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年间,蜀地峨眉山间云雾缭绕,陈子昂独坐青峰之下。这位曾以《登幽州台歌》震动诗坛的拾遗,此刻正提笔为两位远行的友人——冀侍御与崔司议写下赠别之句。
御史台的朱衣使者们即将踏上匡国之路,而诗人自己却选择"无闷余在林"的隐逸。这看似闲适的表白背后,藏着武周王朝落幕后的政治风云。新即位的唐玄宗正励精图治,昔日的谏官陈子昂却已看尽官场沉浮,峨眉山的白云成为他最后的知交。
"白云峨眉上"的意象,既是对蜀地实景的描摹,更是诗人精神世界的投射。那终年不散的云气,恰似他未能施展的政治抱负,又似对友人前程的绵绵牵挂。史载陈子昂晚年归隐巴蜀,此诗或作于其生命最后的冬天——"岁晚"二字,既是时令的写照,亦暗含人生暮年的苍茫。
在盛唐曙光初现的年代,这首诗承载着特殊的历史重量:它既是诗人对仕途的最终告别,也是开元贤臣们各奔前程的见证。那些未及言说的期许,都化作了峨眉山巅的云霭,岁岁年年,等待知音相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