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相和歌辞。怨歌行

2025年07月05日

紫殿秋风冷,雕甍白日沉。裁纨凄断曲,织素别离心。
掖庭羞改画,长门不惜金。宠移恩稍薄,情疏恨转深。
香销翠羽帐,弦断凤凰琴。镜前红粉歇,阶上绿苔侵。
谁言掩歌扇,翻作白头吟。

世南

译文

紫殿秋风冷
秋风吹过华美的宫殿,寒意袭人
雕甍白日沉
雕饰的屋脊映着夕阳,白昼渐渐沉没
裁纨凄断曲
裁剪细绢时,心中凄楚,曲调哀伤欲绝
织素别离心
织就素绢时,满怀离别的愁绪
掖庭羞改画
掖庭(后宫)中羞于重新描画妆容
长门不惜金
长门宫里(失宠的居所),不再吝惜金钱
宠移恩稍薄
宠爱转移,恩情渐渐淡薄
情疏恨转深
感情疏远,怨恨却愈发深沉
香销翠羽帐
熏香燃尽,翠羽装饰的帷帐失去光彩
弦断凤凰琴
凤凰琴的琴弦断裂,乐声断绝
镜前红粉歇
镜前不再涂抹胭脂红粉
阶上绿苔侵
台阶上爬满了青绿的苔藓
谁言掩歌扇
谁说收起歌扇便结束了歌舞
翻作白头吟
却转而吟诵起《白头吟》的哀伤诗句

词语注释

甍(méng):屋脊
纨(wán):细绢,精致的丝织品
掖庭:古代后宫嫔妃居住的地方
长门:汉代宫名,借指失宠后妃的居所
翠羽帐:用翠鸟羽毛装饰的帷帐,形容华美
凤凰琴:一种精美的琴,琴身有凤凰纹饰
白头吟:乐府诗名,多写女子被弃的哀怨

创作背景

关于《怨歌行》的创作背景

秋风瑟瑟,拂过紫殿雕甍,吹不散千年宫怨的叹息。相传此诗或为南朝梁简文帝萧纲所作,以汉宫旧事为幕,演尽深闺长恨。彼时南朝金粉,文人多拟古乐府,借汉家故事浇胸中块垒。

"裁纨凄断曲,织素别离心"两句,暗合汉代班婕妤《怨歌行》"新裂齐纨素"之典。史载班氏失宠于成帝,退居长信宫侍奉太后,作纨扇诗以自悼。简文帝以帝王之身摹写弃妇之怨,其中况味,耐人寻思。六朝宫体诗盛行,此类"拟代体"往往借女子口吻,寄托君臣遇合之思。

"长门不惜金"更直指陈皇后千金买赋的着名典故。司马相如《长门赋》序言:"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诗人将汉宫两桩着名怨事熔铸一炉,金阶玉砌间,尽是恩情中道绝的寒凉。南朝文人善用绮丽辞藻包裹深沉悲慨,此诗"香销翠羽帐,弦断凤凰琴"之句,极尽华美物象的凋零,恰似江左风流里的末世哀音。

末句"翻作白头吟"双关妙绝,既呼应卓文君《白头吟》的决绝,又暗合鲍照"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的刚烈。在这金粉南朝,多少宫闱秘事都化作墨痕,唯余五言二十句,说尽人间恩义之无常。诗人以精工的对仗构筑起华丽的囚笼,让千年后的我们,犹能听见金铺玉户中,那被时光湮灭的叹息。

赏析

月光浸透紫殿的雕甍时,班婕妤的团扇早已蒙上秋霜。这首《怨歌行》以精妙的意象群构建起一座情感的迷宫,其中每个意象都是打开深宫怨情的一把钥匙。

"紫殿秋风冷"五字便铺开整幅宫廷画卷,吴淇在《六朝选诗定论》中指出:"'紫''沉'二字相对,富贵气象中自含衰飒"。雕甍的阴影与白日的沉落构成时空的双重压迫,而"裁纨""织素"的劳作,在张玉谷《古诗赏析》中被解为"以织作之苦喻情思之结"。那些穿梭的丝线,恰似理还乱的心绪。

长门典故的运用最见匠心。叶嘉莹《汉魏六朝诗讲录》特别赞赏"掖庭羞改画"二句:"不惜千金买赋的背面,藏着比黄金更沉重的尊严"。当陈皇后千金买赋的旧事被反写为"羞改画",我们看见的是汉代宫廷女性共通的悲剧——恩宠如颜料,随时会被权力改写。

诗中器物意象的衰变轨迹尤为动人。王尧衢《古唐诗合解》拈出"香销—弦断—红粉歇—绿苔侵"的递进关系:"由帐而琴,由镜而阶,物物皆成情语"。翠羽帐的华美与凤凰琴的清越,最终都败给阶前蔓延的绿苔,这种"物哀"美学比任何直抒胸臆都更具穿透力。

结句"白头吟"的用典堪称绝响。朱自清《诗言志辨》认为此句"将卓文君与班婕妤两个时空的怨情叠印",使个人抒情获得历史纵深感。那把掩面的歌扇,终究遮不住岁月侵蚀下的真实容颜,正如沈德潜《说诗晬语》所评:"末句忽作变徵之音,前此铺陈皆成反衬"。

全诗最震撼处在于其"怨而不怒"的美学品格。傅刚《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中强调:"诗人将激烈的情绪沉淀为意象的结晶",那些冷寂的宫殿器物,最终都成为情感的舍利子。当秋风穿过空荡的紫殿,我们听见的是整个时代女性集体的叹息。

点评

名家点评荟萃:

南朝文论家刘勰《文心雕龙》云:"'裁纨凄断曲,织素别离心',以织物喻心绪,纨素之柔脆恰似恩情之易逝,比兴之妙,令人心骨俱冷。"

唐代诗论家皎然《诗式》评:"'香销翠羽帐,弦断凤凰琴'二句,器物之残破与情爱之消亡互映,不着一'怨'字而怨意透纸,得含蓄三昧。"

清代沈德潜《古诗源》谓:"通篇以'冷'字为眼,秋风之冷、白日之沉、红粉之歇、绿苔之侵,层层递进,终至'白头吟'之决绝,此班婕妤'却辇之德'背后的血泪文字。"

近人王国维《人间词话》类比:"'谁言掩歌扇,翻作白头吟',较之《长门赋》'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同写弃妇而更显决绝,盖因婕妤曾历盛衰,语自沉痛。"

日本学者吉川幸次郎《中国诗史》叹:"六朝闺怨诗多效此篇,然罕能及'镜前红粉歇,阶上绿苔侵'之妙——红粉与绿苔的色泽对照,将时间对美的侵蚀化作可视的意象,实为蒙太奇笔法之先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