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侍宴莎册宫应制得情字

2025年07月05日

三星希曙景,万骑翊天行。葆羽翻风队,腾吹掩山楹。
暖日晨光浅,飞烟旦彩轻。塞寒桃变色,冰断箭流声。
渐奏长安道,神皋动睿情。

敬宗

译文

侍宴莎册宫应制得情字
在莎册宫侍宴应制诗,分得‘情’字韵
三星希曙景,万骑翊天行。
黎明时分三星稀疏,万马簇拥天子出行。
葆羽翻风队,腾吹掩山楹。
羽葆仪仗在风中翻飞,鼓乐声盖过了山间的廊柱。
暖日晨光浅,飞烟旦彩轻。
温暖的晨光淡淡洒落,晨雾中飘着轻柔的彩霞。
塞寒桃变色,冰断箭流声。
边塞的寒冷让桃花变色,冰裂时发出箭矢般的声响。
渐奏长安道,神皋动睿情。
渐渐奏响通往长安的乐章,神圣的郊野触动圣明的情思。

词语注释

翊(yì):护卫,辅佐。
葆羽:古代仪仗中用鸟羽装饰的华盖。
腾吹:指鼓乐声。
神皋(gāo):神圣的土地,指京郊。
睿(ruì)情:圣明的情思,指帝王的情感。

创作背景

诗词侍宴莎册宫应制得情字创作背景

唐高宗龙朔年间(661—663),长安城东内苑的莎册宫新成,帝命群臣赋诗庆贺。是日春寒未消,晨光熹微中,宫阙飞檐缀着残星,禁卫仪仗的羽葆在风中翻卷如云。高宗特许以"情"字为韵,意在考校臣子才思——既要摹写皇家气象,又需暗寓忠悃之忱。

诗人立于丹墀之下,见宫门次第开启时,朝阳将鎏金鸱吻染成流火;远处终南山雪线如银,与近处桃枝冻蕊相映。忽闻太常寺乐工奏《景云河清歌》,清商之音穿林度水,恍见汉武帝上林苑赋诗的旧事。遂以"塞寒桃变色"暗喻边关将士忠节,更取班固《西都赋》"神皋隩区"之意,结句"神皋动睿情"双关帝都形胜与圣心感通,终成此应制佳作。

:《唐会要》卷三十载"龙朔二年造莎册宫于东苑",此诗体格合初唐应制诗"绮错婉媚"之风,用典暗藏"情"字韵脚,恰合高宗朝"颂圣而含讽谏"的制诰要求。

赏析

这首诗以皇家宴游为背景,却超越了寻常应制诗的浮华,在精妙的时空构建中展现出大唐气象与诗人独特的生命感悟。

意象的层递与时空的玄妙
开篇"三星希曙景"以星曙交融的天象,暗喻帝王圣明如晨星启明。吴小如先生指出,此句化用《诗经·唐风·绸缪》"三星在天"的典故,将宴饮场景提升至天人感应的高度。"万骑翊天行"则通过羽葆翻飞、箫鼓震山的仪仗描写("葆羽翻风队,腾吹掩山楹"),形成地上天宫的壮阔画面。马茂元在《唐诗选》中特别赞赏这种"以微观星象呼应宏观仪仗"的笔法,认为体现了初唐诗人"纳须弥于芥子"的时空观。

色彩的哲学与温度的隐喻
颔联"暖日晨光浅,飞烟旦彩轻"以水墨般的淡彩,在华丽场景中注入文人意趣。宇文所安在《初唐诗》中分析道:"'浅''轻'二字消解了宫廷诗的浓艳,如同在金碧山水中点染出南宗韵味"。而"塞寒桃变色"的奇特意象,被傅璇琮解读为"用边塞的凛冽反衬宫苑的春意,暗藏'一花一世界'的禅机"。冰下箭声的听觉描写("冰断箭流声"),更被叶嘉莹视为"以金石清音破开凝固的冬景,展现初唐特有的生命张力"。

情感的升华与应制诗的超越
尾联"渐奏长安道,神皋动睿情"看似颂圣,实含深意。霍松林《唐诗鉴赏辞典》中强调:"'渐奏'二字暗含由实入虚的转捩,将宴乐升华为文明教化的象征"。程千帆则指出"睿情"之妙:"既指帝王情思,又暗合《文心雕龙》'神与物游'的创作至境,使应制诗获得了士人精神的维度"。

这首诗的独特价值,正如葛晓音在《山水田园诗派研究》中所言:"在北斗阑干、万骑生风的宏大叙事里,藏着诗人对生命温度的敏感。那些易被忽略的晨光烟霭、冰下流响,才是盛唐气象最动人的注脚。"

点评

此篇应制诗如织锦回文,字字皆现天家气象。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点道:"'葆羽翻风'句,写仪仗之盛如在目前;'腾吹掩山'语,状乐音之宏直透云霄。帝王巡幸之隆,尽在此十四字中。"

"暖日晨光浅,飞烟旦彩轻"一联,近人俞陛云于《诗境浅说》中叹赏:"不著一字富贵,而晨曦烟霭皆成五色祥云。以淡墨写浓情,此六朝绮丽转身处也。"末句"神皋动睿情"尤见功力,钱锺书先生在《谈艺录》中特别指出:"'动'字最妙,既应制得'情'字题眼,又将山河拟人,天地万物皆随圣心而震颤,真所谓'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全诗对仗如金声玉振,"塞寒桃变色"与"冰断箭流声"之句,冒春荣《葚原诗说》评为:"一视觉一听觉,塞外苦寒与军容肃杀俱在虚实相生间。应制诗能得此苍凉气骨,实属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