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诗词《赋得临池竹应制》 出自南朝梁代文学家张率之手,为典型的宫廷应制诗。应制诗乃奉帝王之命而作,多用于宴饮、游赏等场合,以颂扬皇家气象或展现文士才情。
南朝梁代,文风绮丽,宫廷文学兴盛。梁武帝萧衍雅好诗文,常召群臣赋诗助兴,此诗或作于某次宫廷宴集之时。据《梁书》载,张率"工诗赋,与到沆、刘孝绰等并为昭明太子所赏",其诗多应景咏物,辞采清丽。
诗中"临池竹"之景,暗合南朝士大夫对自然雅趣的追求。竹为"四君子"之一,象征高洁坚韧,而"波泛含风影""凤翅拂涟漪"等句,既写竹影婆娑之态,又融入了宫廷诗的富丽气息。"欲识凌冬性,唯有岁寒知"二句,则化用《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以竹喻人,暗含对君臣品格的期许。
此诗虽为应制之作,却巧妙结合咏物与比兴,在南朝绮靡文风中独见清拔,反映了当时文人"即物达理"的审美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