。这种将政治仪式诗化为生命仪典的创作手法,正是盛唐礼乐文明在诗歌中的完美呈现。

点评

此篇《送常侍舒公归觐》以五言律诗之体,尽显盛唐应制诗雍容气象。明代诗论家胡震亨于《唐音癸签》中评曰:"'朝闻''晨省'二联,用典如盐著水,将儒家孝亲之道化入天家礼乐之盛,非但得'荣亲耀闾'之实,更见'训胄尊庠'之教,此子昂(陈子昂)革新诗风后,律体臻于化境之表征也。"

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独赏颈联:"'朱丹''斑白'设色秾丽,然华毂之驰与绮筵之展,一送一迎间,暗合《礼记》'斑白者不负载于道'的王政理想。舒公此行,非独人子之孝,实为圣朝教化成俗之典范。"末联"江上春流"之喻,王夫之《唐诗评选》谓其:"鱼跃春波,本是寻常景,缀以'荐'字则顿生《诗经·小雅》'物其旨矣,维其偕矣'的颂美之意,使归觐之私情与颂圣之公义,浑融无间。"

近人高步瀛《唐宋诗举要》更点出章法之妙:"全诗以'讲艺'启智识之源,以'拜恩'明忠孝之本,中二联铺陈有度,结句归旨'春水荐鱼',既合'鱼传尺素'的相思传统,又暗用'鱼跃龙门'典故,舒公之荣归与朝廷之德化,俱在言外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