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答洛阳主人

2025年07月05日

平生白云志,早爱赤松游。事亲恨未立,从宦此中州。
主人亦何问,旅客非悠悠。方谒明天子,清宴奉良筹。
再取连城璧,三陟平津侯。不然拂衣去,归从海上鸥。
宁随当代子,倾侧且沉浮。

子昂

译文

平生白云志,早爱赤松游。
我一生向往如白云般自由的生活,早年便喜爱追随赤松子那样的逍遥游。
事亲恨未立,从宦此中州。
遗憾未能侍奉双亲而有所成就,如今却在中州之地为官。
主人亦何问,旅客非悠悠。
主人何必多问,我这漂泊之人并非悠闲自在。
方谒明天子,清宴奉良筹。
正要去拜见英明的天子,在清雅的宴席上献上良策。
再取连城璧,三陟平津侯。
希望能再次建立连城璧般的功业,三度登上平津侯那样的高位。
不然拂衣去,归从海上鸥。
若不能如愿,便拂衣而去,归隐海上与鸥鸟为伴。
宁随当代子,倾侧且沉浮。
岂愿追随当今权贵,随波逐流,颠沛沉浮。

词语注释

赤松(chì sōng):传说中的仙人赤松子,此处比喻逍遥自在的隐逸生活。
中州(zhōng zhōu):指洛阳一带,古代中原的核心地区。
连城璧(lián chéng bì):价值连城的玉璧,比喻极其珍贵的功业或才华。
平津侯(píng jīn hóu):汉代公孙弘的封号,此处借指高官显爵。

创作背景

开元二十三年春,陈子昂策马过洛阳,见东都繁华依旧而己身飘零,遂于驿馆中写就此诗。是时诗人方从蜀中出仕,胸怀"白云志"而苦于沉沦下僚,笔底烟霞间尤见初唐士子的精神困顿。

据《陈氏别传》载,其父陈元敬尝任文林郎,然家道中落后子昂不得不以科举求进。诗中"事亲恨未立"之叹,正对应其父病逝守孝期间科举失利之痛。洛阳主人或指当时接待他的东都官员,诗人以"旅客非悠悠"自陈心迹,暗用《诗经·黍离》典,将游宦生涯比作周大夫过故宗庙的苍茫心境。

"方谒明天子"六句,实为对武周政权矛盾态度的折射。子昂早年支持武则天改制,后见酷吏横行而生退意。清宴良筹之想,源自他在麟台正字任上参与编修国史的经历;连城璧、平津侯之喻,则化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与公孙弘典故,展露儒家仕进理想。然最终"海上鸥"的抉择,又分明带着庄周濠梁之趣,这种仕隐矛盾恰是初唐文人典型心态。

诗末"倾侧且沉浮"五字,可与其《感遇》诗"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并观。时值武周晚年政局动荡,诗人预感到张易之兄弟乱政将至,故在洛阳这座见证过无数兴衰的古城里,将时代焦虑注入五言古体,成就了这首融合建安风骨与正始之音的作品。

赏析

陈子昂的《答洛阳主人》以简淡笔墨勾勒出士人的精神图谱,开篇"平生白云志,早爱赤松游"便以云霞意象奠定全篇超逸基调。白云、赤松这两个道家色彩浓厚的意象,被袁行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解读为"对精神自由的具象化表达",而"恨未立"三字又陡然转入儒家事功语境,形成精妙的情感张力。

诗中"连城璧"与"平津侯"的典故运用颇具深意。莫砺锋在《唐诗与宋词》中指出,这种将"和氏璧"价值与"公孙弘"仕途并置的手法,实则构建了"物质成就与精神追求的双重坐标"。诗人以"三陟"的递进式表达,暗含《论语》"三十而立"的儒家时间观,却又在"不然拂衣去"的转折中,展现出《庄子》"相忘于江湖"的洒脱。

"海上鸥"的意象尤为值得玩味。程千帆在《古诗考索》中认为,这个化用《列子》的意象"将隐逸情怀转化为可视的诗歌画面",与李白"明朝散发弄扁舟"异曲同工。而尾句"倾侧且沉浮"五字,钱钟书在《谈艺录》中盛赞其"以水波意象收束全篇,使仕隐矛盾最终归于自然韵律"。

全诗在情感表达上呈现螺旋式上升结构。葛晓音《八代诗史》分析道:"从白云志的憧憬到事亲未立的遗憾,再从功业追求到海上盟鸥,最终在'宁随当代子'的反问中完成精神超越"。这种情感脉络,恰如罗宗强在《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所言:"展现了初唐士人在儒道思想间的辩证思考,其价值不在抉择而在兼容"。

点评

此篇《答洛阳主人》乃初唐诗人陈子昂以五古抒怀之作,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曰:"子昂胸次高旷,吐属豪迈,此诗骨气端翔,音情顿挫,直追建安风骨。"其语势如黄河九曲,而终归于浩然之气。

"平生白云志,早爱赤松游"二句,近人闻一多《唐诗杂论》谓之:"以云霞为笺,以松风为韵,开篇即见谪仙气度。"其志趣之高洁,直与上古仙人比肩。中段"方谒明天子"至"三陟平津侯"六句,明人胡震亨《唐音癸签》点出:"用连城璧、平津侯典而不滞,见其用世之志如青萍结绿,待价而沽。"

结处"不然拂衣去"四句,清人王夫之《唐诗评选》叹赏:"转笔如孤鹤排云,去留之际,风骨凛然。较之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更见唐人昂藏之态。"当代学者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更指出:"海上鸥意象与首联赤松游遥相呼应,使全篇在仕隐抉择中完成圆形结构,此等匠心,非大才不能为。"

通观全篇,元人方回《瀛奎律髓》总评云:"子昂扫六朝绮靡,开盛唐先声,此作犹见其熔铸风骨的独造之功。"字字如昆山片玉,掷地作金石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