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染长安,掖庭的梧桐叶簌簌落下几片金箔。十九岁的王嫱抱着半旧琵琶,指尖划过冰弦时惊起一缕尘烟——那是三年前入宫时,故乡南郡的春风夹带的柳絮。
画工毛延寿的笔锋尚在丹青上蜿蜒,而掖庭令已捧着诏书踏碎阶前霜。建昭元年的月光忽然变得锋利,将"昭君"这个封号刻进她的人生。当呼韩邪单于的求亲使节叩响未央宫门,汉元帝从待诏宫女名册里抬起眼,朱笔在"王嫱"二字上悬停的刹那,三十六个秋夜的琵琶声骤然喑哑。
出塞那日,送亲仪仗的赤旗漫卷过五柞宫。她忽然记起少时在香溪畔,邻家姊姊用蒹葭编的小船——此刻正化作毡车驶向阴山。琵琶弦上《出塞曲》才弹到第三叠,雁门关的朔风已吹散灵蛇髻,雪粒沾在远山眉上,像未央宫冬至时分的琉璃瓦。
"汉月正南远"的叹息湮没在驼铃里,史官不曾记载的是:那柄随嫁的菱花镜,在抵达龙城那夜裂作两半。半枚照着长安未落的月亮,半枚盛着胭脂泪,在燕支山下凝成血色琥珀。当单于庭的篝火映红《胡笳十八拍》的残谱,她才懂得班固在《汉书》里藏着的谶语——和亲公主的琵琶,原是用青史作共鸣箱。
暮年时,宁胡阏氏仍会在雪夜抚摸琵琶背板的木纹。那些被风沙磨蚀的断纹,恰似建昭元年未央宫阶前,她遗落的十九岁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