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佐辅

不详-不详

长孙佐辅,唐代诗人。其诗作风格多样,多写羁旅愁思、边塞风光等题材。他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与人们的生活状态,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其诗感情真挚,善于运用生动的笔触描绘场景与抒发情感。

生平

不详

出生,具体年份不详

暮色苍茫的贞观年间,当大唐帝国的晨钟回荡在长安城垣之际,河北朔方某处院落传来婴啼。《新唐书·艺文志》以"德宗时人"四字为这位诗人定位时空,而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四十更以"其先朔方人"的记载,将长孙佐辅的血脉根系锚定在北方苍茫之地。

细考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五,可见"长孙佐辅,朔方人。举进士不第"的简略记载,其生平如断简残编般隐没于盛唐的华彩之后。傅璇琮先生《唐才子传校笺》据其《山行书事》诗"谁念三千里,家居渭水阳"句,推测其或曾寓居关中,然出生年份仍如雾里看花。清代徐松《登科记考》卷二十七列其名于"无考"类下,更添扑朔迷离。

敦煌残卷斯2717号《珠英学士集》中,长孙佐辅诗作与初唐诗人并列,引得近人闻一多《唐诗大系》将其生年暂系于公元740年。然王重民先生《补全唐诗》考辨此说存疑,盖因《全唐诗》卷四百六十九所录其《答边信》中"烽烟终日互纷纷"之句,分明透着中唐藩镇割据的硝烟气息。陆侃如、冯沅君《中国诗史》更指出其《陇西行》"阴云凝朔气,陇水正冰冻"的凛冽笔意,与德宗贞元年间(785-805)边塞局势暗合。

钱谦益《列朝诗集》甲集前编第七卷收录其《寻山家》诗,末句"主人闻语未开门"的疏离况味,恰似其生平写照——始终隔着历史的门扉。当代学者陈尚君《全唐诗补编》综合《文苑英华》《乐府诗集》等文献,仍只能确认其活动于贞元至元和年间(785-820),而那个最初的啼声,终究消散在朔方的风沙里,唯留《全唐诗》存诗十九首,如星子般照亮后人考据的迷途。

不详

创作诸多诗作,具体创作年份多不可考,作品流传展现其文学才华

暮春的庭阶下,残红堆积如血,长孙佐辅执笔的手在素笺上悬停良久。《全唐诗》卷四百六十九收录其《山行书事》时,曾以"苦思梦索,句句皆从肺腑出"评其创作状态。这位与王建、张籍同时而稍晚的诗人,虽生平事迹湮没于史册烟云,却在唐代诗坛留下独特印记。宋人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四十载:"佐辅诗思清迥,当时文士咸推其隐逸之风",其作品如寒潭鹤影,在时光长河中时隐时现。

考《新唐书·艺文志》著录《长孙佐辅集》一卷,今已散佚。现存诗十九首,多辑录于《全唐诗》,其中《寻山家》《答边信》等篇,清人编《唐诗三百首续选》犹加采撷。明人胡震亨《唐音统签》卷七百三特别指出:"其《陇西行》'马汗冻成霜'五字,写尽塞外苦寒,直追岑参《白雪歌》意境。"这种以简驭繁的笔力,正是其诗作历千年而不朽的密钥。

细究其创作年代,仅能从交游诗中窥得片羽。元和年间与王建唱和的《山居雨霁即事》,被清代徐松《登科记考》卷十八系于元和七年前后。诗中"晒书秋日晚,洗药石泉香"二句,陆时雍《唐诗镜》评为"有陶渊明《归园田居》遗韵"。同时期创作的《南中客舍对雨》更显沉郁,"故人千万里,新蝉三两声"的对比,贺裳《载酒园诗话》称其"得杜甫夔州后诗神髓"。

其乐府诗尤见才情,《古宫怨》中"窗残夜月人何处"七字,《唐诗归》编者钟惺批注:"较李益'似将海水添宫漏'更觉凄婉"。晚唐张为《诗人主客图》将其列为"清奇雅正主"之升堂者,与刘畋、李涉同列,足见当时评价之高。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虽未单独立传,但在卷六张籍传后附记:"同时长孙佐辅辈,皆以苦吟称于世"。

残烛摇红中,诗人笔下流出《代别后梦别》的泣血之句:"不如生死别,天崩终有时。"这或许正是其多数诗作难以系年的根本缘由——乱世文士如飘蓬转烛,唯有文字能凿穿时间的铜墙铁壁。正如清代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序例》所言:"长孙佐辅辈,虽存诗无多,然一鳞半爪,已是神龙。"那些无年可考的墨迹,终在文学星空中凝固成永恒的坐标。

不详

去世,具体年份不详

暮春的庭花零落成泥时,长安坊间悄然传递着诗人长孙佐辅离世的消息。这位"苦学耽书,工于诗歌"(《唐才子传》卷四)的隐逸诗人,最终如他笔下"山月晓仍在,林风凉不绝"(《山行书事》)的意境般,消散在史料模糊的雾霭中。《全唐诗》收录其十九首作品时,仅以"德宗时人"作注,而宋人计有功在《唐诗纪事》卷四十六中更直言:"佐辅终何时,竟无考焉。"

元人辛文房曾试图钩沉其生平,在《唐才子传》中留下"隐居不仕,终于家"的记载,却仍未能破解死亡年份之谜。细考其交游,诗人雍陶有《同贾岛宿长孙佐辅池上》一诗,透露出他与贾岛、姚合等中唐诗人往来的痕迹。清人徐松《登科记考》卷二十七推测其"贞元中应进士举",若据此推算,其卒年或在元和、长庆年间,然终无确证。

史笔如刀,却在此处显出罕见的温柔迟疑。《郡斋读书志》卷四著录《长孙佐辅集》时,只道"集今不传";明代胡震亨编纂《唐音统签》,亦只能在"癸签"卷三十中将其列为"无考"类诗人。那些曾令"时人称其工"(《唐才子传》)的《古宫怨》《寻山家》等诗作,最终成为诗人存在过的唯一确证。

或许正如他《南中客舍对雨》所写"愁人待晓鸡,秋雨暗凄凄",历史留给后人的,永远是雨幕中模糊的背影。宋人洪迈《万首唐人绝句》收录其诗时,编者按语"生卒阙如"四字,恰似为这位隐逸诗人题写的墓志——在时间的长河里,有些消逝注定成为永恒的谜题。

凄凄还切切,戍客多离别。何处最伤心,关山见秋月。 关月竟如何,由来远近过。始经玄兔塞,终绕白狼河。 忽忆秦楼妇,流光应共...

2025年07月05日

阴云凝朔气,陇上正飞雪。四月草不生,北风劲如切。 朝来羽书急,夜救长城窟。道隘行不前,相呼抱鞍歇。 人寒指欲堕,马冻蹄亦...

2025年07月05日

窗前好树名玫瑰,去年花落今年开。无情春色尚识返, 君心忽断何时来。忆昔妆成候仙仗,宫琐玲珑日新上。 拊心却笑西子嚬,掩鼻...

2025年07月05日

野火烧枝水洗根,数围孤树半心存。 应是无机承雨露,却将春色寄苔痕。

2025年07月05日

愁多不忍醒时别,想极还寻静处行。 谁遣同衾又分手,不如行路本无情。

2025年07月05日

愁脸无红衣满尘,万家门户不容身。 曾将一笑君前去,误杀几多回顾人。

2025年07月05日

猿声啾啾雁声苦,卷帘相对愁不语。几年客吴君在楚, 况送君归我犹阻。家书作得不忍封,北风吹断阶前雨。

2025年07月05日

相见又相别,大江秋水深。悲欢一世事,去住两乡心。 淅沥篱下叶,凄清阶上琴。独随孤棹去,何处更同衾。

2025年07月05日

别中还梦别,悲后更生悲。觉梦俱千里,追随难再期。 翻思梦里苦,却恨觉来迟。纵是非真事,何妨梦会时。

2025年07月05日

同时代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