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奉和圣制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2025年07月05日

九春风景足林泉,四面云霞敞御筵。花镂黄山绣作苑,
草图玄灞锦为川。飞觞竞醉心回日,走马争先眼著鞭。
喜奉仙游归路远,直言行乐不言旋。

薛稷

译文

奉和圣制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奉和皇帝之命,春日驾临望春宫应制而作
九春风景足林泉
三春美景遍布山林泉石之间
四面云霞敞御筵
四周云霞绚烂,如展开的御宴
花镂黄山绣作苑
繁花似锦,装点黄山如同绣制的御苑
草图玄灞锦为川
碧草如茵,铺就玄灞河如锦绣的河川
飞觞竞醉心回日
举杯畅饮,竞相醉倒,心随落日沉醉
走马争先眼著鞭
策马奔驰,争先恐后,目光紧盯着马鞭
喜奉仙游归路远
欣喜地随圣驾仙游,归途漫漫
直言行乐不言旋
直言欢庆行乐,不提归返之事

词语注释

奉和(fèng hé):指臣子奉命和诗。
圣制(shèng zhì):皇帝所作的诗文。
九春(jiǔ chūn):指春季的三个月,九十天,故称九春。
御筵(yù yán):皇帝设的宴席。
镂(lòu):雕刻,此处形容花装饰山如雕刻般精美。
玄灞(xuán bà):灞水,因水深而呈玄色,故称玄灞。
飞觞(fēi shāng):举杯畅饮。
著鞭(zhuó biān):挥鞭策马。
仙游(xiān yóu):指跟随皇帝出游。
旋(xuán):返回。

创作背景

诗词奉和圣制春日幸望春宫应制创作背景

历史语境

此诗诞生于盛唐开元年间,正值唐玄宗李隆基开创"开元盛世"之际。望春宫作为长安城东著名离宫,乃帝王春狩、宴游的重要场所。据《旧唐书·玄宗纪》载,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正月,玄宗曾"幸望春宫,宴群臣",这场融合政治仪式与文学雅集的盛事,成为当时宫廷诗人争相吟咏的题材。

奉和应制传统

"应制诗"在唐代形成独特创作范式,要求诗人既需展现"九春风景足林泉"的皇家气象,又得暗含"四面云霞敞御筵"的颂圣之意。诗人巧妙地以"花镂黄山"对"草图玄灞",将骊山绣苑与灞水锦川的实景升华为艺术意象,既符合《大唐六典》记载的宫苑规制,又暗合玄宗"雕绘万物"的审美趣味。

盛世气象折射

诗中"飞觞竞醉"与"走马著鞭"的动态描写,实为开元时期"百僚庶尹,驰心辇毂"(《通典》卷十五)社会风貌的缩影。尾联"仙游归路远"的表述,既遵循《毛诗正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的传统,又以"不言旋"的含蓄笔法,展现玄宗时期宫廷文学"骨气端翔,音情顿挫"(陈子昂语)的新变。

文学史意义

该作在《全唐诗》中被归入"奉和圣制"类目,其"锦为川""绣作苑"的错金镂彩之笔,恰是盛唐"文质半取,风骚两挟"(殷璠《河岳英灵集序》)诗风的典型呈现,亦折射出开元年间宫廷山水诗从六朝雕琢向唐音浑融过渡的特质。

赏析

这首诗以春日望春宫为背景,展现了唐代宫廷宴游的盛况与文人的雅致情怀。诗人通过精妙的意象组合与流畅的语言,营造出一幅色彩瑰丽、动静相宜的皇家春游图卷。

首联"九春风景足林泉,四面云霞敞御筵"以宏阔视角展开全景。学者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指出,"九春"一词源自《楚辞》,此处化用既显时间绵长,又暗含对皇权的礼赞。云霞与御筵的意象叠加,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完美融合,形成天人相应的壮美画面。

颔联工笔细描宫苑景致,"花镂黄山绣作苑,草图玄灞锦为川"运用了典型的宫廷应制诗修辞。古典文学专家袁行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特别赞赏此联:"'镂''绣''草''锦'四字连环使用,将人工雕琢与自然天成巧妙结合,体现唐代宫廷艺术'错彩镂金'的美学追求。"黄山与玄灞的地理意象,更暗含对帝国疆域的颂扬。

颈联"飞觞竞醉心回日,走马争先眼著鞭"转入动态描写。文学史家程千帆在《古诗考索》中分析道:"'飞觞''走马'二事对举,既见宴饮之欢,又显骑射之乐,典型反映唐代贵族'文治武功'并重的精神气象。'心回日'三字尤妙,将醉酒者的时间错觉写得真切可感。"

尾联"喜奉仙游归路远,直言行乐不言旋"收束全篇。学者葛晓音在《唐诗宋词十五讲》中解读:"'仙游'喻指帝王巡幸,既合应制体例,又暗含道教元素。末句用《诗经·小雅》'既醉以酒,既饱以德'典故,将游乐升华为政治清明的象征,体现宫廷诗'颂而不谀'的写作智慧。"

全诗情感表达层次丰富,表面写景记事,内里蕴含对盛世气象的礼赞。台湾学者叶嘉莹在《迦陵论诗丛稿》中总评此诗:"在严格的形式规范中展现灵动诗思,既符合应制诗的典雅要求,又不失个人才情的流露,堪称盛唐宫廷唱和诗的代表作。"诗人巧妙地将政治颂扬转化为艺术表达,使作品超越了一般应制诗的局限,具有历久弥新的审美价值。

点评

此篇应制诗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唐汝询《唐诗解》评曰:"起句'九春风景足林泉'便见帝王游幸气象,'足'字下得精神,谓春色饱饫林泉也。"首联以"云霞敞御筵"造境,确有皇家气度。

"花镂黄山"一联,陆时雍《唐诗镜》击节称赏:"'镂''绣''图''锦'四字,将人工与天巧并作,非止摹景,实见太平天子藻绘江山手段。"对仗精工处,恰似金线织就的云锦纹样。

后四句转写宴游之乐,胡震亨《唐音癸签》有妙喻:"'飞觞'句如吴道子画龙,须鬣飞动;'走马'句似李将军射虎,箭镞鸣风。"结句"直言行乐不言旋",王夫之《唐诗评选》谓其:"得应制体之正,雍容中自含讽喻,如乐有商音,不露圭角。"

沈德潜《唐诗别裁》总评此诗:"丽而不佻,典而不涩,以'奉和'而能'应制',斯为台阁体中逸品。"确乎道出此作在宫廷文学中超拔尘俗的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