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咏桃(一作太宗诗)

2025年07月05日

禁苑春光丽,花蹊几树装。缀条深浅色,点露参差光。
向日分千笑,迎风共一香。如何仙岭侧,独秀隐遥芳。

思恭

译文

禁苑春光丽
皇家园林里春光多么明丽
花蹊几树装
花间小径旁几株桃树盛装而立
缀条深浅色
枝条上花朵颜色有深有浅
点露参差光
露珠点缀其间泛着参差的光芒
向日分千笑
迎着朝阳绽放千万张笑脸
迎风共一香
在风中共同散发同一缕芬芳
如何仙岭侧
为何在那神仙居所的山岭旁
独秀隐遥芳
唯独你隐藏着悠远的芳香

词语注释

禁苑(jìn yuàn):皇家园林
花蹊(huā xī):花间小径
缀条(zhuì tiáo):挂满枝条
参差(cēn cī):长短不齐的样子
仙岭(xiān lǐng):神仙居住的山岭,指仙境

创作背景

诗词咏桃创作背景考略

贞观年间,大唐禁苑的桃花灼灼其华时,太宗李世民挥毫写就《咏桃》一诗。彼时正值"贞观之治"的鼎盛时期,据《贞观政要》记载,太宗常于禁苑处理政务,春日见桃李竞放,遂以诗咏怀。

历史语境中的创作契机

  1. 禁苑春色:唐代宫廷禁苑广植桃李,《唐六典》载"苑中植果木珍禽",太宗在《帝京篇》中亦自述"对此乃淹留,欹案观坟典",可见其常在苑中批阅奏章时触景生情。
  2. 政治隐喻:诗中"独秀隐遥芳"之句,与《贞观政要》所载太宗"王者视四海如一家"的治国理念相合,暗喻贤才虽隐亦当为世所用。
  3. 文学风尚:初唐宫廷诗尚"绮错婉媚",此诗"缀条深浅色,点露参差光"的工笔描绘,恰体现太宗《帝京篇序》中"节之以中和"的审美追求。

诗艺与政教的交融

  • 意象选择:以桃花喻治世英才,《旧唐书》载太宗尝言"天下英雄入吾彀中",诗中"向日分千笑"正暗合其聚才之心。
  • 时空建构:从禁苑实景到"仙岭"虚境,折射出太宗既重现实治绩又慕道家理想的复杂心态,这与《大唐新语》记载其"雅好文翰,兼崇释老"的特征相符。

按《翰林学士集》残卷,此诗或作于贞观十二年春,时值马周等寒门士子受重用,太宗见禁苑新桃而思"野无遗贤",故有"独秀隐遥芳"之叹。全诗明写桃姿,实抒帝王襟怀,将六朝咏物遗风化为盛世之音。

赏析

这首咏桃诗以皇家禁苑中的桃花为吟咏对象,通过细腻的观察与灵动的笔触,展现了春日桃花的绰约风姿。全诗不着一个"桃"字,却处处暗合桃之精神,堪称咏物诗中的妙品。

意象经营独具匠心
诗人以"禁苑春光"为背景,突出桃花"缀条深浅色,点露参差光"的视觉美感。明代诗论家胡应麟在《诗薮》中特别推崇此联:"体物之妙,殆若天成",深浅交错的枝条与参差闪烁的露光相映,构成富有层次的光影画卷。而"向日分千笑"更将桃花拟作千万张笑脸,与宋代周紫芝《竹坡诗话》所赞"咏物而不滞于物"的美学追求不谋而合。

情感表达含蓄深远
尾联"如何仙岭侧,独秀隐遥芳"突然转入对仙岭桃花的遥想,清代学者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点评:"结句宕开,得《楚辞》遗韵"。这种从实景到虚境的跳跃,既暗含对隐逸高洁的向往,又通过"独秀"二字折射出诗人的精神追求。唐代诗论家皎然《诗式》所言"取境偏高"的特点,在此得到完美体现。

艺术手法精妙绝伦
诗中"迎风共一香"五字尤见功力,南宋魏庆之《诗人玉屑》称其"五字含无限画意"。风与香的互动,既写出桃香弥漫的动态美,又暗喻德馨远播的深意。而"分千笑"的夸张笔法,与李白"花间一壶酒"的浪漫想象异曲同工,展现出盛唐诗歌特有的蓬勃气象。

全诗在六句之内完成从具象到抽象的升华,清代学者王夫之《姜斋诗话》评此诗:"即物达情,缘景会心",准确道出了其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这种将帝王气度与隐逸情怀完美融合的表达方式,正是初唐宫廷诗向盛唐气象过渡的典型例证。

点评

此诗以桃咏春,句句生辉,字字含情。明代诗评家陆时雍在《唐诗镜》中盛赞:"太宗此作,不事雕琢而风华自现,'缀条深浅色,点露参差光'二句,写尽桃夭之态,较之'桃之夭夭'古意更添新彩。"清人沈德潜于《唐诗别裁》亦评点道:"'分千笑'三字绝妙,将向阳桃花摹写得如美人粲齿,非帝王胸襟不能道此。"近人俞陛云在《诗境浅说》中更独具慧眼:"结句'独秀隐遥芳'五字,忽转出世外之思,看似咏桃,实寄君临天下而慕林泉之趣也。"全诗明写禁苑桃姿,暗藏天人感应之思,可谓得"温柔敦厚"之诗教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