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秋园卧病呈晖上人

2025年07月05日

幽寂旷日遥,林园转清密。疲疴澹无豫,独坐泛瑶瑟。
怀挟万古情,忧虞百年疾。绵绵多滞念,忽忽每如失。
缅想赤松游,高寻白云逸。荣吝始都丧,幽人遂贞吉。
图书纷满床,山水蔼盈室。宿昔心所尚,平生自兹毕。
愿言谁见知,梵筵有同术。八月高秋晚,凉风正萧瑟。

子昂

译文

幽寂旷日遥,林园转清密。
幽静的日子漫长而遥远,林园渐渐变得清幽茂密。
疲疴澹无豫,独坐泛瑶瑟。
病体虚弱,心情淡泊无欲,独自坐着弹奏瑶琴。
怀挟万古情,忧虞百年疾。
心中怀着万古的深情,担忧着百年的疾病。
绵绵多滞念,忽忽每如失。
绵绵不绝的思绪常停滞,恍恍惚惚总像丢失了什么。
缅想赤松游,高寻白云逸。
遥想赤松子遨游仙境,追寻那白云飘逸的自由。
荣吝始都丧,幽人遂贞吉。
荣华与吝啬都已抛却,隐士于是获得安宁吉祥。
图书纷满床,山水蔼盈室。
书籍杂乱堆满床榻,山水画意盈满居室。
宿昔心所尚,平生自兹毕。
往昔心中所崇尚的,此生至此已圆满。
愿言谁见知,梵筵有同术。
但愿有人能理解我的心意,佛门法会上有同道中人。
八月高秋晚,凉风正萧瑟。
八月深秋的夜晚,凉风正萧瑟吹拂。

词语注释

疲疴(pí kē):指病体虚弱。
瑶瑟(yáo sè):用玉装饰的琴瑟,泛指精美的琴。
忧虞(yōu yú):忧虑、担忧。
赤松(chì sōng):传说中的仙人赤松子。
荣吝(róng lìn):指荣华富贵与吝啬小气。
梵筵(fàn yán):指佛门的法会或讲经的筵席。

创作背景

秋园卧病,独对瑶瑟,陈子昂以清峻之笔勾勒出初唐士人的精神困境。此诗约作于武周天授年间(690—692),时诗人丁忧期满复入洛阳,却因直言进谏遭武氏集团冷落,遂托病隐居嵩山。史载其"谢病归家",实为政治抱负受挫后的精神退守。

"幽寂旷日遥"四句,以陶谢笔法写病中园林清景。案《陈氏别传》载其"雅好黄老",然瑟音沉郁处,分明有阮籍《咏怀》遗韵。"怀挟万古情"之叹,恰与《感遇》组诗同调,乃初唐文人面对改朝换代时特有的历史苍茫感。武周代唐的鼎革之际,诗人将百年忧虞化入赤松子典故,暗合《后汉书·逸民传》中"甘心畎亩"的士人传统。

满床图书、盈室山水之象,实为南朝宗炳"卧游"理念的延续。然"梵筵同术"的结语,又透露出与晖上人(或即少林寺慧安禅师)的方外交游。考《续高僧传》,慧安曾驻锡嵩山会善寺,其"禅教兼弘"的宗风,正可为"荣吝都丧"作注。凉风萧瑟的物候描写,既合《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凉风至"的记载,亦暗喻诗人"岁寒识松柏"的精神持守。

赏析

暮色中的林园被赋予"清密"特质,这种矛盾的并置恰恰构成诗人精神世界的隐喻——外在的幽寂与内心的纷扰形成张力。陈子昂独坐抚琴的剪影,在"瑶瑟"的清越声中透露出士人特有的精神洁癖,正如李泽厚所言"唐代知识分子总爱通过琴瑟意象来维系与理想人格的象征性联系"(《美的历程》)。

"万古情"与"百年疾"的时空对仗堪称诗眼。葛晓音指出这种时间尺度的剧烈切换"将个体病痛升华为对生命本质的叩问"(《唐诗宋词十五讲》)。诗人用"绵绵""忽忽"两组叠词制造出意识流的眩晕感,病中思绪如丝如缕又稍纵即逝的状态被具象化。

求仙意象的突然插入颇具深意。"赤松游""白云逸"的飘逸与"图书满床""山水盈室"的实在形成有趣对话。袁行霈认为这是"初唐诗人特有的精神辩证法:在儒家济世理想受挫时,道家的超越精神便成为临时避难所"(《中国文学史》)。而"荣吝都丧"的顿悟,恰如陶渊明"悟已往之不谏"的禅机瞬间。

结尾处凉风与梵筵的意象并置耐人寻味。程千帆在《古诗考索》中特别激赏这种"以物理温度写精神温度"的手法,认为"萧瑟的秋风在梵呗声中获得了宗教性的温暖转化"。全诗最终完成从病榻到禅床、从肉体苦痛到精神超越的升华轨迹。

点评

此篇《秋园卧病呈晖上人》乃陈子昂托病寄怀之佳作,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曰:"子昂五古,骨气端翔,音情顿挫。此篇尤得幽玄之致,以病榻瑶瑟写千古忧思,赤松白云之想,直追阮籍《咏怀》风骨。"

近代学者马茂元先生《唐诗选》批注云:"'疲疴澹无豫'至'忽忽每如失'四句,虚白处见浑厚,似陶渊明《饮酒》而更添孤峭。子昂以'滞念'写士人普遍精神困局,遂使私人病榻独语具时代回响。"

钱钟书《谈艺录》独赏其结句:"'八月高秋晚,凉风正萧瑟',化用宋玉《九辩》而自出新境。不写悲秋而秋意自深,不诉离群而孤怀毕现,此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者也。"

台湾学者黄永武《中国诗学》特别指出:"'图书满床'与'山水盈室'对仗,物质空间与精神空间叠映成趣。子昂善以具象器物构建抽象哲思,此中可见六朝玄言诗向盛唐山水诗过渡之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