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度峡口山赠乔补阙知之王二无竞》创作背景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这苍茫的西北边陲,峡口山如巨龙横亘,将中原与塞外分隔。陈子昂策马而立,眼前是赤褐色的山岩嶙峋交错,远望似千军列阵,近观则浑然一体。这座天然屏障,既是胡马南下的要冲,亦是大唐边塞的雄关。
诗人以如椽巨笔勾勒出山河壮景:"丛石何纷纠"四句,化静为动,将静态山势写得跌宕起伏。那突兀断崖与蜿蜒山脊,恰似大唐帝国扩张与收缩的边疆史。此时正值武周时期(690-705年),朝廷在西北与吐蕃、突厥反复争夺,峡口山作为战略要地,见证了多少金戈铁马。
然诗人笔锋陡转:"岂依河山险"四句,道出比军事要塞更深的思考。长城再固,终需以德服人;强盛如汉唐,亦难逃盛衰轮回。这既是谏官陈子昂对武周政权"休明德"的期许,更是对友人乔知之、王无竞的警醒——彼时乔知之任补阙,王无竞为殿中侍御史,皆身处权力中枢。
末六句忽作苍凉之叹。黄金之躯的朝中才俊,何苦在这荒域跋涉?云台阁上多的是待诏之士,丹墀两侧尽是求进之臣。此中暗含对友人遭贬的愤懑(据《旧唐书》载,乔知之后因婢女窈娘事被武承嗣迫害),亦流露出诗人对宫廷倾轧的忧思。全篇以山河起兴,以讽喻作结,在盛唐边塞诗中独树一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