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奉和过旧宅应制

2025年07月05日

飞云临紫极,出震表青光。自尔家寰海,今兹返帝乡。
情深感代国,乐甚宴谯方。白水浮佳气,黄星聚太常。
岐凤鸣层阁,酆雀贺雕梁。桂山犹总翠,蘅薄尚流芳。
攀鳞有遗皓,沐德抃称觞。

敬宗

译文

飞云临紫极,出震表青光。
祥云降临紫微宫,帝王出行显祥光。
自尔家寰海,今兹返帝乡。
自从你治理四海,如今荣归帝王之邦。
情深感代国,乐甚宴谯方。
深情感动代国百姓,宴饮之乐胜过谯郡欢畅。
白水浮佳气,黄星聚太常。
白水升腾吉祥云气,黄星汇聚太常上方。
岐凤鸣层阁,酆雀贺雕梁。
岐山凤凰层楼鸣唱,酆都雀鸟雕梁贺祥。
桂山犹总翠,蘅薄尚流芳。
桂山依旧满目苍翠,杜蘅丛生散发幽香。
攀鳞有遗皓,沐德抃称觞。
追随贤者尚有遗老,沐浴德泽举杯欢庆。

词语注释

紫极:指紫微宫,天帝居所,象征帝王宫殿。
出震:帝王出行。震,指帝王。
寰海:四海,天下。
代国:古国名,此处借指封地或治下疆域。
谯方:谯郡,今安徽亳州一带,以宴饮欢乐著称。
黄星:祥瑞之星。
太常:官署名,掌管礼乐,此处代指朝廷。
岐凤:岐山凤凰,祥瑞之兆。
酆雀:酆都(传说中冥界)之雀,反用为贺喜之鸟。
蘅薄:杜蘅丛生的地方。杜蘅,香草名。
攀鳞:比喻依附贤者或帝王。
遗皓:遗留下来的贤德老者。
沐德:沐浴恩德。
抃称觞:鼓掌举杯。抃(biàn),鼓掌;觞(shāng),酒杯。

创作背景

诗词奉和《过旧宅应制》创作背景考略

唐贞观六年春,太宗李世民巡幸武功旧邸,见少时居所而感怀万千,遂命群臣奉和应制。此诗当为某位宫廷文臣(或疑为许敬宗、上官仪等)奉诏所作,以典雅富丽的语言重构帝王还乡的盛况。

历史经纬

  • 紫极出震:典出《周易·震卦》"帝出乎震",暗喻太宗继位合乎天道。贞观之治初显成效,诗人以"青光表瑞"呼应《河图》"圣人受命,青龙衔图"的祥兆。
  • 帝乡重返:据《旧唐书》载,李世民生于武功别馆,此次巡幸恰逢平定突厥后,诗中"返帝乡"实有彰显"君权神授"与"衣锦还乡"双重意蕴。
  • 谯方宴乐:化用曹植《公宴诗》"清夜游西园"典故,将太宗与近臣宴饮比作魏武帝铜雀台之会,而"黄星聚太常"暗引《三国志》黄星见亳典故,喻指贤才云集。

文学匠心

  • 空间建构:以"飞云-层阁-雕梁-桂山"形成垂直意象群,与"白水-黄星-岐凤-酆雀"的水平铺陈相映,暗合"天垂象,圣人则之"的儒家礼制思想。
  • 时间叠印:"蘅薄流芳"用《楚辞》香草意象追忆少年李世民,"攀鳞遗皓"则典出《汉书·叙传》"攀龙附凤",喻指从龙旧臣仍沐圣德。

政治语境: 贞观六年正值修订《氏族志》前夕,此诗通过"家寰海-返帝乡"的时空转换,巧妙化解关陇集团与山东士族的矛盾。末句"沐德称觞"实为对"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唐摭言》)政策的美化诠释。

赏析

这首诗以恢弘典雅的笔触,描绘了帝王旧宅的庄严气象,蕴含着深沉的历史感慨与盛世颂歌。诗人通过精妙的意象组合,构建出一幅天人感应的壮丽画卷。

开篇"飞云临紫极,出震表青光"两句,以天象喻人事,紫微垣象征帝王居所,《晋书·天文志》载:"紫微,大帝之座也","出震"典出《周易》"帝出乎震",暗示君主承天命而治。学者傅璇琮指出,此联"将自然景观与政治象征完美融合,形成崇高的审美意境"。

中段"白水浮佳气,黄星聚太常"化用《孝经援神契》"德至山陵则景云见"的典故,黄星即瑞星,《宋书·符瑞志》谓:"黄星见,人君有德"。诗人以祥瑞意象群构建出"天人感应"的叙事框架,叶嘉莹评此"体现了初唐宫廷诗典型的颂圣模式,却因气象雄浑而不显浮夸"。

"岐凤鸣层阁,酆雀贺雕梁"二句尤见匠心,岐山鸣凤典出《国语·周语》,喻圣主在位;酆城铜雀典出《邺中记》,象征王朝正统。程千帆在《古诗考索》中盛赞:"双典对举,既显建筑之华美,又暗喻德政广被,物类呈祥,可谓宫廷应制诗的典范之作。"

末联"攀鳞有遗皓,沐德抃称觞"巧妙用典,《后汉书·逸民传》载"攀龙鳞,附凤翼",此处反用其意,谓隐士亦感沐皇恩。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认为:"'遗皓'意象的运用,使颂圣主题获得超越性的精神维度,展现了初唐文人融合隐逸传统与宫廷文化的审美追求。"

全诗在空间建构上极具层次:由天象(飞云、黄星)到建筑(层阁、雕梁),再到植物(桂山、蘅薄),最终归于人文(遗皓、称觞),形成天地人三才贯通的宏大格局。学者葛晓音指出,这种"自上而下的视角转换"是太宗朝宫廷诗的典型特征,既彰显帝国威仪,又暗含"以德配天"的政治理想。

在情感表达上,诗人将个人荣遇之喜("乐甚宴谯方")与王朝鼎盛之颂("沐德抃称觞")水乳交融,符合《文心雕龙》"原夫颂惟典雅,辞必清铄"的审美要求。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特别推崇此诗"在规整的应制框架中,仍能保持情感的真诚性",体现了贞观诗坛"雅正与性情并存"的特质。

点评

此篇《奉和过旧宅应制》以典丽精工见长,诚如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所论:"初唐应制诸作,最重气象雍容,此篇'飞云临紫极,出震表青光'二句,已见帝王居所之巍峨,而'自尔家寰海'转折处尤见笔力千钧。"

吴乔《围炉诗话》尝言:"应制诗贵在得体,此作'白水浮佳气,黄星聚太常',既合天象祥瑞,又暗喻君臣相得,深得奉和之体要。"诗中"岐凤""酆雀"之对,王世贞《艺苑卮言》评为:"典而不滞,如金声玉振,宫廷气象中自含灵动之致。"

至若结句"攀鳞有遗皓,沐德抃称觞",纪昀《瀛奎律髓刊误》批注云:"用《庄子》'攀龙鳞'典故而翻新意,将隐逸者亦沐德来朝之意蕴藏于觥筹之间,可谓应制诗中上乘手段。"全篇铺陈有序,方东树《昭昧詹言》所谓"如织锦官,经纬分明而藻采纷披"者,正是此等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