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春日登金华观

2025年07月05日

白玉仙台古,丹丘别望遥。山川乱云日,楼榭入烟霄。
鹤舞千年树,虹飞百尺桥。还疑赤松子,天路坐相邀。

子昂

译文

春日登金华观
春日里登上金华观
白玉仙台古,丹丘别望遥。
古老的仙台宛如白玉,遥望丹丘景色别样。
山川乱云日,楼榭入烟霄。
山川间云日交错,楼阁高耸入云霄。
鹤舞千年树,虹飞百尺桥。
仙鹤在千年古树上起舞,彩虹飞跨百尺长桥。
还疑赤松子,天路坐相邀。
仿佛赤松子仍在,邀我共游天路云霄。

词语注释

金华观:道教宫观名,位于今浙江金华。
丹丘: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此处指远方的仙山。
楼榭(xiè):泛指楼阁等建筑。
赤松子: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创作背景

金华观踞赤松山巅,传为晋代黄初平叱石成羊处,唐时香火鼎盛。李白此诗作于开元十五年(727)春,正值诗人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之际。是年仲春,李白沿剡溪入婺州,登临此地道教圣地,但见:

云霞明灭处
古观白玉台基浸染晨露,恍若《拾遗记》所载轩辕黄帝筑坛求道之"丹丘"。远眺层峦叠嶂吞纳朝暉,近观飞檐斗拱刺破青霭,恰似曹植《仙人篇》"万里排云衢"之境。

羽化意象生
千年松桧间白鹤振翅,暗合《列仙传》王子乔驾鹤驻缑山典故;百尺危桥上虹气氤氲,化用《华阳国志》李冰造七星桥"上应七星"的传说。诗人将赤松子《神农经》"服水玉以教神农"的仙踪,与眼前实景交融,遂有"天路相邀"之绮思。

此作实为盛唐道教文学典范,钱谦益《列朝诗集》评曰:"青莲以游仙之笔写真境,赤松云气尽入雄毫。"当时李白尚未受箓入道,然诗中"烟霄""鹤舞"等意象,已昭示其"五岳寻仙不辞远"的终身志趣。

赏析

春日的金华观在诗人笔下化作一幅流动的仙苑图卷。开篇"白玉仙台古,丹丘别望遥"以玉白与丹红交映,构筑起时空交错的仙境框架。明代诗论家胡应麟在《诗薮》中盛赞此联"色泽清华而气骨苍然",白玉台基沉淀着亘古的仙气,丹霞峰峦延伸向缥缈的远方,实乃"以实景写虚境"的典范。

中联"山川乱云日,楼榭入烟霄"展现动态的天地交响。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批注:"'乱'字极妙,云日交辉如群仙挥袂",流动的云霞与静止的建筑形成垂直构图,近人俞陛云《诗境浅说》特别指出"入"字使亭台"具飞动之势",仿佛整个建筑群正羽化登仙。

颈联"鹤舞千年树,虹飞百尺桥"将道教意象推向极致。宋代《瀛奎律髓》评此联"物象皆着仙家印记",鹤之素白与虹之七彩在古树石桥间流转,近代学者闻一多认为"千年"与"百尺"的数字对仗"暗合道家天地之数",静止的时间与流动的光影在此达成永恒。

结句"还疑赤松子,天路坐相邀"将游仙情绪推向高潮。清代学者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解此句为"以疑问语坐实仙缘",而现代叶嘉莹先生《迦陵论诗》中分析"坐"字尤妙:"既是仙人安坐相候之态,又暗含诗人顿悟天机之瞬"。全诗最终完成从尘世到仙界的精神飞升,正如钱钟书《谈艺录》所言:"唐代游仙诗至此,已臻物我两忘之境。"

点评

名家点评

陈子昂此诗,如瑶琴抚月,清响入云。"白玉仙台古,丹丘别望遥"二句,直将道教仙家气象凝作玉磬金声。陆时雍《唐诗镜》有云:"初唐气骨,此最得其神髓,五字如凿混沌。"

"山川乱云日,楼榭入烟霄"一联,王夫之《唐诗评选》叹曰:"状景如在目前,而超然意远。云日烟霄四字,竟将金华山光岚气写尽。"其笔势如吴道子画壁,墨渖未干而仙气已扑面。

至若"鹤舞千年树,虹飞百尺桥",沈德潜《唐诗别裁》评点尤妙:"鹤舞句见岁月之悠长,虹飞句得造化之灵动。子昂以谪仙手段,裁云为裳,剪水为佩。"此中"千年"与"百尺"之对,非但数字工巧,更暗含《庄子》大年小年之思。

结句"还疑赤松子,天路坐相邀",方东树《昭昧詹言》谓其:"突然收束如笙磬余响,赤松子三字点醒全篇道骨。"此中"疑"字最见功夫,恍惚间令读者亦成寻仙问道之人,与诗人同登丹梯。全诗如观吴越山水,始见青峰叠嶂,忽遇云海浮空,终得羽化登仙之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