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飒飒的时节,诗人独坐客舍,听那落叶萧萧,如心头惊起的涟漪。此情此景,正是盛唐转衰的天宝末年,杜甫漂泊秦州时的真实写照。战乱频仍,生计维艰,诗人以"客心"二字道尽羁旅之愁,而"惊落木"更暗喻着时代飘零、人生无常的深沉感慨。
长夜无眠,秋风入耳,每一阵窸窣都似在叩击游子的心扉。待到晨光熹微,揽镜自照,镜中容颜已染霜色。这方寸铜镜,照见的何止是鬓边华发?更映照着诗人半生蹉跎——从"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少年意气,到如今"生涯在镜中"的苍凉晚景。史载杜甫此期诗作多"沉郁顿挫",而此诗以简淡笔墨,将时代离乱与个体命运熔铸于晨镜秋霜之中,真所谓"咫尺应须论万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