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酬李参军崇嗣旅馆见赠

2025年07月05日

昨夜银河畔,星文犯遥汉。今朝紫气新,物色果逢真。
言从天上落,乃是地仙人。白璧疑冤楚,乌裘似入秦。
摧藏多古意,历览备艰辛。乐广云虽睹,夷吾风未春。
凤歌空有问,龙性讵能驯。宝剑终应出,骊珠会见珍。
未及冯公老,何惊孺子贫。青云傥可致,北海忆孙宾。

子昂

译文

昨夜银河畔,星文犯遥汉。
昨夜银河岸边,星光闪烁,似乎侵扰了遥远的河汉。
今朝紫气新,物色果逢真。
今晨紫气东来,祥瑞显现,果然遇到了真仙。
言从天上落,乃是地仙人。
听其言语,仿佛从天而降,原来是位地仙。
白璧疑冤楚,乌裘似入秦。
洁白的美玉让人联想到楚国的冤屈,黑色的裘衣仿佛进入了秦地。
摧藏多古意,历览备艰辛。
饱含深沉的古意,历经沧桑,备尝艰辛。
乐广云虽睹,夷吾风未春。
虽然看到了乐广般的风采,但管仲般的治国之风尚未带来春天。
凤歌空有问,龙性讵能驯。
凤凰的歌声徒然询问,龙的性情岂能轻易驯服?
宝剑终应出,骊珠会见珍。
宝剑终将出鞘,骊珠定会被珍视。
未及冯公老,何惊孺子贫。
尚未等到冯唐老去,何必惊讶于年轻人的贫寒。
青云傥可致,北海忆孙宾。
如果青云之路可以到达,便会想起北海的孙宾。

词语注释

星文犯遥汉:星文指星光,遥汉指遥远的银河。
紫气:祥瑞之气,象征贵人降临。
地仙人:指隐居的仙人或高人。
白璧疑冤楚:白璧象征高洁,冤楚指楚国的冤屈,此处可能暗指屈原。
乌裘似入秦:乌裘指黑色的裘衣,入秦可能暗指苏秦。
摧藏:深藏,饱含。
乐广:晋朝名士,以风度著称。
夷吾:管仲的字,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
凤歌:凤凰的歌声,象征高洁之音。
龙性讵能驯:龙的本性难以驯服,讵(jù)表示反问。
骊珠:珍贵的宝珠,传说出自骊龙颔下。
冯公:指冯唐,西汉人,年老才被重用。
孺子:年轻人。
青云傥可致:青云指高位,傥(tǎng)表示或许。
孙宾:指孙登,三国时期隐士。

创作背景

酬李参军崇嗣旅馆见赠创作背景

暮色四合的长安城,驿馆青灯下,陈子昂执笔沉吟。这位初唐诗坛的革新者,此时正经历着仕途的第一次重大挫折——因"逆党"牵连下狱甫释,而李崇嗣的赠诗恰似雪夜炭火。诗中"白璧疑冤楚"之叹,暗合子昂蒙冤系狱的遭遇;"乌裘似入秦"之典,更道尽寒士入京的沧桑。

考《陈氏别传》,此诗当作于光宅元年(684年)冬。彼时武则天临朝称制,政治风云诡谲。子昂虽以《谏灵驾入京书》得授麟台正字,然其"方外十友"的交游圈中,李崇嗣这等沉沦下僚的才士,正是寒素文人集团的缩影。诗中"凤歌""龙性"之喻,实为对武周新朝既期待又疏离的矛盾心绪。

"宝剑终应出"的铿锵之音,与"北海忆孙宾"的隐逸之思,构成奇妙的和弦。这恰是初唐过渡时期的典型心态——在六朝绮靡余风与盛唐气象之间,士人们既怀抱致君尧舜的理想,又保持着"青云可致"的清醒。驿馆窗外的积雪映着星光,诗人将时代阵痛与个人遭际,都熔铸在这柄语言的宝剑之中。

赏析

这首诗以星象起笔,"昨夜银河畔,星文犯遥汉"二句,借天文异象暗喻人生际遇的非凡。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诗选注》指出,此处"星文犯汉"的意象实为双关,既描摹夜空实景,又暗示李崇嗣才华横溢如星芒破空。次联"紫气新"化用老子过函谷的典故,钱钟书在《谈艺录》中盛赞这种用典"如盐入水",将友人比作携紫气而来的仙人,既显尊崇又不失含蓄。

"白璧疑冤楚"至"乌裘似入秦"四句,连用卞和献玉、苏秦说秦两个典故。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特别赏析此处的意象组合:"白璧与乌裘形成色彩对峙,冤楚与入秦构成空间张力,在视觉与地理的双重维度中,展现诗人对怀才不遇这一永恒命题的思考"。而"摧藏多古意"的"摧藏"二字,程千帆《古诗考索》认为乃"诗眼所在",既指文物摧折,又喻心境郁结,与尾联"青云"意象形成强烈反差。

后六句转入哲理升华。"凤歌""龙性"的意象取自《论语》和《周易》,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指出这是"以儒家用世之志,糅合道家超脱之思"。尤其"宝剑终应出"二句,罗宗强在《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中评其为"盛唐气象的典型表达",将个人际遇上升为时代共鸣。末句"北海忆孙宾"突然转入疏淡,葛晓音《八代诗史》认为这种收束"如焦尾余韵,在青云之志外另拓出知己相惜的温情维度"。

全诗情感脉络如江河流转,从星象的瑰丽到典故的沉郁,最终归于豁达。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总结其情感特质为:"在艰涩中见挺拔,于困顿处显从容,典型体现了初唐向盛唐过渡时期士人的精神气象。"诗中"紫气""骊珠"等意象群构成的隐喻系统,既承六朝余韵,又开盛唐先声,堪称初唐赠答诗中的双璧之作。

点评

名家点评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盛赞此诗:"起句'银河''星汉'便觉清气逼人,'紫气''物色'二联更见造化之功。通篇以天象喻人事,虚实相生,的是谪仙手笔。"其评点尤重"白璧乌裘"一联:"冤楚入秦之喻,非止用典精当,更将诗人羁旅之思、不遇之慨尽数托出,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近代学者俞陛云在《诗境浅说》中特别赏析结句:"'青云''北海'作收,如孤鹤掠空,余音袅袅。前有'宝剑''骊珠'蓄势,至此忽作旷达语,似见太白'仰天大笑'之态。"更指出:"崇嗣以'凤歌问天''龙性难驯'喻才士傲骨,而末句忽忆孙宾,盖自伤不遇明主,犹龙困浅滩也。"

当代国学大师叶嘉莹则从意象组合角度评述:"全诗以'银河—紫气'为经,'白璧—乌裘'为纬,星象与器物交织成璀璨图卷。'摧藏古意''历览艰辛'八字,将个人身世之感升华为永恒的生命叩问,此正盛唐气象之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