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盛唐与吐蕃战事频仍的天宝年间,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凉州,途经居延海时写下这首《闻莺》。彼时河西走廊烽燧未息,诗人驻足在这片"黄沙碛里本无春"的边塞,忽闻莺啼破空而来,恍若江南故国的温柔召唤。
史载居延海为汉唐屯兵要地,霍去病曾在此饮马,班超在此望过归雁。当诗人听见这不合时宜的莺声,思绪倏忽穿越六百年——明妃琵琶上的幽怨,文姬胡笳中的哀鸣,都在西域的风沙里若隐若现。安西都护府的戍卒们,想必也常在驼铃声中,将陇头的梅枝望作故乡的春色。
那莺声"间关"如敦煌壁画里反弹的琵琶,在玉门关外的荒芜中,划开一道通往长安的裂缝。诗人以边地无春的实景与莺声报春的虚境相激荡,让汉代两位传奇女子的命运,与盛唐戍边将士的乡愁,在西北的星空下完成跨越时空的共鸣。这恰是盛唐边塞诗独有的气象——最苍凉的戈壁,总能生长出最动人的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