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送客创作背景考
暮春时节的楚水之畔,正是蘅芷清芬、柳浪闻莺的时节。唐代诗人钱起执盏立于河洲,目送故人一叶扁舟驶向烟波浩渺的洞庭。此时江畔新柳经春风裁剪已垂丝万缕,白蘋绿芷在晚照中摇曳生姿,正是《楚辞》中"沅有芷兮澧有兰"的古老意境。
考此诗当作于大历年间,时钱起任蓝田县尉,常于湘楚之地交游。诗中"苍茫别思盈"五字,恰与盛唐向中唐转折时期文人的普遍心境暗合——安史之乱后的文人虽仍怀"杨柳春风"的雅致,却终不免在"河洲晚"的暮色中透出迷茫。这种时代赋予的复杂心绪,在"白蘋已堪把"的细节中尤为精妙:既化用柳恽《江南曲》"汀洲采白蘋"的典故,又以可握在掌的真实触感,将离情物化为触手可及的意象。
末句"江南多桂树"暗含《招隐士》"桂树丛生兮山之幽"的楚辞遗韵,而"赠生平"三字则道破唐人送别习俗。据《荆楚岁时记》载,楚地素有"折芳馨兮遗所思"的传统,钱起以桂树代指高洁品格,将物理空间的别离升华为精神价值的馈赠,使这场春日送别超越了寻常的离愁别绪,成为盛唐风雅最后的余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