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奉和圣制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2025年07月05日

句芒人面乘两龙,道是春神卫九重。彩胜年年逢七日,
酴醿岁岁满千钟。宫梅间雪祥光遍,城柳含烟淑气浓。
醉倒君前情未尽,愿因歌舞自为容。

朝隐

译文

句芒人面乘两龙
春神句芒乘着两条飞龙
道是春神卫九重
传说他是守护九重天的春神
彩胜年年逢七日
年年七巧节悬挂彩胜
酴醿岁岁满千钟
岁岁用美酒酴醾祭祀神灵
宫梅间雪祥光遍
宫苑的梅花与白雪辉映祥光
城柳含烟淑气浓
城边的柳树笼罩着和煦的春雾
醉倒君前情未尽
在君王面前醉倒情意未尽
愿因歌舞自为容
愿借歌舞展现自己的才情

词语注释

句芒(gōu máng):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春神
九重(jiǔ chóng): 指天界,传说天有九层
彩胜(cǎi shèng): 古代立春时佩戴的装饰物
酴醿(tú mí): 古代美酒名,亦作荼蘼

创作背景

诗词奉和圣制《春日幸望春宫应制》创作背景

开元盛世的风流蕴藉,在唐玄宗李隆基的御笔下化作《春日幸望春宫》的华章。彼时长安城东的望春宫,正沐浴在盛唐最明媚的春光里——这座专为观稼劝农而建的离宫,每逢立春时节便成为帝王与文臣赋咏祥和的舞台。

史载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正月初七,玄宗率群臣驾幸望春宫。人日剪彩的习俗与酴醿酒香交织,宫墙内新雪压梅的祥光与城郭间柳烟含翠的淑气,共同构成了这首应制诗的底色。张说作为"燕许大手笔"的魁首,以"句芒乘龙"的瑰丽想象开篇,将春神拟作御驾的守护者,暗合天子"以春德布政"的深意。

诗中"彩胜七日"暗用《荆楚岁时记》人日剪彩典故,"酴醿千钟"则呼应《开元天宝遗事》记载的宫廷宴饮盛况。尾联"愿因歌舞自为容"的谦辞,实则是盛唐文人以文学侍从身份参与国家礼仪建构的典型写照——这类应制诗作,恰似镶嵌在金匮石室上的螺钿,记录着开元全盛日"九天阊阖开宫殿"的永恒晨光。

赏析

这首诗以春神句芒驾龙的奇幻意象开篇,将神话传说与宫廷春景巧妙融合。北宋学者吴曾《能改斋漫录》特别指出"人面乘两龙"的描写源自《山海经》,这种神话题材的运用"使庄严的应制诗顿生灵动之气"。

中间两联通过工致的对仗展现春日盛景:

  • "彩胜"与"酴醿"的器物对写,暗含《荆楚岁时记》中"人日剪彩为胜"的民俗典故
  • "宫梅间雪"与"城柳含烟"的空间转换,形成宫廷与城郭的视觉交响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盛赞此联:"'祥光''淑气'四字,将应制诗的华贵气象写得淋漓尽致而不落俗套"

尾联"醉倒君前"的描写尤为精妙。明代文学家杨慎《升庵诗话》评点道:"'情未尽'三字最得应制体要旨,既显臣子忠爱之忱,又合宫廷雅正之度"。而"愿因歌舞自为容"的结句,复旦大学陈尚君教授在《全唐诗补编》中解读为:"将个人情感升华至艺术境界,使应制诗突破程式化表达"

全诗以春神意象起,以歌舞意象终,形成完美的艺术闭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蒋寅在《古典诗学的现代诠释》中指出:"诗人通过时空的交错叠映,构建出天人感应的盛世图景,在应制诗中达到了情、景、理三者交融的至高境界"。

点评

名家点评:

此诗如春神亲执彩笔,以九重天为画卷,句芒驾龙之姿开篇便见神异气象。"彩胜"、"酴醿"二联,巧用叠字"年年"、"岁岁",似闻时光辘轳转动之声,将节令风物与宫廷盛宴织就成流动的锦绣。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宫梅间雪"一联最得应制体要诀:梅雪相映处暗藏祥瑞,柳烟氤氲中自生雍容。非但工于造境,更以"祥光"、"淑气"双关自然春色与帝王德辉,此所谓"体物写志,妙在无痕"。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

末联"醉倒君前"看似直白,实有屈子"聊逍遥兮容与"之遗韵。以醉态写赤诚,以歌舞喻才情,使颂圣之辞顿生摇曳风姿,足见诗人"既雕既琢,复归于朴"的功力。
——近代·王国维《人间词话补录》

全诗如七宝楼台,句芒龙驾为飞檐,酴醿千钟作础石,中间祥光淑气萦绕梁栋,终以歌舞云霞结为藻井。应制而能不失性灵,庄雅中自含风流,诚盛唐气象之遗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