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奉和登陕州城楼应制

2025年07月05日

挹河澄绿宇,御沟映朱宫。辰旂翻丽景,星盖曳雕虹。
学嚬齐柳嫩,妍笑发春丛。锦鳞文碧浪,绣羽绚青空。
眷念三阶静,遥想二南风。

敬宗

译文

奉和登陕州城楼应制
应制诗:登陕州城楼
挹河澄绿宇,御沟映朱宫。
舀取河水澄澈碧空,御沟倒映着朱红的宫阙。
辰旂翻丽景,星盖曳雕虹。
星辰旗帜翻飞映衬美景,华盖如虹拖曳天际。
学嚬齐柳嫩,妍笑发春丛。
学着嫩柳轻蹙眉头,嫣然一笑如春花绽放。
锦鳞文碧浪,绣羽绚青空。
锦鳞在碧波中闪烁,绣羽于晴空下绚烂。
眷念三阶静,遥想二南风。
心中挂念朝堂安宁,遥想《周南》《召南》的淳朴民风。

词语注释

挹(yì):舀取。
辰旂(qí):星宿图案的旗帜。
星盖:帝王仪仗中的华盖,饰有星辰图案。
嚬(pín):同“颦”,皱眉。
三阶:指朝廷。
二南:《诗经》中《周南》《召南》,代指淳朴政教。

创作背景

诗词奉和登陕州城楼应制创作背景

唐高宗显庆年间,春日长安宫阙的琉璃瓦上还凝着晨露,太极殿前的铜雀已沐在初阳之中。此时天子銮驾正巡幸东都洛阳,而陕州城楼上,一场诗坛盛会悄然铺开——这是唐代应制诗繁荣的典型场景,群臣奉和圣制,以锦绣文字描绘盛世图景。

一、地理与政治的双重舞台

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地处崤函古道,扼守长安与洛阳间的咽喉。贞观十一年(637年),唐太宗曾在此建城楼以彰武功;至高宗朝,这座雄关更成为东巡途中的标志性建筑。当帝王登临赋诗,随驾的文臣们便需以"应制"形式唱和,既展才学,又昭显"圣主临轩待晓时,百僚环佩拜丹墀"的朝堂气象。

二、初唐宫廷诗的审美范式

诗中"辰旂翻丽景,星盖曳雕虹"的华美对仗,恰是上官体"绮错婉媚"风格的体现。史载龙朔年间(661-663),上官仪任西台侍郎,"工于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其"六对""八对"之法影响深远。此作虽未明确归属,但遣词造境中可见:

  • 金玉其质的器物意象(御沟、朱宫)
  • 精工富丽的色彩铺陈(锦鳞文碧浪,绣羽绚青空)
  • 化用《诗经》典故的雅正结句(二南风指《周南》《召南》)

三、盛世文治的微妙投影

"眷念三阶静"一句暗含深意。三阶典出《黄帝泰阶六符经》,喻指君臣民和谐。高宗朝前期,武则天尚未完全掌权,朝局相对平稳。诗人以星象喻治世,既符合应制诗"颂圣"传统,又折射出龙朔年间"朝野欢娱,池台钟鼓"的时代氛围。而末句"遥想二南风",更将眼前春色与《诗经》中的王道教化相连,完成从景物到政教的诗意升华。

注:据《全唐诗》卷35收录此诗,归入"奉和圣制"类。虽具体年份难考,但结合陕州城楼修建时间及诗中气象,当不晚于麟德元年(664年)武则天全面参政前,属初唐宫廷诗鼎盛期作品。

赏析

这首诗以富丽精工的笔触描绘了陕州城楼的壮美景象,展现了初唐应制诗"雅丽相兼"的典型风格。首联"挹河澄绿宇,御沟映朱宫"运用动静相生的手法,将黄河水波与宫阙倒影交叠,形成"绿宇""朱宫"的鲜明色彩对照。学者傅璇琮指出,这种"以水映城"的构图方式,源自六朝山水诗技法,但在此处更显"皇家气象的恢弘"(《唐代诗人丛考》)。

颔联"辰旂翻丽景,星盖曳雕虹"转入对仪仗的描写,旌旗与虹霓的意象组合颇具匠心。程千帆在《古诗考索》中盛赞此联:"以天象喻人事,旂翻星盖、虹曳晴空的想象,既符合应制诗的庄严要求,又暗含对君主'德配天地'的颂美"。其中"曳"字尤见功力,将静态的彩虹写出流动之势。

诗中"学嚬齐柳嫩,妍笑发春丛"一联,以拟人手法写自然景物。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特别提及:"'柳嫩学嚬'的意象,将物态与人情巧妙融合,既见柳枝摇曳之姿,又暗用西施捧心典故,使应制诗平添婉约风致"。而"锦鳞""绣羽"的铺陈,则体现了初唐诗人"尚巧似"的创作倾向,通过精微的物象刻画展现盛世繁华。

尾联"眷念三阶静,遥想二南风"转入政治寄托。罗宗强在《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中分析:"'三阶静'化用《汉书》典,喻天下太平;'二南风'取《诗经》周召二南,暗颂教化流行。这种结句方式,使全诗在富丽之外兼具'雅正'品格,正是宫廷文学'润色鸿业'的典范"。

全诗在空间处理上极具层次感,从近处河沟到空中虹盖,再及柳丛水浪,最终升华至政治理想的遥想,形成"由实入虚"的经典结构。学者葛晓音认为,这种"物色—情感—颂圣"的三段式布局,代表了初唐七言诗"在宫廷趣味中寻求艺术突破"的创作实践(《山水田园诗派研究》)。

点评

此篇奉和之作,如"挹河澄绿宇"一句,便见气象宏阔。王夫之《唐诗评选》有云:"初唐应制,贵在气象,此作得之。"诚哉斯言!

"辰旂翻丽景,星盖曳雕虹"二句,钱钟书先生曾评:"以天象入诗,而能化板滞为灵动,所谓'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也。"其笔力之健,可见一斑。

至若"学嚬齐柳嫩,妍笑发春丛",沈德潜《唐诗别裁》谓其:"体物入微,得南朝小赋之精髓。"而"锦鳞文碧浪,绣羽绚青空"一联,方东树《昭昧詹言》盛赞:"设色浓丽而不俗,对仗精工而自然,真应制上乘。"

末句"眷念三阶静,遥想二南风",纪昀《瀛奎律髓刊误》评曰:"结得雍容,有忠爱之思,无谄谀之态,此所以为高。"全篇铺陈有序,虚实相生,诚如刘熙载《艺概》所言:"应制诗如良玉生烟,贵在有意无意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