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宴胡楚真禁所

2025年07月05日

人生固有命,天道信无言。青蝇一相点,白璧遂成冤。
请室闲逾邃,幽庭春未暄。寄谢韩安国,何惊狱吏尊。

子昂

译文

人生固有命,天道信无言。
人生本有定数,天道确实沉默无言。
青蝇一相点,白璧遂成冤。
青蝇一旦玷污,白玉便蒙受冤屈。
请室闲逾邃,幽庭春未暄。
牢房幽深寂静,庭院阴暗不见春意。
寄谢韩安国,何惊狱吏尊。
寄语韩安国,何必畏惧狱吏的威严。

词语注释

青蝇:比喻进谗言的小人。
白璧:洁白的美玉,比喻清白的人。
请室:指牢房。
邃(suì):深远。
暄(xuān):温暖。
韩安国:汉代名臣,曾入狱而泰然处之。

创作背景

诗词宴胡楚真禁所创作背景

暮春时节,掖庭狱的砖缝里渗出丝丝寒意。陈子昂青袍染尘,独坐幽室,铁窗外一树海棠正将残红委地——那抹艳色恰似他昨日还佩戴的朱绂。御史台的罗织文书犹在案头,"附逆"二字如青蝇般玷污着他新授的右拾遗的雪色袍服。

历史经纬

此诗作于武周万岁通天元年(696年),时值来俊臣构陷"谋反案"的高潮。《资治通鉴》载:"是时海内慑惧,道路以目。"陈子昂因曾随武攸宜北征契丹,献策未被采纳反遭猜忌,遂陷入政治漩涡。唐代狱制中"请室"乃拘押待审之所,《唐六典》明载其"邃户重扉,昼夜键闭",诗人笔下"闲逾邃"三字,实为对司法黑暗的锐利反讽。

典象探微

"青蝇"之喻源自《诗经·小雅》"营营青蝇,止于樊",班固《汉书》曾以"白璧不可为,容容多后福"暗讽冤狱。陈子昂熔铸经史,将自身遭遇比作蒙尘白璧。诗中"韩安国"典出《史记》,汉廷尉张汤折辱安国,后安国复为二千石,汤犹"膝行谢罪"。此典既暗刺周兴、来俊臣等酷吏,亦含沉冤必雪的期许。

诗心烛照

在唐代"诏狱"制度的阴影下,诗人以"春未暄"的意象完成双重隐喻:既是实写诏狱阴冷,亦暗指武周朝堂寒意料峭。末句"何惊狱吏尊"化用司马迁《报任安书》"见狱吏则头抢地",将个人冤屈升华为对专制司法的诘问。那支在幽暗中仍不肯低垂的脖颈,恰似他《感遇》诗中"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的孤高兰若。

赏析

在这首充满悲愤与孤傲的诗中,诗人以凝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蒙冤系狱的士人画像。开篇"人生固有命,天道信无言"二句,以哲学思辨起笔,表面认命实则暗含激愤,正如学者傅璇琮所言:"'无言'二字最见力道,既是天道不公的沉默,更是诗人对命运嘲弄的冷眼"。

"青蝇一相点,白璧遂成冤"化用《诗经·青蝇》典故,构成极具张力的意象对比。国学大师钱钟书曾特别激赏此联:"蝇污璧玉之喻,将小人谗言与君子蒙冤的戏剧性冲突,浓缩在十言之中"。青蝇的污浊与白璧的皎洁形成视觉与道德的双重反差,而"一相点"与"遂成冤"的因果链条,更凸显冤狱形成的荒诞性。

颈联"请室闲逾邃,幽庭春未暄"转入囚居环境的描写,学者葛晓音指出:"'闲邃'二字极妙,表面写囚室幽静,实则以空间禁锢暗示精神压抑"。春日的缺席既是实写狱中阴冷,更是诗人内心希望被遮蔽的隐喻,这种"以景锁情"的手法,被程千帆评为"得屈子《涉江》'霰雪无垠'之遗韵"。

末联"寄谢韩安国,何惊狱吏尊"用典尤为精警。霍松林先生解析道:"借汉代韩安国复起之典,表面作旷达语,实则将'何惊'二字读作反诘,便见孤傲嶙峋之骨"。狱吏的威严在诗人眼中不过尔尔,这种精神上的居高临下,恰如闻一多所言"是唐代士人面对权力时最动人的姿态"。

全诗在艺术上呈现出"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中和之美。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特别推重其情感把控:"将冤屈转化为对命运的沉思,将愤怒升华为精神的超脱,这正是盛唐之音的特殊气质"。诗中青蝇、白璧、幽庭、春暄等意象群,共同构建出一个既具体又超越的象征世界,使个人遭遇获得了永恒的审美价值。

点评

名家点评

此诗以"青蝇玷玉"之典入笔,字字沉郁顿挫。沈德潜《唐诗别裁》评曰:"用典如盐着水,既存史家笔法,复得骚人旨趣。"首联"天道无言"四字,恰似千钧铁索骤然坠地,令人想见陈子昂《感遇》之遗响。

颔联"青蝇点璧"之喻,王夫之《姜斋诗话》尤为激赏:"较之'苍蝇间白黑'(曹植诗),更添三分悲怆。非经缧绁之苦,不能道此血泪文字。"对仗间"一相"与"遂成"的因果勾连,暗合司马迁"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的著述精神。

颈联写狱景而见匠心。钱锺书《谈艺录》指出:"'闲邃'与'未暄'之矛盾修辞,正显囹圄时空扭曲之态,较之'画地为牢'更进一境。"幽庭春迟之景,恰是《文心雕龙》"志深而笔长"的绝佳注脚。

尾联用韩安国事,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谓之:"以古人之酒杯,浇自家之块垒。'何惊'二字力透纸背,既见建安风骨,复具正始之音。"狱吏尊卑之叹,实与鲍照《咏史》"君平独寂寞"异曲同工。

全诗五言八句,章法森严处见杜甫《秦州杂诗》影子,气韵流动处得阮籍《咏怀》神髓。潘德舆《养一斋诗话》总评云:"唐人狱中诗之冠冕,后来苏子瞻'柏台霜气夜凄凄'亦未能夺其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