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西还至散关答乔补阙知之

2025年07月05日

葳蕤苍梧凤,嘹唳白露蝉。羽翰本非匹,结交何独全。
昔君事胡马,余得奉戎旃。携手向沙塞,关河缅幽燕。
芳岁几阳止,白日屡徂迁。功业云台薄,平生玉佩捐。
叹此南归日,犹闻北戍边。代水不可涉,巴江亦潺湲。
揽衣度函谷,衔涕望秦川。蜀门自兹始,云山方浩然。

子昂

译文

葳蕤苍梧凤,嘹唳白露蝉。
茂盛的梧桐树上凤凰栖息,白露时节的蝉鸣清脆悠扬。
羽翰本非匹,结交何独全。
羽毛翅膀本不相同,为何我们的情谊却如此深厚?
昔君事胡马,余得奉戎旃。
昔日你效力于胡马军中,我也曾随军出征。
携手向沙塞,关河缅幽燕。
我们曾携手共赴边塞,关山河流遥望幽燕。
芳岁几阳止,白日屡徂迁。
美好的年华几度停留,白日却匆匆流逝。
功业云台薄,平生玉佩捐。
功名事业如云台般虚幻,平生的抱负似玉佩般舍弃。
叹此南归日,犹闻北戍边。
可叹如今南归之日,仍听闻北方边关的战事。
代水不可涉,巴江亦潺湲。
代水难以渡过,巴江也水流潺潺。
揽衣度函谷,衔涕望秦川。
整理衣衫穿过函谷关,含泪遥望秦川大地。
蜀门自兹始,云山方浩然。
蜀地的门户从此开始,云雾缭绕的山峦浩瀚无边。

词语注释

葳蕤(wēi ruí):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嘹唳(liáo lì):形容声音清脆悠扬。
羽翰(yǔ hàn):羽毛和翅膀,比喻才能或力量。
戎旃(róng zhān):军旗,代指军队。
缅(miǎn):遥远。
徂迁(cú qiān):流逝。
云台(yún tái):汉代宫中高台,比喻功名高位。
玉佩捐(yù pèi juān):舍弃玉佩,比喻放弃抱负。
代水(dài shuǐ):古代河流名,具体所指不详。
巴江(bā jiāng):指巴地的江河。
函谷(hán gǔ):函谷关,古代重要关隘。
秦川(qín chuān):指关中平原。
蜀门(shǔ mén):蜀地的门户。
浩然(hào rán):形容广阔无边的样子。

创作背景

暮色中的大唐边塞,烽燧与诗心一同明灭。陈子昂的《西还至散关答乔补阙知之》,恰似一柄淬炼过盛唐风骨与个人际遇的宝剑,在开元初年的寒光里铮然出鞘。

烽烟里的诗笺往来
乔补阙(乔知之)时任补阙之职,掌讽谏之权。陈子昂西行至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时,这座控扼蜀陇的雄关正浸染着初唐的戍边风云。史载垂拱二年(686年),陈子昂曾随左补阙乔知之北征同罗、仆固,诗中"昔君事胡马,余得奉戎旃"正是这段金戈铁马的记忆。当诗人再度途经军事要塞,当年并辔驰骋的战友已成朝堂谏官,而自己却仍在宦海沉浮,这种时空错位催生了"羽翰本非匹"的深沉慨叹。

玉佩与云台的隐喻
"功业云台薄,平生玉佩捐"二句,暗含双重历史镜像。云台阁乃东汉图绘功臣之所,此处既是对汉唐武功的追慕,亦是对当下功业难成的自伤;而"玉佩捐"化用《楚辞》"捐玦佩兮澧浦",将屈原式的放逐感与初唐文人的仕途困境交织。据《陈氏别传》载,此时子昂因"谏灵驾入京"事遭贬不久,诗中"代水不可涉"的踟蹰,正是政治失意的文学投射。

地理意象中的精神图谱
全诗以"苍梧凤"起,至"蜀门"终,构建出宏大的空间叙事。大散关作为秦岭咽喉,自古便是中原与巴蜀的界碑。当诗人"揽衣度函谷"时,函谷关的东方文明象征与"秦川"的帝王气象,共同反衬出"蜀门云山"的未知与苍茫。这种地理跨越实为心灵跋涉——开元初年(713年后)的唐王朝正经历着从武功到文治的转型,而诗人的南归轨迹,恰与时代洪流形成微妙的对位。

秋蝉在白露中嘶鸣,如同诗人用文字在历史铜镜上刻下的痕迹。这首答诗不仅是两个灵魂的隔空对话,更是一个时代在诗行间的永恒显影。

赏析

这首诗以苍梧凤凰与白露寒蝉的意象开篇,形成强烈的生命境遇对照。"葳蕤"形容凤羽华美,"嘹唳"摹写蝉声凄切,正如明代陆时雍《诗镜总论》所言:"陈子昂诗如青霞缀林,白露被草,风华既超,色泽亦净"。诗人以"羽翰非匹"暗喻与乔知之身份差异,却以"结交独全"彰显超越世俗的真挚情谊。

"沙塞""关河"的边塞意象群中,"幽燕"二字尤为沉郁。清代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点:"子昂五古骨力雄浑,'携手向沙塞'句,有建安风骨"。而"芳岁阳止""白日徂迁"的时光书写,恰如《文心雕龙》所述"岁有其物,物有其容",将建功立业的急迫感融入自然时序更迭。

"云台薄""玉佩捐"的典故运用极具张力。汉代云台二十八将的功勋反衬现实失意,玉佩喻高洁品格却不得不"捐",这种矛盾心理在"南归日"与"北戍边"的空间对映中深化。学者傅璇琮指出:"陈子昂边塞诗的特质,在于将个人命运与家国忧患熔铸为时空交错的苍茫意境"。

末段以"代水""巴江"的阻隔,引出"函谷""秦川"的地理意象链。函谷关作为长安屏障,在此成为心理疆界,"蜀门""云山"则指向未知的漂泊。正如闻一多《唐诗杂论》所析:"陈子昂将宦游之苦转化为天地浩然的生命体验,使个人抒情获得宇宙意识的高度"。涕泪与山河的交融,最终升华为"云山浩然"的雄浑境界。

点评

此篇《西还至散关答乔补阙知之》乃陈子昂边塞诗之逸响,以"苍梧凤"与"白露蝉"起兴,暗喻诗人与乔补阙身份殊异而肝胆相照。明代诗评家钟惺于《唐诗归》有云:"'羽翰非匹'四字,道尽千古君子之交,不假雕琢而气骨自高。"诗中"携手向沙塞"至"平生玉佩捐"一段,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批注:"如孤雁掠寒潭,字字皆带边霜,子昂以功业之思化入离愁,遂使寻常赠答具金石声。"

末段"代水不可涉"至结句,近人高步瀛于《唐宋诗举要》叹曰:"函谷秦川之望,非独地理之遥,实有鼎革之慨。子昂将盛唐气象与个人遭际熔铸为'云山浩然'之境,此等笔力,已开少陵先河。"尤其"蜀门自兹始"一句,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中特别指出:"陈伯玉(子昂)善以空间转换喻时间纵深,此句看似纪行,实乃将人生逆旅之感,尽付与横绝峨眉的云山气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