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奉和圣制登三台言志应制

2025年07月05日

中天表云榭,载极耸昆楼。圣作规玄造,轩阿复聿修。
高门符令节,形胜总神州。企翼抟禽萃,飞甍燕雀游。
缀星罗百拱,缘汉转三休。旦云生玉舄,初月上银钩。
妙管含秦凤,仙姿丽斗牛。形言防处逸,粹藻发嘉猷。
荷生无以谢,尽瘁竟何酬。

敬宗

译文

奉和圣制登三台言志应制
奉和皇帝之命登三台言志应制
中天表云榭,载极耸昆楼。
高耸入云的楼台直插云霄,巍峨的宫殿如昆仑般雄伟。
圣作规玄造,轩阿复聿修。
圣明的君主规划天地造化,高大的宫阙再度修缮一新。
高门符令节,形胜总神州。
高大的宫门合乎礼仪规范,壮丽的景色冠绝神州大地。
企翼抟禽萃,飞甍燕雀游。
翘首以待的鸟儿聚集盘旋,屋檐下的燕雀自由嬉戏。
缀星罗百拱,缘汉转三休。
繁星般的拱斗点缀其间,沿着银河盘旋而上,令人流连忘返。
旦云生玉舄,初月上银钩。
晨雾中浮现出玉制的鞋履,新月如银钩般悬挂天际。
妙管含秦凤,仙姿丽斗牛。
美妙的乐声蕴含着秦地的凤鸣,仙人的姿态胜过天上的星斗。
形言防处逸,粹藻发嘉猷。
言行谨慎以防放纵,精美的辞藻彰显美好的谋略。
荷生无以谢,尽瘁竟何酬。
承受恩惠却无以回报,鞠躬尽瘁又该如何报答。

词语注释

云榭(xiè):高耸入云的楼台。
昆楼:指昆仑山上的楼阁,形容宫殿高大雄伟。
轩阿(xuān ā):高大的宫阙。
聿修(yù xiū):修缮。
企翼(qǐ yì):翘首以待。
抟禽(tuán qín):盘旋的鸟儿。
飞甍(fēi méng):高翘的屋檐。
缀星罗百拱(zhuì xīng luó bǎi gǒng):形容拱斗如繁星般点缀。
缘汉(yuán hàn):沿着银河。
玉舄(yù xì):玉制的鞋履。
秦凤(qín fèng):秦地的凤鸣,指美妙的音乐。
斗牛(dǒu niú):星宿名,指天上的星斗。
粹藻(cuì zǎo):精美的辞藻。
嘉猷(jiā yóu):美好的谋略。
尽瘁(jìn cuì):竭尽心力,鞠躬尽瘁。

创作背景

诗词奉和圣制登三台言志应制创作背景

开元盛世的金色黄昏里,大明宫的琉璃瓦映照着最后一缕霞光。唐玄宗李隆基登临三台阁极目远眺,以九五之尊挥毫写下《登三台言志》时,朝中文士们正屏息等待着一次展现才学的神圣契机。这场发生在八世纪长安城的文学仪式,恰似《历代名画记》所载"天子巡幸,必命群臣赋诗"的盛况重现。

三台阁的飞檐在终南山的轮廓中划出巍峨的剪影,此建筑群本为汉魏旧制,《三辅黄图》有载"铜雀、金虎、冰井三台,皆巍然凌霄"。玄宗择此登临,实有追慕秦皇汉武的深意。当御制诗"轩阿复聿修"的墨迹未干时,侍从文臣们已开始研磨松烟——奉和应制这类"以诗代奏"的创作,既是《唐诗纪事》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政治表态,更是《文心雕龙》推崇的"原夫颂惟典雅,辞必清铄"的文学竞技。

诗人运笔如凿,将"缀星罗百拱"的建筑奇观与"仙姿丽斗牛"的天象呼应,暗合《两都赋》"体象乎天地,经纬乎阴阳"的赋颂传统。其中"形言防处逸"的警句,既是对《尚书》"慎乃在位"古训的诗化演绎,又透露出开元末年"渐肆奢欲,怠于政事"的隐忧。当"初月上银钩"的意象浮现时,我们仿佛看见张说、苏颋等文学侍从在宫灯摇曳中斟酌字句的身影,他们的墨迹与玄宗御笔共同构成了盛唐气象最璀璨的文学星图。

这类应制诗在《全唐诗》中存录三百余首,恰如司马承祯所言"诗者,王政之始也"。诗人以"荷生无以谢"作结,既完成《毛诗序》"颂者,美盛德之形容"的仪式功能,又在"尽瘁竟何酬"的叹息中,为即将到来的天宝年埋下了文人命运的谶语。

赏析

这首诗以恢弘的宫廷建筑为意象载体,展现了初唐应制诗特有的"雅正冲和"之美。学者陶文鹏指出,开篇"中天表云榭,载极耸昆楼"运用神话地理意象,将人间楼阁与昆仑仙境并置,形成"天人相映"的壮阔意境。其中"云榭""昆楼"的意象组合,既符合应制诗"润色鸿业"的要求,又暗含《楚辞》"登昆仑兮食玉英"的仙道色彩。

诗中建筑意象的铺陈极具层次感。葛晓音教授特别赞赏"企翼抟禽萃,飞甍燕雀游"二句,认为其以动态生物反衬静态建筑:"抟风之禽与檐下燕雀形成大小对照,使巍峨宫阙顿生灵动之气"。这种手法源自六朝谢朓"风动万年枝"的宫廷写作传统,但更显雍容大气。

时间意象的转换尤见匠心。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分析,"旦云生玉舄,初月上银钩"通过"朝云-夜月"的时空跳跃,实现"以天象喻人事"的象征效果。玉舄(帝王足迹)与银钩(新月)的意象组合,既暗喻圣主德行如日月昭彰,又自然引出下文的颂圣主题。

在情感表达上,学者蒋寅指出尾联"荷生无以谢,尽瘁竟何酬"巧妙化用《诗经·蓼莪》典故:"以草木托兴的含蓄笔法,将臣子报效之心写得既庄重又深沉"。这种"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情感节制,正是唐代应制诗"得中和之美"的典范。

全诗最显著的艺术特色在于意象系统的精密构筑。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评价道:"从'星拱汉转'的天文意象,到'秦凤斗牛'的神物意象,形成多层级的象征网络,最终都指向'形言防处逸'的儒家政治理想"。这种将物象、心象与政教完美融合的写法,典型体现了初唐宫廷诗"意象密丽而气度从容"的审美特质。

点评

此篇应制诗如"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胡应麟《诗薮》评初唐应制语),字字皆现盛世气象。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曾论:"应制之作,贵在气象浑穆而词采高华",此诗"中天表云榭"十二联,恰似金声玉振——"圣作规玄造"显帝王胸襟如日月临空,"初月上银钩"见笔墨工巧似天孙织锦。

纪晓岚《四库提要》有云:"唐初应制,虽铺陈廊庙,而格律精严处自见才情。"诗中"妙管含秦凤"一联,既合"奏钧天于广殿"的礼乐要求,又暗藏"秦娥梦断秦楼月"的典故层叠,方东树《昭昧詹言》所谓"廊庙文学之丽,而不失风骨"者,此之谓也。

末联"荷生无以谢"尤见匠心,钱钟书《谈艺录》指出:"六朝以降应制诗,往往于颂圣中暗寓规谏",此句表面谦卑,实则以"尽瘁"二字暗含"鞠躬尽瘁"的士大夫精神,恰如王夫之《姜斋诗话》所言:"密丽之中自有疏宕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