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江都宫新成,帝率百官南巡,声势浩荡。时值隋室初兴,炀帝欲效法夏禹会稽之典、周王南巡之制,遂命群臣奉和应诏,以彰盛世。虞世南此作,正是宫廷应制诗之典范。
开篇"南国行周化,稽山秘夏图"二句,以周礼南巡与禹会诸侯的典故,暗合炀帝此次巡幸的政治意图。史载炀帝"慕秦皇汉武之事",诗中"百王岂殊轨"正呼应其欲超越历代帝王之志。其时运河初通,龙舟过处"安流进玉轴",《资治通鉴》载船队"舳舻相接二百余里",与诗中"凤吹溢川涂"的华美景象互为映照。
"封唐昔敷锡"以下转入颂圣主题。大业元年恰值改元,炀帝大赦天下,诗言"鸿私浃幽远"即指此惠政。末联"多幸沾行苇"用《诗经》典,既写江都芦苇摇荡之实景,又喻百姓沐泽皇恩。虞世南以"虞琴""汉筑"之雅乐作结,将这场融合政治巡狩与文学盛宴的南巡,定格在礼乐教化的永恒图景中。
此诗骈俪工整,典故密织,其金玉琳琅般的辞藻下,跃动着那个短暂辉煌的时代脉搏——当新凿的运河泛起第一道波光,隋王朝正用最华丽的姿态,走向它的历史终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