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

2025年07月05日

银河南渚帝城隅,帝辇平明出九衢。刻凤蟠螭凌桂邸,
穿池叠石写蓬壶。琼箫暂下钧天乐,绮缀长悬明月珠。
仙榜承恩争既醉,方知朝野更欢娱。

元旦

译文

银河南渚帝城隅
银河般的水流环绕着帝城的一角
帝辇平明出九衢
天子的车驾在黎明时分穿过繁华的街道
刻凤蟠螭凌桂邸
雕刻着凤凰和蟠龙的华美宫殿高耸入云
穿池叠石写蓬壶
开凿池塘,堆叠山石,营造出蓬莱仙境般的美景
琼箫暂下钧天乐
精美的箫管奏响天宫仙乐
绮缀长悬明月珠
华丽的装饰上悬挂着如明月般璀璨的珍珠
仙榜承恩争既醉
众人沐浴皇恩,沉醉在欢乐之中
方知朝野更欢娱
这才知道朝廷内外都沉浸在欢乐之中

词语注释

渚(zhǔ):水中的小块陆地
辇(niǎn):天子的车驾
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
螭(chī):传说中无角的龙
邸(dǐ):高级官员的住所
琼(qióng):美玉,形容精美
钧天乐:天上的仙乐
绮缀(qǐ zhuì):华丽的装饰

创作背景

诗词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创作背景

历史语境

唐中宗景龙年间(707-710),安乐公主恃宠而骄,于长安城南兴建规模宏大的定昆池山庄。据《新唐书·诸帝公主传》载:"司农卿赵履温为缮治,累石肖华山,引水象天河,飞阁步檐,斜桥磴道",其奢华程度"土木之功,穷极技巧"。中宗曾率群臣临幸游赏,命百官赋诗应制,此诗正是奉诏而作的宫廷唱和篇章。

文学传统

承袭六朝应制诗"体物写志"传统,在"刻凤蟠螭凌桂邸,穿池叠石写蓬壶"的铺陈中,可见班固《西都赋》"抗仙掌以承露,擢双立之金茎"的遗韵。诗人以蓬莱仙阙喻山庄,既合应制诗"颂圣"之旨,又暗合唐代"人间仙境"的园林美学。

政治隐喻

"琼箫暂下钧天乐"化用《列子·周穆王》钧天广乐典故,表面写山庄宴乐之盛,实则暗藏讽喻。对照《资治通鉴》所载"公主府仓廪皆如天子"的史实,诗中"仙榜承恩"的狂欢场景,恰成为中宗朝政荒嬉的文学注脚。末句"方知朝野更欢娱"在盛唐气象的表述下,隐现着士人对"主骄臣谄"时局的忧思。

艺术特质

全诗以七律体式展现"富丽精工"的宫廷美学:银河帝城的空间拓展(起句)、刻凤穿池的工笔描摹(颔联)、钧天明月的光影交织(颈联),最终在"仙榜承恩"的醉意中完成对盛世幻象的诗意建构。这种"以丽笔写哀音"的手法,恰是盛唐应制诗走向深化的表征。

赏析

这首诗以皇家游幸山庄为题材,通过富丽精工的笔触展现了盛唐宫廷的华贵气象。首联"银河南渚帝城隅"化用《诗经·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的典故,将安乐公主山庄比作银河畔的仙境。学者傅璇琮指出,这种起笔"以星汉喻园林,立显恢弘格局",为全诗奠定了超凡脱俗的基调。

诗中意象群极具宫廷应制诗特色:"刻凤蟠螭"的雕饰、"桂邸蓬壶"的园林造景,构成层叠的视觉奇观。葛晓音在《唐诗流变论》中特别赞赏"穿池叠石写蓬壶"句:"'写'字妙绝,既状叠石成仙山之巧艺,又暗含以自然为画卷的文人意趣"。琼箫钧天乐的听觉意象与明月珠的视觉光辉交织,形成通感式的艺术效果。

情感表达上,尾联"仙榜承恩争既醉"堪称诗眼。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解析道:"'争既醉'三字活画出群臣谀媚之态,而'方知'句以反讽笔法,暗藏对奢靡风气的不以为然"。这种"颂中寓讽"的笔法,正是初唐应制诗向盛唐现实主义过渡的典型特征。

全诗最见功力处在于意象的密度控制。程千帆《古诗考索》评此诗:"前六句密不透风,尾联疏可走马,张弛之间尽显皇家气派"。特别是"绮缀长悬明月珠"句,周勋初《唐诗大辞典》认为:"既实写宫灯璀璨,又虚喻恩宠长驻,物象与心象浑然一体"。

点评

名家点评

明代·胡应麟《诗薮》评:

"刻凤蟠螭凌桂邸,穿池叠石写蓬壶"二句,以金玉之质运锦绣之思,状皇家园林之景如在目前。其雕琢处见自然,铺陈中含清远,诚七律应制之佳构也。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论:

此诗首联"银河南渚帝城隅"句,以天河倒映喻山庄水景,得"未睹其境先摄其魂"之妙。全篇典丽精工而不失飞动之致,犹见初唐应制诗向盛唐气象过渡之痕迹。

近代·高步瀛《唐宋诗举要》析:

"琼箫暂下钧天乐"用《列子》钧天广乐典而能化,既合公主身份,复添仙家气韵。尾联"朝野欢娱"四字尤见功力,将应制诗颂圣之旨,化作太平治世之画图。

当代·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解:

此诗最妙在"写蓬壶"之"写"字,既状叠石成山之实景,复含以人工追摹仙境之深意。安乐山庄本俗世繁华,经此一字点化,顿生镜花水月之致,可见诗人以文字超越现实之努力。