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送东莱王学士无竞

宝剑千金买,平生未许人。
怀君万里别,持赠结交亲。
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
已矣将何道,无令白发新。

子昂

译文

宝剑千金买,平生未许人。
价值千金的宝剑,一生从未轻易赠予他人。
怀君万里别,持赠结交亲。
心怀与你万里分别的不舍,将此剑赠予你,以表深厚情谊。
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
孤松傲然挺立于寒冬,而众树只爱慕春天的芬芳。
已矣将何道,无令白发新。
唉,还能说什么呢?只愿你不要让白发徒增新愁。

词语注释

东莱(dōng lái):古地名,今山东莱州一带。
无竞(wú jìng):王无竞,人名,作者友人。
已矣(yǐ yǐ):叹词,表示无奈或结束。

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陈子昂的《送东莱王学士无竞》一诗,作于武周时期,时值诗人仕途受挫、壮志难伸之际。王无竞作为东莱学士,与陈子昂交谊深厚,此诗正是二人临别时所作。诗中"宝剑千金买"之句,暗合《史记·季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典故,既彰显了诗人对友人的器重,又暗喻着乱世中士人的气节。

考《陈氏别传》载,子昂"性至孝,慷慨有奇节",然在武周朝屡遭排挤。诗中"孤松宜晚岁"的意象,实为诗人自况——犹如岁寒松柏,虽处政治寒冬仍持守高洁。而"众木爱芳春"则暗讽当时趋炎附势之辈,与张九龄《感遇》"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异曲同工。

末句"无令白发新"化用左思《白发赋》"白发将拔,惄然自诉",在劝慰友人莫为离别伤怀的表象下,实则蕴含着诗人对光阴虚掷、抱负难展的深沉焦虑。此时陈子昂已预见武周王朝的衰微,其《蓟丘览古》系列亦流露出相似的忧愤,这使得这首赠别诗超越了寻常应酬之作,成为初唐士人精神困境的深刻写照。

赏析

此诗以宝剑相赠为引,实则抒写君子之交与人生志趣,意象峻洁而情感深挚。首联"宝剑千金买,平生未许人"如金石掷地,既见宝剑之珍贵,更显诗人择友之严苛。学者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评此二句"以物喻人,昭示士人节操如宝剑不可轻授"。

"怀君万里别,持赠结交亲"转折处暗藏机杼。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唐诗选注》指出:"万里之别本应伤怀,诗人却以赠剑见志,将离愁升华为精神共鸣"。宝剑在此既是信物,更是人格的具象化——正如程千帆《古诗考索》所言"非剑贵,乃持剑者之心贵"。

颈联"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堪称诗眼。松木意象形成强烈对照,钱钟书《谈艺录》解此联:"孤松经冬不凋,恰似君子暮节;众木争春,喻俗世浮华之恋"。诗人借自然物候道出人生真谛:真正的友谊当如岁寒松柏,超越时空与功利。

尾联"已矣将何道,无令白发新"化用《离骚》笔意。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特别激赏此句:"'白发新'三字将无形时光具象化,表面劝勉友人保重,实则共勉坚守初心"。这种"不言之言"的收束,恰合司空图《诗品》"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至高境界。

全诗如一幅水墨长卷:开篇寒光出匣,中段松涛阵阵,结尾余韵袅袅。学者葛晓音在《八代诗史》中总评:"此诗兼得建安风骨与正始之音,在初唐赠别诗中如孤松挺立,标志着文人赠答诗从应酬转向精神对话的重大转折。"

点评

此诗如寒潭映月,字字清辉。明人胡应麟《诗薮》评其"骨气端翔,音情顿挫",谓陈子昂以剑喻才,将千金之器赠万里之人,非独见肝胆,更显"风骨超然,脱尽六朝绮靡"。

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击节称赏:"'孤松晚岁'一联,譬君子之守道,不与众木争荣,寄托遥深,得风人之旨。"其谓此诗结句"已矣将何道"五字,有"屈子天问之悲",而"无令白发新"则见"靖节饮酒之达"。

近人高步瀛《唐宋诗举要》更点出其历史纵深感:"子昂以燕赵悲歌之气,运建安风骨之笔,此诗虽短,实开盛唐气象。千金宝剑之赠,非止私谊,乃唐人精神之投射——慷慨豪迈中自含温厚澄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