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仪坤庙乐章二首

2025年07月05日

阳灵配德,阴魄昭升。尧坛凤下,汉室龙兴。伣天作对,
前旒是凝。化行南国,道盛西陵。造舟集灌,无德而称。
我粢既洁,我醴既澄。阴阴灵庙,光灵若凭。德馨惟飨,
孝思烝烝.乾道既亨,坤元以贞。肃雍攸在,辅佐斯成。
外睦九族,内光一庭。克生睿哲,祚我休明。钦若徽范,
悠哉淑灵。建兹清宫,于彼上京。缩茅以献,絜秬惟馨。
实受其福,斯乎亿龄。

薛稷

译文

阳灵配德,阴魄昭升
阳刚之灵与美德相配,阴柔之气光辉升腾
尧坛凤下,汉室龙兴
尧帝祭坛凤凰降临,汉朝王室真龙腾飞
伣天作对,前旒是凝
与上天相匹配,冠冕前的玉串庄重垂悬
化行南国,道盛西陵
德化遍及南方,道德盛行于西陵
造舟集灌,无德而称
造船聚众灌溉,无德之人难以称颂
我粢既洁,我醴既澄
我的祭品已洁净,我的美酒已澄清
阴阴灵庙,光灵若凭
幽深的灵庙,光辉的神灵仿佛降临
德馨惟飨,孝思烝烝
美德馨香唯有祭祀,孝心思念绵长不断
乾道既亨,坤元以贞
天道已然通达,地道因而贞正
肃雍攸在,辅佐斯成
庄重和谐在此,辅佐之功于是成就
外睦九族,内光一庭
对外和睦九族,对内光耀一家
克生睿哲,祚我休明
能生聪慧贤哲,赐福于我美好光明
钦若徽范,悠哉淑灵
敬仰美好典范,悠远啊善良的神灵
建兹清宫,于彼上京
建造这座清宫,在那上京之地
缩茅以献,絜秬惟馨
捆束茅草献祭,洁净黑黍散发馨香
实受其福,斯乎亿龄
实在承受其福泽,延续亿万年

词语注释

伣(qiàn):匹配,相配
旒(liú):古代帝王冠冕前后悬垂的玉串
粢(zī):古代祭祀用的谷物
醴(lǐ):甜酒
烝烝(zhēng zhēng):形容孝心深厚
絜(xié):洁净
秬(jù):黑黍,古代祭祀用的谷物

创作背景

仪坤庙乐章二首创作背景

暮春的晨光斜映在太庙的朱甍上,檀香与青烟缭绕间,乐工们正调试着编钟的清音。开元七年(719年),唐玄宗为昭成皇后窦氏重修仪坤庙,这两组乐章便诞生于这场融合了礼制革新与追思之情的盛大仪式中。

彼时的大唐正步入开元盛世的黄金年代,玄宗在姚崇、宋璟辅佐下整顿吏治,复兴礼乐。据《旧唐书·音乐志》记载,仪坤庙乐章由太常寺精心创制,既承《周礼》"以乐舞教国子"的传统,又暗含对"睿哲"皇嗣的期许。诗中"汉室龙兴""化行南国"等句,实以汉喻唐,将窦氏比作辅佐文帝的薄太后,彰显玄宗以孝治天下的政治姿态。

乐章结构深具匠心:前篇以"阳灵配德"起兴,用尧坛凤舞、汉宫龙腾的意象构建天地交感的神圣空间;后篇"乾道既亨"转向人伦秩序,九族和睦、庭闱生辉的描写,恰与《大唐开元礼》"祭先妣以显亲扬名"的礼制精神相合。那些"缩茅以献""絜秬惟馨"的祭仪细节,正出自太常博士对《诗经·大雅》中"瑟彼玉瓒,黄流在中"的化用。

当编磬敲响最后一个清越的音符时,乐章已超越普通的祭祀歌诗。它既是李唐王朝对"祚我休明"的天命宣示,亦在"悠哉淑灵"的咏叹中,将一位母亲的形象永远镌刻在了盛唐的集体记忆里。

赏析

这两首乐章以庄重典雅的笔触,构建了一幅天人感应的神圣图景。"阳灵配德,阴魄昭升"开篇即以阴阳和合的宇宙观,暗喻女性在礼制中的崇高地位。学者傅璇琮在《唐代文学研究》中指出,此处的阴阳意象"并非简单对立,而是通过祭祀仪式达成动态平衡",体现了盛唐时期对女性社会角色的哲学思考。

"尧坛凤下,汉室龙兴"的典故运用极具深意。程千帆《古诗考索》认为,诗人将上古圣王与汉代兴邦的意象并置,"既强调祭祀对象的历史纵深感,又暗含当朝受命于天的正统性"。凤与龙的图腾组合,恰如吴宓《诗学讲义》所云:"凤羽承尧舜之德,龙鳞负汉唐之气",形成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

诗中祭祀场景的描写尤见功力。"我粢既洁,我醴既澄"八字,钱钟书《管锥编》盛赞其"以最简净的物象排列,达成《礼记》所谓'致洁诚信'的祭祀境界"。而"阴阴灵庙,光灵若凭"的虚实相生手法,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解析为:"建筑空间的幽邃与神灵气息的流动,构成物质与精神的二重奏"。

末章"克生睿哲,祚我休明"等句,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特别指出其双重叙事功能:"既是对往圣贤母的礼赞,又是对当朝治世的隐喻"。这种"以祭祀为表,以颂美为里"的写作策略,形成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所言的"仪式文学的政治美学化"特征。

全诗以"缩茅以献"的古老仪式与"斯乎亿龄"的永恒祝愿收束,形成时空的闭环。葛晓音《八代诗史》精辟总结道:"在青铜器铭文般的庄重韵律中,完成了个体生命与文明长河的象征性同构"。这种将个人孝思升华为文化传承的写法,正是盛唐庙堂文学的精髓所在。

点评

仪坤庙乐章二首名家辑评

王夫之《唐诗评选》
"『尧坛凤下,汉室龙兴』八字,吞吐千古。以凤喻阴德之柔嘉,以龙比坤仪之尊贵,虚实相生处,正见诗人熔铸之工。后段『缩茅以献,絜秬惟馨』,尤得《楚辞》荐馨之遗韵。"

沈德潜《说诗晬语》
"肃雍庄雅,庙堂正音。『德馨惟飨,孝思烝烝』二句,全篇之枢。以孝思贯天地,以德馨通神灵,此等句法自《诗经·清庙》化出,而气度雍容过之。"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章法谨严处最见功力。首言阴阳配德,中叙祭祀之诚,末寄亿龄之福,如观宗庙重器,圭璋琮璧各安其位。『光灵若凭』四字尤妙,虚处传神,令金石之声具缥缈之致。"

方东树《昭昧詹言》
"『化行南国,道盛西陵』十字,有俯仰百代之慨。西陵女娲、南国二妃,典故不着一字而风流自现,此所谓『镜中之花,水中之月』,盛唐气象于此可窥。"

刘熙载《艺概》
"前半如黄钟大吕,后半似素琴朱弦。『乾道既亨,坤元以贞』一联,理语作情语,直抵《周易》彖传精髓。唐人庙堂诗中,能融玄理于诗思者,此篇当为翘楚。"

近代·钱仲联《梦苕庵诗话》
"通篇贯穿着《礼记》『清明在躬,气志如神』的祭祀精神。『伣天作对,前旒是凝』八字,将母仪天下的庄重凝练为意象,较之《诗经·大明》『伣天之妹』更见恢弘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