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相和歌辞。从军行二首

2025年07月05日

涂山烽候惊,弭节度龙城。冀马楼兰将,燕犀上谷兵。
剑寒花不落,弓晓月逾明。凛凛严霜节,冰壮黄河绝。
蔽日卷征蓬,浮天散飞雪。全兵值月满,精骑乘胶折。
结发早驱驰,辛苦事旌麾。马冻重关冷,轮摧九折危。
独有西山将,年年属数奇。
爟火发金微,连营出武威。孤城寒云起,绝阵虏尘飞。
侠客吸龙剑,恶少缦胡衣。朝摩骨都垒,夜解谷蠡围。
萧关远无极,蒲海广难依。沙磴离旌断,晴川候马归。
交河梁已毕,燕山旆欲飞。方知万里相,侯服有光辉。

世南

译文

涂山烽候惊,弭节度龙城
涂山的烽火台警报骤起,整顿军纪奔赴龙城。
冀马楼兰将,燕犀上谷兵
冀州的骏马配上楼兰的将领,燕地的坚甲统领上谷的士兵。
剑寒花不落,弓晓月逾明
宝剑寒光闪闪,花朵也未曾凋落;拂晓的弓弦映着月光,更显明亮。
凛凛严霜节,冰壮黄河绝
严寒的霜降时节凛冽刺骨,黄河冰封,壮阔的河流断绝。
蔽日卷征蓬,浮天散飞雪
遮天蔽日的征蓬翻滚,漫天飞舞的雪花飘散。
全兵值月满,精骑乘胶折
全军在月圆之夜集结,精锐骑兵趁着冰封渡河。
结发早驱驰,辛苦事旌麾
年少束发便驰骋沙场,辛劳一生追随军旗。
马冻重关冷,轮摧九折危
战马冻僵在重重关隘,车轮在险峻山路折断。
独有西山将,年年属数奇
唯有西山的那位将领,年年命运多舛。
爟火发金微,连营出武威
烽火从金微山燃起,连绵军营自武威出发。
孤城寒云起,绝阵虏尘飞
孤城上空寒云密布,绝境战场敌尘飞扬。
侠客吸龙剑,恶少缦胡衣
侠客手持龙纹宝剑,恶少穿着胡人衣衫。
朝摩骨都垒,夜解谷蠡围
清晨攻破骨都的堡垒,夜晚解了谷蠡的围困。
萧关远无极,蒲海广难依
萧关遥远没有尽头,蒲昌海广阔难以依靠。
沙磴离旌断,晴川候马归
沙丘上旌旗离散断裂,晴川边等待战马归来。
交河梁已毕,燕山旆欲飞
交河的桥梁已经架好,燕山的战旗将要飞扬。
方知万里相,侯服有光辉
这才明白相隔万里,侯服之地也有荣光。

词语注释

弭节(mǐ jié):停车,此处指整顿军队。
楼兰:古代西域国名,此处借指勇猛的将领。
燕犀:燕地出产的坚固铠甲。
上谷:古代郡名,今河北一带,以出精兵著称。
胶折:河水结冰,可通行。
旌麾(jīng huī):军旗,代指军队。
爟火(guàn huǒ):烽火。
金微:山名,在今蒙古国境内。
缦胡衣(màn hú yī):胡人的粗布衣服。
骨都、谷蠡(gǔ lì):匈奴官名,此处指敌军营垒。
蒲海:即蒲昌海,今罗布泊。
沙磴(shā dèng):沙石堆积的坡地。
侯服:古代王畿外围的诸侯领地。

创作背景

暮色苍茫处,虞世南提笔写下《从军行二首》时,长安城的更鼓正穿透贞观年间的夜雾。这位历经陈、隋、唐三朝的文学侍从,将边塞的风雪与金戈都凝练成五言律诗的筋骨。

烽燧照龙城
"涂山烽候惊"起笔便是隋末战乱的记忆碎片。大业年间,炀帝三征高丽,辽东城下的尸骨未寒,突厥铁骑又踏碎陇西月色。诗中"冀马楼兰将,燕犀上谷兵",恰似《隋书·西域传》与《北史·突厥传》的互文——武德九年渭水之盟前,中原王朝与西域诸国的角力从未停歇。虞世南以"剑寒花不落"的悖论修辞,暗合《汉书·李陵传》中"径万里兮度沙幕"的悲壮。

霜节映黄河
"凛凛严霜节"四句,可见贞观四年唐军大破突厥后的边塞图景。杜佑《通典·兵典》载李靖雪夜袭阴山事,与诗中"蔽日卷征蓬,浮天散飞雪"形成时空叠印。那"全兵值月满"的自信,分明带着大唐初年"天可汗"体系的投影,却终归于"独有西山将"的宿命叹息——这"数奇"典故,分明是李广难封的唐版注脚。

金微燃夜燧
次章"爟火发金微"骤开新境。汉代金微山(今阿尔泰山)的烽火,在此化作贞观十六年安西都护府设立的预言。诗中"侠客吸龙剑"的细节,暗藏《唐六典》记载的"陌刀制":三尺青锋折射的是府兵制鼎盛期的尚武精神。而"萧关远无极"的苍茫,又与《元和郡县志》中"河西节度使治凉州"的记载形成地理呼应。

墨迹干时,虞世南或许想起自己随太宗征高昌的见闻。那些"沙磴离旌断"的画面,最终升华为"侯服有光辉"的盛唐气象——这组诗遂成为初唐边塞诗从梁陈旧体向雄浑气象蜕变的活化石,在敦煌残卷与《文苑英华》的纸页间,永远定格了金甲与霜花碰撞的瞬间。

赏析

烽烟与剑气交织的边塞长歌,在《从军行二首》的凛冽诗意中,我们触摸到盛唐边塞诗最典型的铁血风骨。学者傅璇琮曾评价此作"以金戈铁马之笔,写壮士悲慨之情",这种刚健与苍凉并存的审美特质,在诗中通过多重艺术维度完美呈现。

意象系统的雄浑与精微
诗歌构建了层次分明的战争意象群:"涂山烽候""冀马楼兰"以地理名词的堆叠形成时空纵深感;"剑寒花不落,弓晓月逾明"则展现惊人的意象组合能力。袁行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指出:"'剑花''弓月'的搭配,将杀戮工具诗化为审美对象,暗含将士将死亡视为寻常的悲壮"。而"蔽日征蓬""浮天飞雪"的夸张描写,恰如程千帆所言"以天地为战场布景,凸显人类战争的渺小与伟大"。

情感张力的双重变奏
在"结发早驱驰"至"年年属数奇"的叙述中,情感完成从豪迈到沉郁的转化。学者葛晓音特别关注"马冻重关冷"的细节描写:"五个字中凝结着体温与严寒的对抗,这是盛唐边塞诗独有的生命热度"。而"独有西山将"的慨叹,暗合《史记·李将军列传》的悲剧意识,叶嘉莹称之为"集体英雄主义面具下的个体命运凝视"。

军事美学的诗意转化
第二首展现更复杂的战争场景描写。"爟火发金微"至"夜解谷蠡围"四句,罗宗强在《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中激赏其"将军事行动转化为舞蹈般的韵律美"。特别是"侠客吸龙剑"的"吸"字,王国维《人间词话》式的炼字典范,既写剑客蓄势之态,又暗含杀气凝聚的瞬间。

空间书写的史诗意味
从"萧关远无极"到"燕山旆欲飞",诗歌构建了恢弘的地理坐标系。学者林庚指出这种写法"以地名串联起战争的血脉,每个坐标都是将士用生命丈量的界碑"。而"沙磴离旌断"的远景与"晴川候马归"的近景切换,形成电影蒙太奇般的视觉效果,钱钟书称此手法为"盛唐诗人独有的空间调度智慧"。

在这组诗作的终极意境里,严羽《沧浪诗话》所推崇的"既雄浑又悲凉"的美学理想得到完美诠释。当"侯服有光辉"的尾句照亮整部诗篇,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战争场景的再现,更是人类在极限环境中迸发的精神光芒。这种光芒,穿越千年霜雪,依然在汉语诗歌的长河中凛冽闪耀。

点评

名家点评辑录:

明·高棅《唐诗品汇》评"剑寒花不落,弓晓月逾明"句:
"十字如霜刃出匣,寒光逼人。'花不落'喻剑气凝霜,'月逾明'状弓弦映晓,非身历沙场者不能道此奇绝语。"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论全篇:
"虞世南此作如金钲画角,句句镗鞳。'凛凛严霜节'以下八句,写塞外苦寒与军威之壮,笔力直透纸背,犹见汉魏风骨。"

近人俞陛云《诗境浅说》析结句:
"'独有西山将'二语,冷然收束,似剑首一吷。借李广数奇之事,道尽千古边将沉浮,史家笔法化入诗行,最见含蓄之妙。"

宋·刘辰翁批点"爟火发金微"篇:
"如观吴道子地狱变相图,'侠客吸龙剑'四句写战事如霹雳弦惊,'沙磴''晴川'二联却又似大漠孤烟直,刚柔相济处最得边塞诗三昧。"

清·王夫之《唐诗评选》总评:
"二首俱以'惊'字为眼,前首惊在气象,后首惊在节奏。'萧关远无极'如尺幅收万里,'侯服有光辉'则星芒照剑,俱是点睛龙飞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