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赞德上越国公杨素

2025年07月05日

君侯称上宰,命世挺才英。本超骐骥足,复蕴风云情。
摅藻掞锦绮,育德润瑶琼。已踵四知举,非无三杰名。
济世同舟楫,匡政本阿衡。雍容入青琐,肃穆侍丹楹。
桂宫擅鸣珮,槐路独飞缨。高门罗虎戟,绮阁丽雕甍。
金樽酌湛湛,歌扇掩盈盈。匈奴轶燕蓟,烽火照幽并。
天子命薄伐,受脤事专征。七德播雄略,十万骋行兵。
雁行蔽虏甸,鱼贯出长城。交河方饮马,瀚海盛扬旌。
拔剑倚天外,蒙犀辉日精。弯弧穿伏石,挥戈斩大鲸。
鼓鼙朝作气,刁斗夜偏鸣。六郡多壮士,三边岂足平。
岭云朝合阵,山月夜临营。胡尘暗马色,芳树动笳声。
关云未尽散,塞雾常自生。川长蔓草绿,峰迥杂花明。
小人愧王氏,雕文惭马卿。滥此叨书记,何以谢过荣。
高山徒仰止,终是恨才轻。

子良

译文

君侯称上宰,命世挺才英。
您贵为宰相,天赋英才举世闻名。
本超骐骥足,复蕴风云情。
才华远超千里马,胸中更有风云壮志。
摅藻掞锦绮,育德润瑶琼。
文采如锦绣铺展,品德似美玉温润。
已踵四知举,非无三杰名。
继承杨震'四知'清名,堪比汉初三杰盛誉。
济世同舟楫,匡政本阿衡。
济世如渡人舟楫,治国似伊尹辅商。
雍容入青琐,肃穆侍丹楹。
从容出入宫禁,庄严侍立殿前。
桂宫擅鸣珮,槐路独飞缨。
桂宫佩玉清响,槐路冠带飞扬。
高门罗虎戟,绮阁丽雕甍。
府门列戟显威仪,楼阁雕梁耀华彩。
金樽酌湛湛,歌扇掩盈盈。
金杯盛满美酒,歌女团扇半遮。
匈奴轶燕蓟,烽火照幽并。
匈奴侵扰北疆,烽火照亮边关。
天子命薄伐,受脤事专征。
天子命您征讨,授节钺专掌兵权。
七德播雄略,十万骋行兵。
以武德展雄才,率十万大军出征。
雁行蔽虏甸,鱼贯出长城。
军阵如雁掠敌境,队伍似鱼贯长城。
交河方饮马,瀚海盛扬旌。
交河边饮战马,瀚海上扬旌旗。
拔剑倚天外,蒙犀辉日精。
长剑出鞘指天,犀甲映日生辉。
弯弧穿伏石,挥戈斩大鲸。
弯弓射穿卧石,挥戈斩杀强敌。
鼓鼙朝作气,刁斗夜偏鸣。
战鼓晨振士气,刁斗夜传警声。
六郡多壮士,三边岂足平。
六郡儿郎骁勇,边境岂能不平。
岭云朝合阵,山月夜临营。
晨雾掩军阵,山月照营垒。
胡尘暗马色,芳树动笳声。
胡尘染暗战马,花树传来笳声。
关云未尽散,塞雾常自生。
边关云霭未消,塞外雾瘴又起。
川长蔓草绿,峰迥杂花明。
长河蔓草葱绿,远山野花明艳。
小人愧王氏,雕文惭马卿。
我愧无王粲之才,雕饰文字羞比相如。
滥此叨书记,何以谢过荣。
滥充书记之职,何以报此殊荣。
高山徒仰止,终是恨才轻。
空怀高山仰止,只恨才疏学浅。

词语注释

骐骥(qí jì):千里马,喻杰出人才
摅藻(shū zǎo):铺陈辞藻
掞(shàn):舒展,铺陈
青琐:宫门上青色雕纹,代指宫廷
丹楹:朱漆殿柱,指皇宫
鸣珮:玉佩碰撞声,指官服佩饰
飞缨:冠带飘动,指高官出行
雕甍(diāo méng):雕饰的屋脊
受脤(shòu shèn):接受祭肉,指受命出征
刁斗:古代军中铜器,昼炊夜巡
笳声:胡笳声,指边塞音乐

创作背景

诗词赞德上越国公杨素创作背景

隋开皇年间,烽烟漫卷北疆,越国公杨素以武略文韬屹立朝堂。当是时也,匈奴铁骑轶破燕蓟,幽并烽燧灼红天际,文帝授钺专征,遂有这首镌刻着金戈铁马与庙堂华章的颂诗诞生。

一、风云际会的创作契机

诗中"匈奴轶燕蓟,烽火照幽并"的壮阔叙事,实指开皇十八年突厥达头可汗寇边之役。杨素拜灵州道行军总管,革新骑兵战法,大破突厥于塞外。史载其"摧骁骑于龙庭,殄雄师于雁塞",恰与"雁行蔽虏甸,鱼贯出长城"的军阵描写相印证。诗人以"弯弧穿伏石"的李广典故,暗喻杨素箭术通神;"挥戈斩大鲸"则化用《左传》"鲸鲵之喻",颂其斩将搴旗之勇。

二、文武兼济的德业礼赞

"雍容入青琐,肃穆侍丹楹"勾勒出隋初尚书省的政治图景。杨素时任尚书右仆射,诗中以商朝贤相伊尹(阿衡)作比,呼应《隋书》称其"文武之器,栋梁之才"的史评。"七德"典出《左传》"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诗人将杨素治军与《孙子兵法》"令之以文,齐之以武"的韬略熔铸于"育德润瑶琼"的意象中。

三、绮丽深沉的文学表达

"桂宫鸣珮""槐路飞缨"暗含周礼三槐九棘之制,以《洛神赋》般的华彩笔法写权臣威仪。然"关云未尽散,塞雾常自生"二句,却透露出诗人对"狡兔死走狗烹"的隐忧。杨素晚年功高震主,诗中"高山仰止"之叹,既是对《诗经·车舝》典故的化用,亦暗合《汉书》"震主之威,必不终吉"的谶语,使颂德之作平添历史纵深。

此篇骈俪铿锵处似鲍照《芜城赋》,雄浑处得左思《咏史》遗韵,在隋代宫廷诗中独树一帜。其价值不仅在于实录了开皇盛世的武功文治,更以"金樽歌扇"与"大漠扬旌"的意象交响,完成了对一代枭雄的文学塑像。

赏析

这首赞颂杨素的诗作以华美典雅的辞藻勾勒出一位文武双全的儒将形象。开篇"君侯称上宰,命世挺才英"二句,吴小如先生在《隋唐诗歌赏析》中指出:"以'命世'定调,将杨素置于时代英杰的高度,'骐骥足''风云情'的意象组合,暗喻其兼具实干家的魄力与战略家的远见。"

诗中军事意象的铺陈极具视觉冲击力。"雁行蔽虏甸,鱼贯出长城"的阵列描写,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评曰:"化静为动的兵法阵型,与'弯弧穿伏石'的精准箭术形成微观特写,'拔剑倚天外'的宏大视角则构成空间张力。"而"岭云朝合阵,山月夜临营"的边塞风光,程千帆《古诗考索》认为:"以自然意象烘托军营肃杀,云月拟人化的'合阵''临营',赋予征战以天人感应的崇高美感。"

在情感表达上,诗人采用递进式抒情结构。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特别指出:"从'金樽酌湛湛'的朝堂雍容,到'烽火照幽并'的战场转换,最终归于'高山仰止'的谦卑,这种跌宕恰似汉大赋'劝百讽一'的笔法。"末句"终是恨才轻"的自谦,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解读为:"以抑己扬人的传统手法,将赞颂对象推向神坛,这种'反衬法'在六朝赞体诗中堪称典范。"

诗歌的时空处理尤见匠心。葛晓音《八代诗史》盛赞:"'关云''塞雾'的横向空间延展,与'朝合阵''夜临营'的纵向时间流转,构成多维立体的战争画卷。而'川长蔓草绿'的静景穿插,恰如电影蒙太奇,缓和了金戈铁马的紧张节奏。"这种张弛有度的叙事节奏,使全诗在雄浑壮美中不失细腻韵味。

点评

昔人论诗,谓"风云气多,儿女情少",此语置于杨素《赠薛播州》组诗,恰似为越国公量身而铸。今观此篇,但见:

清·沈德潜《古诗源》评曰
"越国公诗骨力遒劲,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拔剑倚天外,蒙犀辉日精'十字,已尽显开隋气象,非身历百战者不能道。"

其笔锋所至,金石铿锵。"雁行蔽虏甸,鱼贯出长城"二句,钱仲联《梦苕庵诗话》叹为:

"行军布阵之状如在目前,较之鲍明远《代出自蓟北门行》更添肃杀。杨素以武臣而擅文事,犹见建安风骨遗响。"

至若"雍容入青琐"至"绮阁丽雕甍"一段,**明·陆时雍《诗镜总论》**击节称奇:

"藻绘中自含峻整,如观阎立本《凌烟阁图》,金碧辉煌处犹见铁马冰河。此等富贵语,非台阁词臣所能摹写,必得经纶天下之胸次,方有此等吐纳。"

末章"高山徒仰止"之叹,近人**陈衍《石遗室诗话》**独具只眼:

"英雄自晦,恰似太阿归鞘而寒芒隐现。六朝绮靡余风至此尽扫,已开杨师道、魏徵《述怀》先声,真隋诗砥柱也。"

通篇如观吴道子画地狱变相:

  • 金戈铁马处墨彩淋漓,有"挥戈斩大鲸"之壮
  • 宫阙鸣珮时笔致精细,见"育德润瑶琼"之雅
  • 忽而转入"胡尘暗马色",顿觉边声四起
  • 终以"终是恨才轻"收束,恰似惊涛复归平野

此等手笔,岂非"文悬日月,武定乾坤"之写照?后世唯范文正公《渔家傲》差可继响,然浑厚处犹逊三分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