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同旻上人伤寿安傅少府

2025年07月05日

生涯良浩浩,天命固谆谆。闻道神仙尉,怀德遂为邻。
畴昔逢尧日,衣冠仕汉辰。交游纷若凤,词翰宛如麟。
太息劳黄绶,长思谒紫宸。金兰徒有契,玉树已埋尘。
把臂虽无托,平生固亦亲。援琴一流涕,旧馆几沾巾。
杳杳泉中夜,悠悠世上春。幽明长隔此,歌哭为何人。

子昂

译文

生涯良浩浩,天命固谆谆。
人生漫长而广阔,天命确实谆谆教诲。
闻道神仙尉,怀德遂为邻。
听说有位神仙般的少府,因心怀美德而与他比邻。
畴昔逢尧日,衣冠仕汉辰。
往昔曾逢尧舜盛世,衣冠楚楚仕于汉朝。
交游纷若凤,词翰宛如麟。
交游的朋友如凤凰般高贵,诗文才华似麒麟般稀有。
太息劳黄绶,长思谒紫宸。
叹息劳碌于官职,长久渴望朝见天子。
金兰徒有契,玉树已埋尘。
金兰之交空有约定,如玉树般的人已埋尘土。
把臂虽无托,平生固亦亲。
虽然无法再携手,但平生情谊依然深厚。
援琴一流涕,旧馆几沾巾。
弹琴时不禁泪流,旧日的馆舍几度沾湿衣巾。
杳杳泉中夜,悠悠世上春。
幽深的泉水映照着长夜,悠悠的世间又是一春。
幽明长隔此,歌哭为何人。
阴阳两界长久相隔,如今歌哭又是为了谁人?

词语注释

谆谆(zhūn zhūn): 形容教诲恳切、反复。
畴昔(chóu xī): 往昔,从前。
黄绶(huáng shòu): 黄色的印绶,指低级官吏。
紫宸(zǐ chén): 指帝王的宫殿。
金兰(jīn lán): 指深厚的友谊,典出《易经》。
玉树(yù shù): 比喻才貌出众的人。
杳杳(yǎo yǎo): 幽深遥远的样子。
幽明(yōu míng): 指阴间与阳间。

创作背景

暮春的蜀地,细雨沾湿了青衫。陈子昂独坐窗前,手中竹简映着天光,墨迹未干的《同旻上人伤寿安傅少府》字字沉郁。这位初唐革新诗风的先驱者,此刻笔下流淌的不仅是悼亡之情,更是一个时代文人命运的缩影。

傅少府的生平在史册中虽只余零星记载,然"衣冠仕汉辰"之句,暗喻其曾如汉代贤士般胸怀经世之志。唐高宗仪凤年间,正值科举制度初兴,多少寒门才子怀揣"交游纷若凤"的抱负踏入仕途,却终困于"太息劳黄绶"的县尉微职。陈子昂以"金兰徒有契"的典故,道尽文人雅集时"援琴一流涕"的知交零落之痛。

诗中"杳杳泉中夜"的意象,恰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但见长江送流水"的亘古之问。在佛教盛行的初唐,"旻上人"的出现绝非偶然——这位方外之友的介入,使悼亡诗超越了世俗哀思,升华为对"幽明长隔此"的生命终极叩问。当陈子昂写下"歌哭为何人"时,长安城正飘落着贞观盛世的最后一片花瓣。

赏析

这首诗以深沉的笔触抒发了对逝者傅少府的悼念之情,通过时空的交错与意象的叠映,构建出一个哀婉而宏大的精神世界。

意象的层递与升华
诗歌开篇即以"生涯良浩浩,天命固谆谆"的宏大时空意象奠定基调。浩浩生涯与谆谆天命的对举,形成人世短暂与天道永恒的强烈反差。学者陈贻焮在《唐诗论丛》中指出,此联"以宇宙意识观照个体生命,使哀悼主题获得哲学高度"。后续"交游纷若凤,词翰宛如麟"的祥瑞意象群,化用《诗经》"凤凰于飞"与《春秋》"西狩获麟"典故,将逝者品格与才华神圣化,这种"意象的神圣性投射"(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正是唐人悼亡诗的典型特征。

情感的复调表达
诗中情感呈现多维度交织:既有"太息劳黄绶"的仕途慨叹,又有"长思谒紫宸"的理想追怀;"金兰徒有契"写知交零落的怅惘,"玉树已埋尘"则转为生命陨灭的痛切。程千帆《古诗考索》特别推崇"杳杳泉中夜,悠悠世上春"一联,认为"以幽冥之泉夜与红尘之春昼对举,将生死永隔的悲凉具象化为时空的永恒断裂"。尾联"歌哭为何人"的诘问,恰如沈德潜《唐诗别裁》所评"结得幽咽不尽,楚骚遗响"。

艺术结构的匠心
全篇采用"总-分-总"的抒情结构:首四句总写生命感悟,中间十二句通过仕宦、交游、才德等多角度分写,末四句复归宇宙人生的沉思。葛晓音《唐诗宋词十五讲》分析这种结构"既符合传统哀祭文的章法,又突破时空限制,在现实追忆与永恒叩问间形成张力美"。尤其"援琴一流涕,旧馆几沾巾"的细节描写,与"幽明长隔此"的哲学思考相呼应,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情感升华"(莫砺锋《杜甫诗歌讲演录》)。

诗中"把臂虽无托,平生固亦亲"等句,以朴素语言道尽生死至情,体现盛唐悼亡诗"哀而不伤,悲而能壮"的美学特质。正如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所言:"在时空的苍茫底色上,诗人用记忆的金线绣出逝者的精神肖像,最终完成对生命价值的诗意确证。"

点评

名家点评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论及此诗时叹曰:
"子昂此作,以金石之笔写薤露之悲。'生涯浩浩'二句,已见庄子鼓盆之气象;'交游若凤'一联,更得建安风骨。至'金兰徒契'六句,字字皆作鲛珠泣,非深于情者不能道。"

近代学者闻一多《唐诗人研究》特别指出:
"陈子昂将悼亡诗提升至哲学高度。'杳杳泉中夜'四句,以永恒之泉夜对短暂之世春,幽明之隔顿成宇宙级苍凉。此种时空对照手法,实开李商隐'此情可待成追忆'之先声。"

明代诗论家胡震亨《唐音癸签》评其艺术特色:
"全篇如素练横空,不施丹彩而自哀动人。'援琴一流涕'十字,较之向秀《思旧赋》'听鸣笛而慷慨',别具一种渊默的悲痛,此正初唐骨力与汉魏气脉交融之典范。"

当代古典文学研究大家叶嘉莹先生《汉魏六朝唐代诗讲录》中解析:
"诗人以'神仙尉'喻逝者,用'玉树埋尘'作反差,在儒家的道德关怀(怀德为邻)与道家的天命观(浩浩谆谆)间构建张力。末四句歌哭无端的诘问,实乃对生命有限性的终极叩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