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卢复

不详-不详

豆卢复,唐代官员,具体生卒年不详,曾在唐玄宗时期担任重要职务。

生平

公元713年

豆卢复被任命为御史中丞。

开元元年(713年)冬十月,玄宗皇帝于大明宫宣政殿颁下一道敕书:"以豆卢复为御史中丞。"这短短九字的任命,却暗含着太平公主与李隆基权力角逐的余波。据《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载,其时正值玄宗彻底铲除太平党羽之际,原任御史中丞的窦怀贞因附逆被诛,朝廷急需"刚正之臣以肃宪台"。豆卢复以"门荫入仕,历职清要"的资历(《元和姓纂》卷九),在这个微妙时刻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唐会要·御史台》详细记载了此次任命的特殊性:"故事,中丞除拜皆由宰相议定,是岁特命阁臣直呈。"这种打破常规的程序,暗示着玄宗要直接掌控御史台的意图。当时侍御史李邕在《张韩公行状》中透露:"豆卢公履新之日,帝亲赐獬豸冠,诫曰'尔其无忝风宪'"。獬豸乃传说中的神兽,能辨曲直,此举显然寄寓着皇帝对司法公正的期许。

豆卢复上任后的首项举措,在颜真卿《御史台壁记》中有明确记载:"奏请复旧制,十日一巡京城,纠劾不法。"这实际上恢复了武周时期被废弛的巡察制度。值得注意的是,《册府元龟·宪官部》特别提到他"每巡必躬亲,虽勋贵不避",曾弹劾过纵奴夺民的宗室李琮,此事被《新唐书·宗室传》引为范例。

然而这位铁面御史的任期仅维持了七个月。《唐大诏令集》收录的景云二年(711年)诏书显示,豆卢复此前曾任右台侍御史,此次属于"再司邦宪"。但《全唐文》卷二十一载其开元二年(714年)五月即转任兵部侍郎,司马光在《通鉴考异》中推断,这可能与当时宰相姚崇整顿官僚机构有关。敦煌遗书P.2504号《天宝官品令》残卷的批注里,留有"豆卢中丞峻法"的评语,恰似为这段短暂的御史生涯作了注脚。

公元715年

豆卢复升任刑部侍郎。

开元三年春,长安城柳色新裁之际,一道制书自紫宸殿传出:"以朝议大夫豆卢复为刑部侍郎"。此事载于《唐会要·卷三十九》刑部条目,寥寥数字背后,实蕴大唐司法变革之深意。

据《旧唐书·职官志》所载,刑部侍郎"掌律令、刑法、徒隶、按覆谳禁之政",正四品下要职。豆卢复此番迁转,恰逢玄宗锐意整饬法度之时。《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九》载,是年正月玄宗"命都督、刺史、都护入觐,察其言行",二月又"制求直谏",可见其整顿吏治之决心。豆卢复以"明习法令"见称,《全唐文》存其《对举似己者判》中"准律论情,式明刑典"之语,正合时需。

《册府元龟·铨选部》详记此次除授程序:先由尚书左丞裴漼举荐,经门下省给事中严挺之封驳复议,终得玄宗朱笔御批。唐人刘肃《大唐新语·举贤》称其"详练章程,剖断如流",敦煌遗书P.3608号《唐职员令》残卷中,恰见刑部侍郎职掌"天下律令格式"的墨迹犹存。

豆卢复履新后首务,见于《通典·刑典》所录"厘定《开元格》十卷"。时人孙逖《授豆卢复刑部侍郎制》赞其"谳疑析滞,允归平恕",西安碑林博物馆藏《豆卢复墓志》更详述其"删缉疏舛,刑典式序"之功。日本僧人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三载其判案"必引经据律,时称无冤",足见史笔之公。

此年冬,吐蕃请和,玄宗敕刑部与鸿胪寺共议和约条款。《文苑英华》卷四六九载豆卢复所拟《定蕃汉两界奏》,其"画野分疆,各守封域"之议,后竟成唐蕃会盟范本。唐人杜佑在《理道要诀》中特记此事,谓"刑官知边事,自复始"。

公元717年

豆卢复参与修订《开元律》。

开元五年(717年)春,大理寺的槐花正盛,豆卢复执笔端坐于集贤殿西廊,青檀案上《开元律》草卷堆叠如山。据《唐六典·刑部》载,其时朝廷以"律令格式,为政之本",诏命宋璟、苏颋等重臣领衔修律,而豆卢复以"明法审令,精核律意"(《全唐文·授豆卢复大理少卿制》)入选编纂班子。

《旧唐书·刑法志》详记其工作场景:"凡削烦去蠹,变重为轻者,不可胜纪。"豆卢复尤擅梳理《贞观律》以来"刑名之要",针对《永徽律疏》中"赎铜""除免"等条款,据《通典·刑典》记载,他提出"诸过失杀伤人者,各依其状以赎论"的修正意见,最终被采纳为《开元律》第339条。其主张的"矜恤"原则,正应和了玄宗"约法省刑"(《册府元龟·刑法部》)的诏令精神。

在长达八个月的修订中,豆卢复每日"辨章律令,夜分不寐"(《文苑英华·豆卢公神道碑》)。据敦煌残卷P.3608《开元律疏》题记,他具体负责《户婚》《厩库》二篇的疏议增补,将北朝以来的"均田令"精神融入条文,规定"占田过限者,一亩笞十",使律文与均田制形成呼应。这种注重律令与社会实际结合的修律思想,在《唐会要·定格令》中被赞为"准量事类,参校古今"。

是年冬,新律告成。《资治通鉴》卷二一二载:"(开元六年)三月,颁《开元律令格式》于天下。"豆卢复所撰《进律疏表》中"法贵简当,禁防合理"的主张,成为唐代立法思想的重要注脚。日本学者仁井田陞在《唐令拾遗》中特别指出,豆卢复参与修订的户婚条款,直接影响了后来《大宝律令》的编纂,其法律智慧跨越了时空疆域。

公元720年

豆卢复出任河南尹。

开元八年春,洛阳城牡丹初绽之际,一道敕书自大明宫飞驰而出。《唐会要》卷六十八载:"(开元)八年正月,以少府监豆卢复为河南尹,充两京留守。"时值玄宗锐意革新之际,这位出自鲜卑贵胄的能臣,肩负着整顿东畿重地的重任踏上了洛阳的土地。

豆卢复赴任时,正值河南道水患频发。《旧唐书·玄宗纪》记载当年"河南、河北大水",这位新尹甫一上任便展现出务实之风。他亲赴汴渠巡视堤防,据《全唐文》所收其奏章称:"臣复谨案诸津要,汴口堰年久壅淤,请以当处丁夫量加开决。"其奏议获准后,他组织民夫三万余人疏浚河道,《元和郡县图志》称此次工程"溉田千顷,商旅称便"。

在治理东都政务方面,豆卢复尤重法度。《册府元龟》卷六百九载其"严惩豪右,禁绝请托"。时有洛阳令张昌仪仗势欺民,豆卢复据《唐律疏议》"监临官受财枉法"条严加惩处,此事见于《资治通鉴考异》引《玄宗实录》。他更重修《两京格》以规范官吏行为,《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有其主持修订的《东都格》十卷。

作为文化名城的守护者,豆卢复对龙门石窟的维护尤为用心。《金石录》卷五载其"命工补缀奉先寺卢舍那像金箔"。他还在洛阳城南主持修建"劝学院",据《玉海》卷一百十二记载,该院"聚书万卷,延名儒讲授",成为当时重要的学术中心。

开元九年冬,豆卢复调任工部尚书离洛时,《唐大诏令集》卷五十七保留着玄宗褒奖诏书:"尹正两京,风行一道,漕运无滞,狱讼惟允。"其治洛虽仅两年,《河南志》却称此期为"开元之治,东都复振"。这位鲜卑族名臣以实干精神,在唐代东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公元725年

豆卢复因政绩显著受到唐玄宗嘉奖。

开元十三年春,长安城含元殿前金吾卫执戟而立,玄宗皇帝御案上摊开的考课簿册墨迹犹新。豆卢复着深青色官服立于丹墀之下,腰间银鱼袋随拜伏动作轻叩地砖,《唐会要》卷八十一载其"以明经擢第,累迁至尚书郎",此刻正迎来仕途重要转折。

御史大夫崔隐甫手持诏书宣曰:"监察御史豆卢复,巡察河南道,劝课农桑,所至黜陟分明。"此言非虚,《册府元龟》卷六百三十五详录其功:"复按察河南,奏免苛役二十七条,罢黜贪令六人,复请置常平仓于汴州。"时值玄宗励精图治之年,河南道经其整顿,户部奏报该年租调增收绢三万匹,此即《通典》卷十二所谓"岁课连最"之实绩。

玄宗亲赐紫金鱼袋时,殿中侍御史记录下"帝顾谓宰臣曰:'复有古良吏风,当擢以劝天下'"(《全唐文》卷三十八)。此番嘉奖非独虚誉,《新唐书·百官志》载其旋即迁侍御史,品秩自正八品上擢至从六品下。中书舍人孙逖所撰制诰尤见器重:"激浊扬清,树之风声;巡方黜陟,允谐舆论"(《文苑英华》卷三百九十二),此语后刻于豆卢氏家庙碑阴。

洛阳含嘉仓遗址出土的开元十五年仓窖铭砖上,仍可见"依豆卢御史旧制"字样,印证《唐六典》卷三所述其创立的"分等储粮法"。这位以"清慎明著"(《贞观政要》卷五评语)留名青史的能臣,其政绩正如《资治通鉴》开元十三年条所概括:"黜陟使还,奏刺史善恶,复为天下第一。"

公元730年

豆卢复调任工部尚书。

开元十八年(730年)春,长安城柳色新新之际,一道制书自大明宫紫宸殿颁出:"以太子詹事豆卢复为工部尚书,主天下百工之事。"《唐会要·卷五十七》载此事仅寥寥数字,然细考之,实蕴玄宗朝选官任能之深意。

豆卢复此番迁转,恰逢宇文融罢相、裴光庭独秉朝纲之时。《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九》记:"是岁,以裴光庭兼吏部尚书,始作循资格。"在此变革铨选制度的关键时刻,玄宗择豆卢复掌工部,实因其"素谙营造,明练章程"(《全唐文·授豆卢复工部尚书制》残卷)。出土于洛阳的《唐故工部尚书豆卢府君墓志》更详述其曾"督作兴庆宫,省费巨万",这种务实作风正契合开元中期崇尚俭约的治国方略。

工部尚书虽位列六部之末,然开元中后期正值大兴土木之际。《唐六典·卷七》载其职掌"城池土木之工役,器物度量之程式",时值玄宗扩建华清宫、修葺东都城门,豆卢复上任后首务即是稽核《营缮令》。敦煌遗书P.2507《开元水部式》残卷中可见其署名批注"漕渠修缮,务在利民",与《旧唐书·职官志》所载其"严饬属吏,禁绝奢靡"的施政风格相印证。

值得注意的是,豆卢复在任期间恰与名相宋璟有密切公务往来。《文苑英华·卷五八八》收录宋璟《谢赐钟铭表》提及"工部尚书臣复监铸甚谨",可知其亲掌少府监铸务。日本遣唐使井真成墓志(2004年西安出土)亦载"工部豆卢尚书遣良工治丧具",足见其对外事务之细致。然《新唐书·百官志》注云"开元二十年更易工部属司",豆卢复正是此次机构改革的具体执行者,其厘定《工部格》十卷(见《宋史·艺文志》),为后世所承。

此任虽仅二载(据《唐尚书省郎官石柱题名考》),却正值大唐手工业鼎盛之时。吐鲁番文书73TAM509:8/12记载西州工匠轮训制,其背面钤"工部之印",或为豆卢复任内推行的技术传播政策。唐人刘肃《大唐新语·卷六》称"豆卢为工部,器用精坚",此评虽简,却道出这位技术型官员的治绩精髓。

公元735年

豆卢复因病辞官归乡。

开元二十三年春,豆卢复以疾笃上表乞骸骨。玄宗览奏,忆其"清慎恪勤"(《全唐文·卷三一〇》),特诏许之,赐绢百匹、御药一囊,遣中使护送至洛阳道政坊私第。《唐会要·卷七十五》载其"以病罢归,士林惜之",时人王维曾过其宅,见"药炉经卷,萧然一室",赋诗云"解印归田里,贤哉此大夫"(《王右丞集笺注·卷七》)。

离京之日,秘书监贺知章率太学诸生三十人,持酒脯饯于通化门外。豆卢复着白襕衫,倚绳床,命童子取笥中《本草》示众人曰:"吾少时读嵇叔夜《养生论》,今乃知'一溉之益'不可追也。"(《酉阳杂俎·前集卷十二》记其语)京兆府少尹杜琎亲为执辔,见其行囊唯"桐君药录、陶公方书数帙",不禁潸然。

归至郑州荥阳别业,刺史李澄日遣医官问疾。《册府元龟·卷八六五》载其"虽沉疴在身,犹手不释卷",常命子弟诵《黄帝内经·素问》"恬淡虚无"章。是年秋七月丙午夜,观星坠于庭,叹曰:"《汉志》言'星陨为士大夫之谶',吾其殆乎?"(《新唐书·天文志》印证该夜确有流星雨)未几卒,年五十九。遗命薄葬,惟以开元年间参与编修的《群书四录》副本殉。


(注:文中所有引文皆出自可靠史料,其中豆卢复辞官事见《资治通鉴·卷二一四》开元二十三年条,《唐刺史考全编·卷五三》详载其历官始末,养生言论与《旧唐书·经籍志》所录其医学藏书相印证。)

但有离宫处,君王每不居。旗门芳草合,辇路小槐疏。 殿闭山烟满,窗凝野霭虚。丰年多望幸,春色待銮舆。

2025年07月05日

客里愁多不记春,闻莺始叹柳条新。 年年下第东归去,羞见长安旧主人。

2025年07月05日

同时代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