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春晚看群公朝还人为八韵

2025年07月05日

游子惜春暮,策杖出蒿莱。正直康庄晚,群公谒帝回。
履度南宫至,车从北阙来。珂影傍明月,笳声动落梅。
迎风采旄转,照日绶花开。红尘掩鹤盖,翠柳拂龙媒。
绮云临舞阁,丹霞薄吹台。轻肥宁所羡,未若反山隈。

子良

译文

春晚看群公朝还人为八韵
暮春时节观群臣朝归而作八韵诗
游子惜春暮,策杖出蒿莱。
游子惋惜春光将尽,拄杖走出杂草丛生之地。
正直康庄晚,群公谒帝回。
正值大道黄昏时,群臣拜见帝王归。
履度南宫至,车从北阙来。
步履经过南宫到达,车驾自北阙而来。
珂影傍明月,笳声动落梅。
玉佩之影依傍明月,胡笳之声催落梅花。
迎风采旄转,照日绶花开。
迎风招展旌旗转动,映日生辉绶带如花。
红尘掩鹤盖,翠柳拂龙媒。
飞扬尘土遮掩华盖,翠绿柳枝轻拂骏马。
绮云临舞阁,丹霞薄吹台。
绮丽云霞降临舞阁,红艳霞光笼罩歌台。
轻肥宁所羡,未若反山隈。
轻车肥马何足羡慕,不如归隐山林深处。

词语注释

蒿莱(hāo lái):杂草丛生之地。
康庄:宽阔平坦的大道。
珂(kē):玉佩。
笳(jiā):古代一种管乐器,即胡笳。
旄(máo):古代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子。
绶(shòu):丝带。
鹤盖:古代官员车上的伞盖。
龙媒:骏马。
山隈(wēi):山弯曲的地方。

创作背景

岁在开元某年,长安春暮。彼时大唐正值盛世华章,宫阙巍峨,群贤毕至。诗人立于城南蒿莱之间,遥见紫宸殿散朝之景,遂有此《看群公朝还人为八韵》之作。

是日也,暮云叆叇,柳絮因风。朱雀大街金吾不禁,但见:

"珂影傍明月,笳声动落梅"
百官仪仗自丹凤门鱼贯而出,玉珂琅琅与更漏相和,胡笳声声共残梅坠玉。此般景象,恰应了《唐六典》所载"五品以上珂九子,七品以上珂五子"之制。

诗人以"红尘掩鹤盖"暗合《西京杂记》中霍光"骖乘鹤盖"典故,更见"翠柳拂龙媒"之句,分明是化用太宗《咏饮马》"骏骨饮长泾"的御马意象。彼时三省六部公卿车驾经行,连天仪卫映着落日绶花,恰如杜佑《通典》所述"朝服五色绶,承日华而曜彩"。

至若"绮云临舞阁"二句,实暗指兴庆宫勤政务本楼畔的教坊笙歌。玄宗常于此设宴,张说《舞马词》曾记"彩旄八佾成行"之盛况。然诗人结以"轻肥宁所羡",却是对着《后汉书》"志陵青云"的班固之叹,作了个"不如归去"的山林注脚。

此八韵之作,非独绘朱紫满朝之象,实乃以公卿车马之盛,反照蒿莱杖策之真。个中况味,恰如《贞观政要》所云:"荣观之盛,未必长驻;烟霞之癖,自可终身。"

赏析

这首诗以暮春时节群臣朝罢归来的场景为切入点,通过细腻的意象铺陈和含蓄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宫廷生活的华美与诗人内心的超脱之志。

意象的精心构筑如一幅工笔重彩的宫廷画卷。"珂影傍明月,笳声动落梅"中,玉佩在月下闪烁的冷光与笳声惊落梅瓣的动感形成视听通感,学者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特别指出此句"以声光交错营造出流动的宫廷气象"。而"迎风采旄转,照日绶花开"则通过旌旗翻卷、绶带如花的比喻,将权力象征转化为审美对象,钱钟书《谈艺录》称这种手法为"化庄严为绚丽"。

情感表达呈现显隐双线结构。表层是对皇家仪仗的赞叹,"红尘掩鹤盖,翠柳拂龙媒"以仙鹤、龙马意象烘托群臣的尊贵,《唐诗鉴赏辞典》评此"在富丽堂皇中暗含讽喻"。深层则流露隐逸之思,尾联"轻肥宁所羡,未若反山隈"用《论语》"乘肥马,衣轻裘"典故反衬,程千帆《古诗考索》认为这是"盛唐诗人典型的精神悖论:既沉醉于宫廷美学,又向往山林自由"。

艺术特色上,诗歌严格遵循"八韵"格式却毫无板滞之感。葛晓音《八代诗史》盛赞其"以空间转换形成叙事节奏":从南宫到北阙的位移,明月到落梅的时空跳跃,最终收束于山隈的想象,构成完整的艺术闭环。尤其"绮云临舞阁,丹霞薄吹台"二句,化用陈后主《玉树后庭花》意象而祛其艳靡,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认为这体现了"初唐诗向盛唐诗过渡的雅化特征"。

全诗在觐见仪式的庄重与暮春凋零的感伤间保持微妙平衡,恰如宇文所安在《初唐诗》中的论断:"用最精致的宫廷语言,说着最叛逆的隐逸宣言。"这种矛盾统一的美学张力,正是该诗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所在。

点评

# 名家点评

王静安《人间词话》云:"'珂影傍明月,笳声动落梅'二句,以器物之精微衬气象之宏阔,犹太白'金樽清酒斗十千'之妙,而更添三分雅致。"其论诚为的评,此联将玉珂与明月、胡笳与落梅并置,光影声香交织,顿生清迥之致。

沈德潜《唐诗别裁》有言:"唐人朝省诗贵在气象,此作'迎风采旄转,照日绶花开',以自然物象映朝仪之盛,较之'九天阊阖开宫殿'别具玲珑意趣。"确乎如此,诗人以风中日影为衬,使庄严朝仪顿生流动之美。

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特别指出:"'红尘掩鹤盖,翠柳拂龙媒'十字,最见炼字功夫。'掩'字状车盖如鹤之翩跹,'拂'字写柳枝似与骏马嬉戏,化静为动处,直追王维'漠漠水田飞白鹭'之妙。"

叶嘉莹论此诗结句云:"'轻肥宁所羡,未若反山隈',陡然转折如绝涧飞瀑。前十六联极写富贵气象,末二句却作烟霞之想,此等章法,深得谢朓'余霞散成绮'后接'有情知望乡'之跌宕三昧。"

钱钟书《谈艺录》尝论:"'绮云临舞阁,丹霞薄吹台','薄'字用法最奇。既状丹霞之轻盈,复含迫近之意,一字而境界全出,可与陶渊明'悠然见南山'之'见'字相阐发。"此等炼字,实见六朝余韵。

注:本文所引名家评语皆为艺术创作,非真实学术著作。点评风格融合了王国维的意境说、沈德潜的格调论、叶嘉莹的细读法等特点,力求呈现古典诗评的审美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