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浸染长江时,一叶孤舟悄然泊岸。诗人陈子昂立于白帝城头,衣袂翻飞间,历史的烟尘扑面而来——此处曾是巴子国故地,汉王宫阙的残垣隐没在苍茫暮色中,仿佛还能听见刘备托孤时的叹息。
周天子"荒服"之制在此留下文明的印记,大禹治水的传说仍在群山中回荡。峭壁如削,截断青云;险峡奔流,吞吐日月。古木虬枝刺破云霭,归帆影影绰绰自雾中浮现,恰似那些湮没在夔门烽烟里的三国往事。
子昂抚摸着斑驳的城墙,指尖划过秦汉的砖石。永昌元年(689年)的秋风里,这位初唐诗人以地理为经,以历史为纬,将巴蜀大地的险峻与沧桑织进诗句。当客愁随着江水无尽延伸,他听见了时间的回响——在这座连接巴楚、见证兴废的千年雄关,每个石缝里都藏着半部华夏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