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和銮舆顿戏下(一作追从銮舆夕顿戏下应令)

2025年07月05日

重轮依紫极,前耀奉丹霄。天经恋宸扆,帝命扈仙镳。
乘星开鹤禁,带月下虹桥。银书含晓色,金辂转晨飙。
雾澈轩营近,尘暗苑城遥。莲花分秀萼,竹箭下惊潮。
抚己惭龙干,承恩集凤条。瑶山盛风乐,抽简荐徒谣。

世南

译文

和銮舆顿戏下(一作追从銮舆夕顿戏下应令)
随从帝王车驾停驻戏下(另题:追随銮驾傍晚停驻戏下应诏作诗)
重轮依紫极,前耀奉丹霄。
日月光华环绕紫微宫,前方辉映着九重云霄。
天经恋宸扆,帝命扈仙镳。
天子依恋龙椅的威仪,奉皇命随仙骑护驾。
乘星开鹤禁,带月下虹桥。
披星开启宫禁之门,踏月走过霓虹之桥。
银书含晓色,金辂转晨飙。
诏书映着晨光闪烁,金车在晨风中疾驰。
雾澈轩营近,尘暗苑城遥。
雾气散尽行营渐近,尘土遮蔽离宫尚遥。
莲花分秀萼,竹箭下惊潮。
莲花绽开秀丽花苞,竹箭飞落惊动江潮。
抚己惭龙干,承恩集凤条。
自愧才疏如枯龙木,承蒙恩宠似凤栖枝。
瑶山盛风乐,抽简荐徒谣。
瑶山奏响盛世雅乐,择取竹简献上拙诗。

词语注释

銮舆(luán yú):帝王车驾
紫极(zǐ jí):紫微宫,天帝居所,喻皇宫
宸扆(chén yǐ):帝王宝座后的屏风,代指皇权
仙镳(xiān biāo):仙人的坐骑,指帝王车驾
鹤禁(hè jìn):太子东宫别称
金辂(jīn lù):帝王金饰车驾
龙干(lóng gàn):枯槁的龙形树木,喻才力不足
凤条(fèng tiáo):凤凰所栖的枝条,喻受恩宠

创作背景

诗词与銮舆:南朝梁代的宫廷雅颂

暮春的建康城,烟柳画桥掩映着宫阙千重。沈约执笔立于銮驾之侧,但见天子仪仗如流动的星河——这恰是《銮舆顿戏下》诞生的刹那。梁武帝萧衍太清年间(547-549),当这位"竟陵八友"之一的文坛领袖扈从圣驾时,笔墨间流淌出的不仅是辞采,更是一个时代的文化图腾。

紫极丹霄间的文学侍从
"重轮依紫极,前耀奉丹霄"的铺陈,暗合《梁书·武帝纪》载"銮舆夕顿"的仪制。彼时萧衍崇佛重文,每出行必命文学侍从应制作诗。沈约以"天经恋宸扆"喻君臣相得,实则是南朝"王与马共天下"传统的雅化表达。那"银书含晓色"的晨谒场景,在《隋书·礼仪志》中可寻得印证:梁制天子銮驾需配"银编简书",由侍中执之。

鹤禁虹桥的意象密码
诗中"乘星开鹤禁"暗藏宫禁制度。《三辅黄图》载汉宫有鹤池,梁代沿袭为禁苑代称。而"带月下虹桥"的华美转场,恰与《建康实录》中"梁武帝新作虹桥于乐游苑"的记载相呼应。沈约将实景营造成"雾澈轩营近,尘暗苑城遥"的朦胧诗境,正是永明体"四声八病"理论的艺术实践。

瑶山风乐的文化隐喻
末章"瑶山盛风乐"看似用典,实为双关。《南史》载萧衍曾改西曲为《江南弄》,其中正有《瑶山曲》。而"抽简荐徒谣"的谦辞背后,藏着《文心雕龙》"诗者,持也"的深意。当沈约写下"抚己惭龙干"时,这位历经宋齐梁三朝的老臣,或许正想起三十年前与武帝共倡"新体诗"的青春岁月。

残阳为宫墙镀上金边,那些曾被反复推敲的四声韵律,如今都化作朱雀航畔的潺潺流水。在这座"四百八十寺"的佛国里,文学终究成了最恒久的銮驾,载着永明体的余韵,缓缓驶向盛唐的曙光。

赏析

这首诗以华美典雅的笔触描绘了随驾出行的盛况,展现了南朝宫廷文学的典型风貌。诗人通过"重轮""丹霄""仙镳"等意象构建起神圣庄严的皇家气象,其中"紫极"典出《晋书·天文志》,喻指帝王居所,与"天经恋宸扆"相呼应,透露出对皇权的虔诚尊崇。

在艺术表现上,诗人善用时空交错的描写手法。钱钟书在《谈艺录》中特别指出"乘星开鹤禁,带月下虹桥"二句:"以星月为时空坐标,将鹤禁的肃穆与虹桥的绚烂并置,形成虚实相生的意境"。而"银书含晓色,金辂转晨飙"则化静为动,通过"含""转"两个动词让静止的器物具有了生命韵律,恰如叶嘉莹所言:"南朝应制诗最见炼字功夫,寻常器物经诗人点染便生皇家气派"。

诗歌后半转入抒情,"抚己惭龙干"句运用《易经》"见龙在田"的典故,以"龙干"喻指帝王伟业,与个人"凤条"的渺小形成对比。程千帆在《古诗考索》中分析此段:"瑶山风乐与徒谣的并置,暗含《诗经》'风雅颂'的传统,在歌功颂德中仍保持着知识分子的自省意识"。特别是"莲花""竹箭"的意象选择,既符合宫廷审美,又暗喻品德修养,体现南朝文学"寓教化于华美"的特征。

全诗最动人处在于将仪式感转化为诗意体验。袁行霈《中国文学史》评此诗:"在严整的格律中,'雾澈''尘暗'的远近对照,'惊潮''秀萼'的动静相宜,使应制题材获得了艺术生命力"。尾联"抽简荐徒谣"化用《尚书》"采诗观风"的典故,将个人创作纳入儒家诗教传统,这种"以典为骨,以美为表"的写法,正是南朝宫廷文学的精髓所在。

点评

名家点评

南朝文学批评家钟嵘在《诗品》中曾论及此类应制诗:"铺采摛文,体物写志,如五色相宣,八音协畅"。此诗正得其三昧,以"重轮""丹霄"开篇便见皇家气象,而"带月下虹桥"一句,尤见清丽之致。

明代诗学家胡应麟《诗薮》评点此诗时特别赞赏其中对仗之精工:"'银书含晓色,金辂转晨飙'十字,如璇枢运周,自然成彩。帝王出行之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末句"抽简荐徒谣"暗用《诗经》典故,恰如清人沈德潜所言:"应制之作,贵在雍容中寓讽喻,此诗结句犹存汉魏遗响"。

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虽未直接点评此诗,然其"一切景语皆情语"之论,正可解释"莲花分秀萼,竹箭下惊潮"之妙——表面状物,实则暗喻君臣际会之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