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奉和执契静三边应诏

2025年07月05日

玄塞隔阴戎,朱光分昧谷。地游穷北际,云崖尽西陆。
星次绝轩台,风衢乖禹服。寰区无所外,天覆今咸育。
窜苗犹有孽,戮负自贻辜。疏网妖鲵漏,盘薮怪禽逋。
髯飞尚假息,乳视暂稽诛。乾灵振玉弩,神略运璇枢。
日羽廓游气,天阵清华野。升晅光西夜,驰恩溢东泻。
挥袂静昆炎,开关纳流赭。锦轺凌右地,华缨羁大夏。
清台映罗叶,玄沚控瑶池。驼鹿输珍贶,树羽飨来仪。
辍肴观化宇,栖籞萃条支。熏风交阆阙,就日泛濛漪。
充庭延饮至,绚简敷春藻。迎姜已创图,命力方论道。
昔托游河乘,再备商山皓。欣逢德化流,思效登封草。

敬宗

译文

玄塞隔阴戎,朱光分昧谷
幽暗的边塞阻隔了北方的戎族,日光划破了昏暗的山谷
地游穷北际,云崖尽西陆
大地的尽头是北方边境,高耸入云的山崖延至西方
星次绝轩台,风衢乖禹服
星辰远离了宫阙楼台,风吹乱了禹王制定的衣冠制度
寰区无所外,天覆今咸育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如今天地万物都受到滋养
窜苗犹有孽,戮负自贻辜
逃亡的罪人仍有残余,杀戮背负者自取祸殃
疏网妖鲵漏,盘薮怪禽逋
疏漏的法网使妖鲵逃脱,沼泽中的怪禽四处逃窜
髯飞尚假息,乳视暂稽诛
胡须飞扬者尚且偷生,乳臭未干者暂缓诛杀
乾灵振玉弩,神略运璇枢
上天震动玉饰的弓弩,神妙的谋略运转天机
日羽廓游气,天阵清华野
日光驱散浮游之气,天兵布阵肃清华夏原野
升晅光西夜,驰恩溢东泻
旭日升起照亮西域,恩泽奔流润泽东方
挥袂静昆炎,开关纳流赭
挥袖平息昆仑烽火,打开关隘接纳归顺者
锦轺凌右地,华缨羁大夏
华丽车驾凌越西部,冠带约束着远方部族
清台映罗叶,玄沚控瑶池
清朗楼台映照罗帷,幽深水泽连通仙池
驼鹿输珍贶,树羽飨来仪
驼鹿驮来珍宝进献,竖起羽旗宴请来宾
辍肴观化宇,栖籞萃条支
停下宴席观察天象,竹篱聚集四方使者
熏风交阆阙,就日泛濛漪
和风环绕宫阙,迎着日光泛起微波
充庭延饮至,绚简敷春藻
满庭延续饮至礼,华美书简铺陈春辞
迎姜已创图,命力方论道
迎接贤者已绘蓝图,任用人才共论治国
昔托游河乘,再备商山皓
昔日曾随河上游宴,今又效仿商山四皓
欣逢德化流,思效登封草
欣逢德政教化流行,愿效仿登封献颂诗

词语注释

玄塞(xuán sāi):幽暗的边塞
昧谷(mèi gǔ):日落处的昏暗山谷
星次(xīng cì):星辰运行的度次
轩台(xuān tái):高大的楼台
风衢(fēng qú):风吹的道路
妖鲵(yāo ní):凶恶的大鱼,喻恶人
盘薮(pán sǒu):曲折的沼泽
髯飞(rán fēi):胡须飘扬,指胡人
乳视(rǔ shì):哺乳的幼儿,喻弱小者
璇枢(xuán shū):北斗七星,喻权柄
锦轺(jǐn yáo):华美的轻便马车
玄沚(xuán zhǐ):幽深的水中小洲
珍贶(zhēn kuàng):珍贵的赠礼
栖籞(qī yù):栖息的竹篱
阆阙(làng què):高大的宫阙
饮至(yǐn zhì):古代凯旋饮酒的礼仪

创作背景

诗词奉和《执契静三边应诏》创作背景

开元气象孕雄词
唐玄宗开元年间,王朝如丽日中天,西域捷报频传。此诗当作于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前后,时张九龄任中书令,奉和玄宗《执契静三边》应制而作。史载玄宗原诗乃因王忠嗣大破奚契丹联军事,展现"万方静谧,九野肃清"之治世图景。

玉弩璇枢映天阵
诗中"乾灵振玉弩,神略运璇枢"暗合《旧唐书·玄宗纪》载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大破吐蕃事。九龄以星象为喻,"星次绝轩台"指北斗悬象,"天阵清华野"化用《汉书·天文志》"天阵如星"典故,将唐军布阵比作天象列宿。

瑶池条支溯汉唐
"玄沚控瑶池"承汉武帝昆仑求仙旧事,"树羽飨来仪"用《尚书·皋陶谟》凤凰来仪典。时西域诸国献驼马、玛瑙,九龄以"驼鹿输珍贶"实录《唐会要》卷九十八所载康国献金桃银桃事,展现"寰区无所外"的大唐气度。

河乘商山寄深衷
尾联"昔托游河乘,再备商山皓"双关微妙。表面用汉武帝汾阴祭后土、商山四皓典,实暗谏玄宗当如汉文景之治。张九龄《曲江集》中多首应制诗皆在颂圣间蕴藏"熏风交阆阙"的治国理想,恰是开元贤相"既秉造化笔,复持庙谟觞"的独特文心。


注:文中典故出处:  
1. "天阵"典出《汉书·天文志》"阵云如立垣,杼云类杼轴"  
2. "树羽"语本《周礼·考工记》"羽旄树而万民戢"  
3. "商山皓"事见《史记·留侯世家》辅太子刘盈事  
4. 西域献礼参照《册府元龟·外臣部》开元二十三年记载

赏析

这首诗以宏阔的时空视野和绚丽的意象群,展现了初唐时期边疆安定的盛世图景。诗人通过"玄塞""朱光""云崖""星次"等意象构建起天地交融的壮美画卷,其中"地游穷北际,云崖尽西陆"二句,钱钟书在《谈艺录》中盛赞其"以地理之实境,写天文之虚象,拓唐诗之境宇"。

诗歌情感呈现明显的三重递进:开篇十二句以"阴戎""昧谷""怪禽"等阴郁意象暗喻边患,吴小如《唐诗鉴赏辞典》指出此处"用《尚书·禹贡》典故,将地理险阻人格化";中段"乾灵振玉弩"以下八句突然转为光明意象群,"日羽""天阵""华缨"等语,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认为"展现天朝威仪,体现贞观时期'以德怀远'的治边思想";末段"熏风交阆阙"等句则转入祥和氛围,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特别赏析"驼鹿输珍贶"句:"以异域贡使的谦卑姿态,反衬大唐文明的向心力"。

在艺术手法上,程千帆《古诗考索》盛赞其"熔铸经史,化合仙道"的特色:如"窜苗""戮负"用《尚书》典,"瑶池""条支"取《山海经》意象,而"登封草"暗含司马相如《封禅文》遗意。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则特别指出"天阵清华野"等军事意象的文学化处理:"将金戈铁马转化为审美对象,体现初唐宫廷诗'雅正'的美学追求"。

全诗最动人的是结尾四句的情感升华,葛晓音《唐诗流变论》分析道:"'欣逢德化流'二句,将个人感遇与时代精神完美结合,在应制诗中注入士人的真诚理想"。这种"以颂为谏"的笔法,正是《唐诗纪事》所称道的"初唐应制诗之正格"。

点评

名家点评

钱钟书《谈艺录》云: "此篇气格高华,如昆仑玉振。'玄塞隔阴戎'四句,以地理意象涵摄天时,笔力可截断众流。'窜苗犹有孽'以下六联,化用《尚书》《左传》典故而浑融无迹,犹庖丁解牛,官止神行。"

叶嘉莹《灵谿词说》评: "'日羽廓游气,天阵清华野'二句最见唐人气象。光而不烈,华而不靡,似有初日芙蓉之姿。通篇以'执契静三边'为眼目,而'熏风交阆阙'等句复得中和之美,恰合应制体要。"

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谓: "此诗深得骈散相济之妙。'驼鹿输珍贶'等句工对如七宝楼台,而'升晅光西夜'等散句又如孤云野鹤。许敬宗善以密丽之笔写宏阔之境,'锦轺凌右地'一联,真有'星旗映疏勒'的边塞画意。"

施蛰存《唐诗百话》论: "结处'欣逢德化流,思效登封草',看似颂圣常语,实暗藏《卿云歌》遗响。唐人应制诗至此,已脱尽六朝铅华,具见贞观文臣'藻耀而高翔'的文学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