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咏风

2025年07月05日

萧萧度阊阖,习习下庭闱。花蝶自飘舞,兰蕙生光辉。
相乌正举翼,退鹢已惊飞。方从列子御,更逐浮云归。

思恭

译文

萧萧度阊阖
风声萧萧,穿过天门
习习下庭闱
微风习习,吹入宫廷
花蝶自飘舞
花间蝴蝶自在飞舞
兰蕙生光辉
兰草蕙草焕发光彩
相乌正举翼
相风乌正展开翅膀
退鹢已惊飞
退飞的鹢鸟已被惊起
方从列子御
正跟随列子乘风而行
更逐浮云归
又追逐浮云一同归去

词语注释

阊阖(chāng hé):传说中的天门,也指宫门
相乌:古代测风器具上的乌形风向标
鹢(yì):一种水鸟,古时常画于船头
列子御:典出《列子·黄帝》,指列子能御风而行

创作背景

咏风诗创作背景考略

历史语境中的风意象

此诗当为南朝梁简文帝萧纲所作,其"咏物"传统可追溯至建安时期"怜风月、狎池苑"的邺下风流。六朝文人尤擅以自然现象寄托哲思,风之无形而有势的特性,恰成为士人抒发宇宙观与生命意识的绝佳载体。据《南史》载,简文帝"雅好题诗",其宫廷文学集团常以四时景物为题竞作,此篇或为某次文会中的咏物佳作。

文本中的双重时空

首联"萧萧度阊阖,习习下庭闱"暗含政治隐喻:

  • "阊阖"本为天门,《楚辞》中象征帝王权威
  • "庭闱"化用《文选》"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暗指教化之功 史载简文帝在位时正值侯景之乱前夕,这种对"风力"的描摹,或许隐含着对时局变幻的微妙感知。

物候书写与玄理交融

诗中"相乌"(测风铜乌)、"退鹢"(典出《左传》"六鹢退飞")的意象组合颇具匠心:

  1. 铜乌举翼象征观测天象的官方行为
  2. 退鹢惊飞暗示不可控的自然力量 这种矛盾张力恰是玄学"自然与名教"之辩的诗化呈现。末句"列子御风"的典故,更将物理之风升华为《庄子》"乘天地之正"的哲学境界。

宫廷审美与个人志趣

"花蝶飘舞,兰蕙生辉"的绮丽笔法,体现了宫体诗"转拘声韵,弥尚丽靡"(《梁书·文学传》)的特征。然细察"方从""更逐"的转折,可窥见作者在政治漩涡中寻求精神超脱的矛盾心理。简文帝虽身处庙堂,却素有"驰骋文雅,思隔风云"(《金楼子序》)之志,此诗或许正是其双重人格的艺术投射。

按:《艺文类聚》卷一天部收录此诗,与《初学记》所载略有异文,可见唐代类书编纂者已视其为咏物典范。其价值不仅在于体物工巧,更在于将建安风骨、正始玄言与齐梁声律完美熔铸,堪称六朝咏物诗演进的活化石。

赏析

风,在诗人的笔下从来不只是自然现象,更是情感的载体与哲思的媒介。这首《咏风》以精妙的笔触勾勒出风的动态之美,更通过意象的层层铺展,寄托了超然物外的人生理想。

开篇"萧萧度阊阖,习习下庭闱"二句,以拟声词与叠词构建出风的立体形象。正如学者叶嘉莹所言:"'萧萧'状秋风之肃杀,'习习'写和风之轻柔,诗人仅用八字便完成时空转换,暗示风穿越宫阙高门与寻常宅院的不同姿态。"这种跨越阶层的穿透力,暗喻着自然力量对人间界限的消弭。

中间四句展现风过处万物有灵的奇观。"花蝶自飘舞"化静为动,恰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赞"着一'自'字而境界全出",强调风赋予生命的自在状态;"兰蕙生光辉"则暗用《楚辞》香草意象,学者袁行霈指出此句"将物质的光泽升华为精神的光彩,体现唐代咏物诗'物我交融'的特质"。后联"相乌正举翼,退鹢已惊飞"形成精妙对仗,程千帆在《古诗考索》中特别称许这种"动静相生的构图法":乌鸦主动迎风与鹢鸟被动退飞的对比,暗含人世面对变故的两种态度。

结尾"方从列子御,更逐浮云归"将诗意推向高潮。这里用《庄子》列子御风典故,钱钟书在《谈艺录》中解析道:"诗人不满足于描摹风态,最终将自己幻化为风的一部分,这种'物化'思维正是道家审美观的体现。"而"浮云"意象的介入,又为超脱之姿添上几分飘渺,恰如宇文所安在《盛唐诗》中的论断:"唐代诗人总能在飞升的渴望与归隐的淡泊间找到平衡。"

全诗以风为线,串联起宫阙、庭院、花蝶、飞鸟等多重空间,在有限的篇幅里完成从具象到抽象的飞跃。其情感脉络由客观描摹渐入主观抒情,最终抵达物我两忘的化境,堪称咏物诗中的神品。正如霍松林先生所评:"得风神而无迹,存至味于淡泊,此盛唐气象之真髓也。"

点评

名家点评

此诗以风为魂,以景为骨,寥寥数语便勾勒出风的万千姿态。萧萧、习习,叠字妙用,既摹风声,又状风态,使无形之风具可触之质。花蝶飘舞,兰蕙生辉,风过处万物皆著其色彩,非大手笔不能为此传神写照。

清人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评此诗:"'相乌正举翼,退鹢已惊飞'二句,得风之神髓。不写风而写物受风之状,正如画家绘竹,墨叶未扫,先见飒然风意。"此论切中肯綮,道出诗人以侧笔写风的艺术匠心。

末二句"方从列子御,更逐浮云归"尤见奇思。列子御风典故的化用,将自然之风升华为精神之自由,钱钟书先生曾赞:"咏物诗贵在离形得似,此诗结句忽作逍遥游,风之物理性遂转化为哲学性,此之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全诗五言八句,如风过疏竹,字字清响。王夫之《姜斋诗话》称其"咏物而不滞于物",恰道出此诗物我交融的至境。风之形神、风之韵律、风之哲思,在诗人笔下浑然一体,堪称咏风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