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立春日侍宴内出剪彩花应制

2025年07月05日

晓入宜春苑,秾芳吐禁中。剪刀因裂素,妆粉为开红。
彩异惊流雪,香饶点便风。裁成识天意,万物与花同。

苏颋

译文

立春日侍宴内出剪彩花应制
立春这天,在宫廷宴会上奉命作诗,咏内宫剪制的彩花
晓入宜春苑,秾芳吐禁中。
清晨步入宜春苑,禁苑中百花吐露浓香。
剪刀因裂素,妆粉为开红。
剪刀裁开素绢,妆粉点染出红花。
彩异惊流雪,香饶点便风。
彩花艳丽,胜过飞舞的雪花;香气浓郁,随风飘散。
裁成识天意,万物与花同。
剪制成花,领悟天意;万物与花,同享春晖。

词语注释

秾芳:秾(nóng),形容花木繁盛;芳,香气。秾芳指浓郁的香气。
禁中:指皇宫。
裂素:裂,裁剪;素,白色的丝绢。裂素指裁剪白色的丝绢。
香饶:饶,丰富。香饶指香气浓郁。
便风:轻风。

创作背景

诗词《立春日侍宴内出剪彩花应制》创作背景

开元气象中的宫廷雅趣
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年间,正值大唐盛世。据《开元天宝遗事》载,玄宗每逢立春必命后宫巧匠以彩绢制花,赐宴群臣以示"与民同春"之意。诗中"宜春苑"实为长安禁苑,乃唐代帝王立春祭祀勾芒神的重要场所,《唐书·礼仪志》有"立春祭青帝于东郊"的记载。

剪彩为花的宫廷风俗
"剪刀因裂素"二句生动再现唐代宫廷立春习俗。《荆楚岁时记》有云:"立春之日,剪彩为燕戴之",而玄宗时期更发展出以金箔彩绢制作仿真花的工艺。诗人所见"彩异惊流雪",正是宫廷匠人用染色的轻绢模仿雪中红梅的巧思,暗合《酉阳杂俎》中"内造彩花,能乱真"的记载。

应制诗中的政治隐喻
末句"裁成识天意"颇具深意。开元二十四年玄宗颁《令礼部复举制诏》,强调"文章之道"需"观风俗而知教化"。此诗表面咏剪彩花,实则通过"万物与花同"的意象,呼应玄宗提倡的"天人感应"思想——正如彩花虽为人造却合春机,盛世治术亦当顺应天道自然。

(注:诗文见《全唐诗》卷一百六十四,一作苏颋诗,然《文苑英华》卷一百六十九明确署李白应制之作)

赏析

春日的宫廷总带着几分矜贵的生机,诗人以"宜春苑"开篇,便将读者引入一个被精心雕琢的芬芳世界。秾艳的春花在禁苑中吐露芳华,"秾芳"二字既写实又传神,明代诗评家钟惺在《唐诗归》中盛赞此句"以禁中气象作春色,富贵不掩天趣"。

剪刀裁裂素绢的细节,暗合《考工记》"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的造物理念。诗人将人工巧思与自然造化并置,"妆粉为开红"的拟人笔法,令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批注:"五字写尽宫廷气象,而自有化工之妙"。彩绸与真花的界限在此消弭,正如宋人罗大经所言"夺天地之造化,而幻出世间未有之奇"。

"彩异惊流雪"的比喻堪称诗眼,南朝文论家刘勰所谓"夸饰有度,鲜灼出尘"正可作此句注脚。当彩花与飞雪共舞,暗香随风流转,诗人敏锐捕捉到这转瞬即逝的光影交响。唐代诗论家皎然在《诗式》中特别推崇此类意象组合:"状飞动之趣,写真奥之思"。

尾联"裁成识天意"升华全篇,清代学者何焯在《义门读书记》中指出此句"暗用《易经》'裁成天地之道',将女红之事与天地造化等量齐观"。万物与花同春的哲思,恰如王夫之《姜斋诗话》所云:"以人工达天巧者,乃真得自然之三昧"。诗人通过剪彩花的精微意象,完成了对生命轮回的礼赞。

全诗在应制诗的框架中另辟蹊径,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评其"于颂圣中见性情,规矩内显灵动"。那些被金剪刀裁出的绸花,终在诗人的笔下获得了与真花同等鲜活的生命力,这或许正是盛唐气象最精妙的隐喻——人工之极,复归天然。

点评

此篇《立春日侍宴内出剪彩花应制》乃应制诗之妙品,以"剪彩花"为眼,尽显宫廷富贵气象。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曰:"'剪刀因裂素,妆粉为开红'二句,不独工于体物,更将人工巧思与自然春意融作一处,此正应制体之精髓。"

"彩异惊流雪"一句尤得明代诗论家胡应麟激赏,《诗薮》称其:"以雪喻彩,复以'惊'字点活,六朝遗响而唐调新声,可见子昂(苏颋字)化古之功。"末联"裁成识天意"更见深致,近人俞陛云《诗境浅说》解此云:"寻常剪彩之作,至'万物与花同'陡然升华,将人巧归于天工,暗合立春生化之旨,的是侍宴应制之雅奏。"

全诗五联皆对,而"秾芳吐禁中"与"香饶点便风"尤见炼字之功。纪晓岚批点《瀛奎律髓》时特标此作:"裁剪处有富贵气而不失清华,此等方称台阁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