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夜宴安乐公主新宅》创作背景
历史语境
唐中宗景龙年间(707-710),长安城金城坊内矗起一座"穷极壮丽,帑藏为之空竭"的宅第——安乐公主新宅。这座以"定昆池"闻名,仿效昆明池规制却刻意超越的园林建筑,成为盛唐宫廷奢靡风气的缩影。公主乃韦后所出,中宗李显溺爱非常,时人叹"京师甲第殚尽,不如一公主宅"。
夜宴场景
诗人应制赴宴时,恰逢新月悬于秦楼飞檐。银烛阵列如星,将胡乐声里的波斯地毯照得流金溢彩。庭中移植的南海珊瑚树与临淄牡丹竞吐异香,教人分不清是殿角金兽吞吐的瑞脑,还是舞姬广袖扬起的香尘。
诗艺映射
"扇后歌声逐酒来"暗含深意:当时安乐公主府蓄养女乐皆佩玉簪花,以金箔扇遮面献艺。这细节折射出盛唐贵族"一曲红绡不知数"的享乐风尚,亦埋下"珊瑚击碎有谁听"的隐忧——四年后(710年),这场奢靡狂欢终随李隆基诛韦后、斩安乐公主的兵戈声戛然而止。
文本张力
诗中"月裴回"的拟人笔法,恰似历史对这段浮华岁月的徘徊审视。苏颋以翰林学士的恭谨笔墨记录繁华,却在"香气排花出"的铺陈里,不经意透露出《新唐书》所载"禁中音乐,昼夜不息"的末世狂欢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